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魏爾倫《三年以后》愛情詩鑒賞
〔法國〕 魏爾倫
小門推開了,在那兒震顫,
我又到小園里獨自徘徊,
清晨的陽光滿地潑灑,
朵朵花含一顆濕津津的星點。
什么都沒有改變。你看:
葡萄架和幾張藤椅還在,
白楊仍在訴無盡的悲哀,
噴泉仍在吐銀白的呢喃。
和從前一樣,玫瑰在悸動,
驕傲的大百合搖曳迎風,
來去的靈雀像都認識我。
站在列樹巷盡頭的地方,
維蕾達也依舊,一身剝落,
亭亭的,披擁了木樨草余香。
(卞之琳 譯)
走遍天涯,閱盡人海,難以忘懷的畢竟難以忘懷。法國著名作家魏爾倫《三年以后》這首詩,正是描寫了物是人非而“我”又銘心刻骨的戀情。
隨著歲月的流逝,人生旅途中許多恩恩怨怨都會在頭腦中淡化或涂抹掉,甜的不再甜,苦的不再苦。唯獨愛情不能,她永駐心中圣潔的一角。詩中的“我”正是如此。三年過去了,歲月的長河,不僅沒把以往那段戀情沖刷掉,反而過濾得越發清純,越發深沉。因此,“我”又情不自禁地踱到盛滿昔日戀情的小園,推開從前不知推了多少次的小門,門“在那兒震顫”,面對熟悉的一切,顫抖的心,又回到了那顫動的歲月。小園里曾經留下了自己和戀人多少歡樂與痛苦,希望與失望。清晨的陽光盡管慷慨地潑灑著,“我”卻仍無法走出那震顫心靈的日日夜夜,走出那段“三年以后”乃至終生都難以磨滅的苦戀。
是的,“什么都沒有改變”,從前供他們乘涼的葡萄架,并肩坐過的藤椅,依舊還在。“白楊仍在訴無盡的悲哀,/噴泉在吐銀白的呢喃。/和從前一樣,玫瑰在悸動,/驕傲的大百合搖曳迎風。”就連以往的靈雀,也仍在這小園中歡歌跳躍,唯獨和自己在小園里共有過歡笑哭泣的戀人不見了蹤影。舊地重游,卻只能獨自重溫鴛夢,幾多追憶! 幾多歡欣! 幾多痛惜! 又幾多無奈! “朵朵花含一顆濕津津的星點”,“我”的心不由自主地浸泡在淚水中。
相聚的人未必相知,相知的人卻未必能夠相聚。“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這還只能是中國古代文學家王實甫善良的祝福。因此,人世間才有了許許多多撕心裂肺的愛情悲劇,而人類難以泯滅的記憶,又使這種悲劇成為永恒。詩中的“我”,正是人生舞臺上悲劇的主角之一。盡管往事前歡已逝,可“我”內心深處,仍無法趕走那段愛情,于是,一次又一次獨自踱進小園,追憶以往的悲歡,咀嚼昔日的溫情軟語。那“無盡的悲哀”,正是“我”痛苦心態的寫照;那“銀白的呢喃”,正是“我”無數思念綴成的心語;那悸動的玫瑰,正是“我”難以抑制的愛心的顫栗……“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睹物思人,可“我”只能空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浩嘆。
真摯、純潔的愛情得到了再失去,苦難言。也唯有失去,才更檢測出她在心中的份量。情愿也好,不甘心也罷,既然無法留住,便只能無法逃避地獨飲一生也飲不完的苦酒。“我”滿心酸楚、滿心無奈地走出小園,更想走出昨天的幕幕場場。可是,理智的選擇,常常無法改變情感的流向。“站在列樹巷盡頭的地方,/維蕾達也依舊,一身剝落,/亭亭的,披擁了木樨草余香。”每到一處,都會碰觸那根最敏感的神經。是啊,那位為反抗羅馬帝國統治而獻身的堅強維蕾達,曾引發了他們多少敬仰和慨嘆。如今,維蕾達仍亭亭的矗立在那里,可昔日的贊嘆已成為遙遠的過去,從而化作永久的回憶。
魏爾倫這首愛情詩親切、自然,以極其質樸的語言,抒發了“我”對往日愛情執著的眷戀和難以放逐的惆悵之情。全詩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采用象征和擬人的手法,把“我”對往日愛情的癡迷具體地表現出來。那震顫的“小門”,濕津津的“花朵”,傾訴的“白楊”,吐著銀白呢喃的“噴泉”,以及悸動的“玫瑰”,驕傲的“百合”,在這里,都成了“我”感情的載體,具體、形象、生動、感人,使這首愛情詩成為文學寶庫中的精品。
上一篇:〔保加利亞〕伐佐夫《丁香為我送芬芳》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英國〕但丁·羅塞蒂《三重影》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