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高益榮 【本書體例】
【原文】:
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1)。行與子還兮(2)。
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3)。行與子逝兮(4)。
【鑒賞】:
《詩經》中的民歌,大都是“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之作,是當時的人們在勞動過程中吟唱出來的歌。他們一邊勞動,一邊唱歌,用歌聲抒發情懷,用歌聲描繪勞動。在《詩經》里,把勞動場面描寫得較為精采的詩要算《周南·芣》和這首《十畝之間》,這兩首詩,可以說是姊妹篇。《芣
》寫的是歡快、熱烈的勞動時的情景,《十畝之間》則是勞動結束時,采桑女呼喚伙伴一同回歸時唱的歌。
詩歌往往是截取生活的片斷,來表現生活的,這首詩就具有這一特色。全詩僅有兩章六句,開首“十畝之間兮”一句,描繪出一個廣闊的場景:在陽光融融的春天,一片吐出嫩芽,泛起綠波的桑林是那樣的誘人。“桑者閑閑兮”一句引出了這一場景中的活動者采桑女,她們使靜態的桑間具有了動態的歡快氣息。她們在桑林里,肯定會既緊張的勞動,又相互對歌,象《芣》所描寫的那樣。但詩人沒有正面描寫她們在勞動時的喜悅,而是擷取了她們在緊張的勞動結束時呼喚伙伴同歸的片斷,來表現她們的精神面貌。一陣緊張的勞動結束了,盡管她們可能有些疲勞,但看到勞動的成果,又肯定會有幾分的滿足。于是她們便悠閑地、從容地休歇,又高興地呼喚起同伴“走吧,咱們一塊回家吧!”簡短的詩句,經過作者精心的安排,貼切地表現出采桑女勞動結束時的歡快、輕松的感情。
第二章,詩人把“十畝之間兮”里的“間”字換成了“外”字,就將筆觸由寫這一區域轉入到另外的區域,場景擴大了,使讀者可以想象到帶著勞動后喜悅之情的采桑女,從她們的桑田回歸,經過他人的桑田邊,同樣呼喚著她們一道回去的情景。整個詩篇,充滿了濃厚的輕松愉快氣氛,表現出了勞動的樂趣,真可謂是一首勞動產生美的贊歌。
在寫作方法上,這首詩以自然樸實見長。詩人沒有采用華麗的詞藻進行渲染烘托,而是用極其簡約的語言,狀勞動之景,抒愉悅之情。由于詩歌寫的是繁忙的勞動結束時的悠閑情感,所以每句末都用拖長語調的語氣詞“兮”,使詩的節奏舒緩,同采桑女此時的情感表達相融合。這點可以用《芣》對照來看,《芣
》寫的是勞動中的場景,因此情緒熱烈,語調明快;這首詩寫的是勞動結束時的情景,因此情緒悠閑,語調舒緩,這充分表現出《詩經》短小抒情民歌所具有的誘人魅力,也表現出源于生活的藝術珍品所具有的永久生命力。今天,我們細嚼之,仍可從中得到藝術的享受。
上一篇:《匪風》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十月之交》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