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馬詩·其五(大漠沙如雪)
大漠沙如雪,燕山①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②,快走踏清秋。
【注釋】
①燕山:位于華北平原北側。由潮白河谷到山海關,大致呈東西向。
②金絡腦:黃金做的轡頭。
賞析
李賀(公元790年—公元816年),唐代著名詩人,字長吉,河南福昌人。祖籍隴西,自稱“隴西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并稱唐代“三李”。生于福昌縣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為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后裔,但家已沒落。二十一歲時參加河南府試,被薦舉進士,但遭小人的嫉妒和攻擊,說李賀父名晉肅的“晉”與進士之“進”同音,犯家諱,依據禮法慣例,應避諱不得參試。李賀被迫放棄了考進士的權利,斷絕了仕途之路,以后他一直陷于抑郁痛苦之中。元和三四年間(公元808年-公元809年),韓愈在洛陽,李賀往謁。韓愈作《諱辨》鼓勵李賀應試。
但因禮部官員昏庸草率,李賀雖應舉赴京,卻未能應試,遭饞落第。后來經人推薦做了三年九品奉禮郎,郁郁不平。一生愁苦多病,二十七歲因病而卒。李賀是中唐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重要人物。其詩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豐富奇特、語言瑰麗奇峭。上訪天河、游月宮;下論古今、探鬼魅。有“鬼才”、“詩鬼”之稱。尤善古體詩、樂府詩,在同時代的“元白”、“張王”兩派樂府外,別開境界,獨樹一幟(注:“元白”指元稹和白居易,“張王”指張籍和王建)。
李賀《馬詩》共二十三首,此為第五首。詩人所處的貞元、元和之際,藩鎮極為嚴重,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薊門一帶又是藩鎮肆虐為時最久、為禍最烈的地區,所以其詩頗有現實意義和針對性。詩意為:
大漠燕山自古都是征戰之地,造就了多少英雄人物。于是自然成為熱血男兒向往的地方。這里詩人用“沙如雪”、“月似鉤”來渲染邊塞的風光,極精練地勾勒出戰場的典型環境,境界開闊,氣勢磅礴。后面詩人借馬抒懷,把自己比作一匹千里馬,希望能受到主人的賞識,帶上金絡,縱情馳騁沙場,為國效力。表現出詩人對建立功業的向往之情,以及能夠見用于時的渴念之意。詩人最后用“快走踏清秋”來渲染自己見用之后的熱情、感激、得意和瀟灑。
上一篇:古詩《李綱·病牛》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李賀·雁門太守行》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