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風
鄭風
鄭國立國較晚,大致在西周末春秋初。春秋時代鄭國的統治區大致包括今河南鄭州、滎陽、登封、新鄭一帶地方。“鄭風”就是采自這個區域的民歌。鄭國與東周王畿接壤,地處中原,文化較發達。春秋之際,鄭國民眾創造了一種具有地方色彩的新曲調。這種新曲調激越活潑,抒情細膩,較之遲緩凝重的“雅樂”,無疑是一個創新。為此,當時吳國王室公子季札聽了也不禁要脫口贊道:“美哉,其細也甚!”后來,孔子斥責“鄭聲淫”,呼吁要“放鄭聲”,就是害怕鄭國這種激越活潑的“新聲”,會取代周王朝的正統的“雅樂”。
“鄭風”中絕大部分是情詩,這雖同鄭國有溱水、洧水便于男女游覽聚會有關,但更主要的是同鄭國的風俗習慣密不可分。“鄭風”共有21篇,計為:緇衣、將仲子、叔于田、大叔于田、清人、羔裘、遵大路、女曰雞鳴、有女同車、山有扶蘇、萚兮、狡童、褰裳、豐、東門之墠、風雨、子衿、揚之水、出其東門、野有蔓草、溱洧。
緇衣
【原文】
緇衣(1)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適(2)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3)兮。
緇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
緇衣之席(4)兮,敝予又改作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
【注釋】
(1)緇(zī)衣:黑色的衣服,當時卿大夫到官署所穿的衣服。
(2)適:前往。
(3)粲:形容新衣鮮明的樣子。一說“餐”的假借。
(4)席:寬大舒適。
【譯文】
黑色朝服多合適,破了我再做一襲。你到官署辦公去,回來你再穿新衣。
黑色朝服多美好,破了我再做一套。你到官署辦公去,回來為你試新袍。
黑色朝服多寬大,破了我再做一件。你到官署辦公去,回來就有新衣穿。
【解析】
對于這首詩,有人說是統治者贊美賢臣的詩作,也有人認為是描寫貴族女子關心、體貼丈夫的作品。可是仔細品讀這首詩,我們會充分感受到有一種溫馨的親情洋溢其間,因此,與其說這是一首描寫國君與臣下關系的詩,不如說這是一首寫家庭親情的詩更為確切。
全詩共三章,直敘其事,采用常見的復沓聯章形式。全詩用的是夫妻之間日常所說的話語,“宜”、“好”、“蓆”表現了緇衣好得不能再好,“改為”、“改造”、“改作”體現了妻子對丈夫的關心備至,一唱三嘆,把主人公對丈夫無微不至的體貼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
將仲子
【原文】
將(1)仲子兮,無逾(2)我里,無折我樹杞。豈敢愛(3)之?畏我父母。
仲可懷也,父母之言,可畏(4)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墻,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畏我諸兄。
仲可懷(5)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懷也,人多言,亦可畏也。
【注釋】
(1)將(qiāng):愿、請。
(2)逾:翻越。
(3)愛:憐惜。
(4)畏:畏懼、害怕。
(5)懷:思念。
【譯文】
請二哥聽我講,不要翻越我家里墻,別把杞樹枝折斷。不是憐惜這些樹,是怕我的父母。二哥我很牽掛你,又怕父母的責罵,這也真叫人害怕。
請二哥聽我講,不要翻越我家的墻,莫碰我家的桑樹,不是憐惜這些樹,是怕我的兄長。二哥我很牽掛你,又怕兄長的責罵,這也真叫人害怕。
請二哥聽我講,不要翻越我后院墻,別把檀樹枝折斷,不是憐惜這些樹,是怕鄰居言語傷。二哥我很牽掛你,鄰居閑語多得很,這也真叫人害怕。
【解析】
這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少女對情人的低訴。全詩分三章,用了賦的手法,用勸解的口吻來敘述,描寫了女子在封建舊禮教的束縛下,婉轉地請求情人不要來相會。全詩均以“將仲子兮”來開頭,說明女子也對這位男子有情義,但迫于禮教的束縛,只能婉言相拒。
春秋時期雖然“禮崩樂壞”但當時卻也要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能結婚,《孟子。滕文公下》中也提及過說“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俞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鑒于當時的這種壓力,女子是不能和男子相會的。但她又深深地愛著這個男子,最后理智占了上風,拒絕了男子。全詩塑造了一個天真無邪、追求自由愛情卻又迫于壓力束縛的女性形象。
叔于田
【原文】
叔(1)于田(2),巷無居人。豈無居人?不如叔也。洵(3)美且仁。
叔于狩,巷無飲酒。豈無飲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適野,巷無服馬(4)。豈無服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注釋】
(1)叔:古代兄弟次序為伯、仲、叔、季,年歲較小者統稱為叔,此處指年輕的獵人。
(2)田:田獵。
