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隨園詩話》
清袁枚撰。全書十六卷,附補遺十卷。因袁枚號隨園,故命之以書名。
《隨園詩話》多記述文壇掌故和文人軼事,存錄親朋友人詩作,其間有不少表達文學見解的文字,且不乏真知灼見。針對沈德潛提倡復古的“格調”說,標舉“性靈”說、 “性情”說。認為“詩者,人之性情也”, “詩之傳者,都是性靈”, “作詩不可以無我”。主張自然的風趣,反映詩人的一時感受。不必講究境界的大小,格調的高低。肯定王士禎的“神韻”說,把它納入自己的理論體系中,認為神韻離不開性情, “鳥啼花落,皆與神通。人不能悟,付之飄風。惟我詩人,眾妙扶智。但見性情,不著文字。”神韻之妙,正在“但見性情,不見文字。”若無性情可見,則神韻也流為空格調了。不過神韻詩的性情,是在情景融會之中,所以說來不著跡象,不呆相。但是也指出“神韻”,不過是詩中的一格,作詩不必首首如此。
《詩話》一再駁斥“宗盛唐”、“學七子”、 “講家數”等等風習,指出詩“有工拙而無古今”,反對模仿、抄襲古人。但不反對學習古人,他在《詩話》中,常常舉李、杜、韓、蘇四家和中晚唐、宋、元名家作為學習的對象,并具體指出,古風須學前人,近體須學后者。他認為,內容與形式,天分與學力,自然與雕飾,平淡與精深,學古與師心,都是相輔相成的。在語言運用上,反對故作艱深,主張明白易曉,人人都能理解。但未能指出個人“性情”與社會時代的關系,又流露出輕視小說、戲曲的傾向,表現出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上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說詩晬語》
下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飲冰室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