〔羅馬尼亞〕愛明內斯庫《假如……》愛情詩鑒賞
〔羅馬尼亞〕 愛明內斯庫
假如樹枝兒敲打著窗戶,
而白楊在迎風搖晃,
那只是讓我回想起你,
讓你悄悄地走近我的身旁。
假如繁星在湖水上閃映著光芒,
把湖底通通照亮,
那只是為了讓我的痛苦平息,
讓我的心胸變得開朗。
假如濃密的烏云消散,
月亮重新放射出清光,
那只是為了讓我心中對你的思念,
永遠不會消忘。
(戈寶權 譯)
愛明內斯庫是羅馬尼亞愛國主義的民族詩人,生于1850年,故去時只有39歲。他生活在羅馬尼亞最黑暗的歷史時期,他以詩為武器表達了人民對黑暗現實的抗爭,表達了對祖國,對勞動人民,對革命英雄的熱烈歌頌。鑒于他的文學成就,1944年羅馬尼亞解放后,追認他為國家科學院院士,成了公認的羅馬尼亞最偉大的詩人。他寫的大量抒情詩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愛情詩,從這些大多發表在后期的愛情詩中,我們不難看出他晚年生活歡樂中摻雜著悲傷的情緒,折射出詩人一生坎坷多難的生活道路。《假如》是作家愛情詩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它以民歌的體式和語言,通過美麗的生活畫面,抒發了作者真摯純潔的美好感情。
全詩共三節,以復踏的形式出現,每節詩的第一句都以“假如”二字領起,接著寫出美麗的生活圖景以及由此引起的難忘的回憶與美好的向往,最后面對現實即景抒情。詩的題目“假如”就已經告訴我們:詩中所寫的不是將要發生的事情,而是抒情主人公渴望戀人到來卻終不可得之后抒發的憂傷情懷的一種假托筆法。所以“假如”二字一開始就為全詩蒙上了一層陰影。開始,作者描繪輕風吹動著白楊樹不停地搖動,那伸到窗前的樹枝敲打著窗戶,這種聲色形影俱現的渲染,不過是為了烘襯出此刻抒情主人公那孤獨寂寞的心境罷了,在這種心境下,當然最易想起自己的戀人,產生與戀人相見的強烈愿望。但后兩句卻這樣告訴讀者:在這樣的意境中,那只不過“是讓我回想起你”罷了,只有在苦苦的回憶中,你才能“悄悄地走近我的身旁”,才能感受如夢般的甜蜜之情。而“清醒”之后的“我”,面對著景物依舊獨不見“她”的現實,只能產生更為強烈的憂傷與悵惘。
詩的第二節,仍然以“情中景”起筆。應該說,星光是不會把湖水照得“通亮”的,但情人相會時彼此間的幸福心里總是亮閃閃的,帶著這種心理去看外界、哪怕是漆黑的夜里,也會是亮通通的。可惜的是,現實并未出現這種情況,即使真的出現了這種情況,對“我”來說,也不過是一種精神安慰罷了,使“我”在回憶中暫時忘掉痛苦,被壓抑的心胸得到瞬息的解脫。這就比第一節表達的感情進一步深沉滯重了。而在第三節,這種感情則更為濃烈而沉痛了。“假如濃密的烏云消散/月亮重新放射出清光”,大自然為他們創造出最美好誘人的環境,那也“只是為了讓我心中對你的思念/永遠不會消忘。”顯然,抒情主人公心目中的“她”再也不會來到自己的身邊了,這種幾乎近于絕望的感情,簡直要令人凄然下淚了。性急的讀者或許會問:“她”為什么不再來了呢?作者沒有交代,唯其如此,才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回味與思念。
全詩以質樸的語言,一贊三嘆的民歌式節奏,再現了抒情主人公的外在形象與感情世界,對于別去而不再來的心上人,他沒有恨、亦沒有怨,有的只是純潔的感情與永不消忘的懷念。表現了作者高尚的品格與情操。俗話說:失去的東西最珍貴。作者在這首詩中,通過回憶失去的愛情、達到了表現更為強烈、更為深沉的愛情的藝術效果,這一創作方法是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
上一篇:〔法國〕雨果《依然獻給你》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羅馬尼亞〕愛明內斯庫《傍晚在山岡上》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