(3)洵:的確,確實。
(4)服馬:騎馬之人。一說用馬駕車。
【譯文】
小叔外出去打獵,大街小巷沒有人。
難道真的沒有人,卻是無人比小叔,實在英俊又敦厚。
小叔外出去狩獵,街巷沒人來飲酒。
難道真無飲酒人,卻是無人比小叔,實在英俊又聰秀。
小叔外出去打獵,街巷無人駕車馬。
難道真無人駕馬,卻是無人比小叔,實在英俊又威武。
【解析】
這是一首贊美年輕英勇的獵人的詩歌。這首詩刻畫了一個英俊瀟灑,狩獵技藝高超的男子漢形象,字里行間都洋溢著贊美之情。全詩三章,純用賦法,三章句式結構完全相同,給人以回環往復之感。各章各句替換幾個字,既保持韻律感,又深化了主題。通過層層強調,獵人的形象更加鮮明,更加深入人心。這種重章疊句的藝術手法在《詩經》中較為常見。
大叔于田
【原文】
叔于田,乘乘(1)馬。執轡(2)如組,兩驂如舞。
叔在藪(3),火烈(4)具舉。袒裼(5)暴虎,獻于公所。
將叔勿狃(6),戒其傷女(7)。
叔于田,乘乘黃。兩服上襄(8),兩驂雁行。
叔在藪,火烈具揚。
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罄控(9)忌,抑縱送(10)忌。
叔于田,乘乘鴇(11)。兩服齊首,兩驂如手。
叔在藪,火烈具阜(12)。叔馬慢忌,叔發罕忌。
抑釋掤(13)忌,抑鬯(14)弓忌。
【注釋】
(1)乘乘(chénɡ shènɡ):前一乘為動詞,后為名詞。古時一車四馬叫一乘。
(2)轡(pèi):馬韁繩。
(3)藪(sǒu):低濕多草木的沼澤地帶。
(4)烈:“迾”的假借。火迾指打獵時放火燒草,遮斷野獸的逃路。
(5)袒裼(xī):脫下上衣,露出身體。
(6)狃(niǔ):習以為常。
(7)女:通“汝”,你,指“叔”。
(8)上襄:形容馬首昂揚的樣子。
(9)罄控:控制馬以剎車。
(10)縱送:放馬奔跑。
(11)鴇(bǎo):有黑白雜毛的馬。
(12)阜(fù):旺盛。
(13)掤(bīnɡ):箭筒蓋。
(14)鬯(chànɡ):弓囊,此處用做動詞。鬯弓,將弓放入囊中。
【譯文】
三哥圍場去打獵,駕起大車四馬奔。手拉韁繩如執組,驂馬好似舞翩翩。
三哥沖進深草地,四處獵火齊燃燒。袒身赤膊斗猛虎,從容獻于主公前。
三哥請勿太大意,老虎傷人要提防。三哥出發去打獵,駕車四匹黃色馬。
服馬馬頭高抬起,驂馬整齊如雁行。三哥沖進深草地,四面獵火齊高揚。
三哥射箭箭法準,駕車本領也高強。時而勒馬止步停,時而縱馬奔馳去。
三哥出發去打獵,駕車四匹雜色馬。服馬齊頭又并進,驂馬如手雙協調。
三哥沖進深草地,四面獵火熊熊燒。三哥控馬漸慢行,三哥放箭漸稀少。
箭筒打開箭收起,弓兒放入弓袋中。
【解析】
這首詩同樣也贊美了獵人的高超本領和勇氣。古人以伯、仲、叔、季作排行,叔本指老三。因此這里描述的“叔”很有可能就是女子口中的“三哥”。通過三章對三哥打獵過程的描述,刻畫出一個勇猛無敵的獵者形象。全詩有張有弛,將打獵過程描寫如一首樂曲,在高潮之后又是一段舒緩的抒情,成抑揚之勢,較有情致。
清人
【原文】
清人在彭,駟介(1)旁旁(2)。二矛重(3)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駟介麃麃(4)。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
清人在軸,駟介陶陶(5)。左旋右抽,中軍作好(6)。
【注釋】
(1)駟介:四匹披甲的馬。
(2)旁旁:馬強壯有力的樣子。
(3)重(chónɡ)英:裝飾于矛頭上重疊的纓絡。
(4)麃麃(biāo):英勇威武的樣子。
(5)陶陶:形容戰馬驅馳的樣子。
(6)作好:與“翱翔”、“逍遙”一樣同為聯綿詞,指武藝高強。
【譯文】
清軍駐守在彭地,披甲駟馬真強壯。兩支矛飾紅纓絡,河邊來去多歡暢。
清軍駐守在消地,披甲駟馬多威武。兩支矛飾野雉毛,河邊來回真逍遙。
清軍駐守在彭地,披甲駟馬狂奔馳。士兵左轉右抽刀,將領練武姿態好。
【解析】
這首詩表面上看似在贊揚清邑的士兵,實則是在諷刺鄭國大臣高克軍隊毫無紀律,游蕩渙散。《左傳》云:“鄭人惡高克,使帥師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師潰而歸,高克奔陳。鄭人為之賦《清人》。”狄人侵入衛國。衛國在黃河以北,鄭國在黃河以南,鄭文公怕狄人渡過黃河侵入鄭國,就派他所討厭的大臣高克帶領清邑的士兵到河上去防御狄人。時間久了,鄭文公也不把高克的軍隊召回,而是任其在駐地無所事事,整天游逛。最后軍隊潰散而歸,高克也逃到陳國去了。這首詩結構變化很小,反復詠嘆,描寫軍隊的批甲堅固,戰馬強壯和軍飾繁盛,可士兵卻游蕩渙散地舞刀弄槍,從側面揭露和反映了真實的情況,是一首辛辣的諷刺詩,反映了鄭文公的昏庸無能。
羔裘
【原文】
羔裘如濡(1),洵直且侯(2)。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羔裘豹飾,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3)。
羔裘晏(4)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彥(5)兮。
【注釋】
(1)濡:柔而有光澤。
(2)侯:美。
(3)司直:負責正人過失的官吏。
(4)晏:鮮艷。
(5)彥:俊杰。
【譯文】
羔羊皮袍油光潤,為人正直又美好。他是這樣一個人,豁出生命保節操。
羔衣袖口飾豹皮,為人威武有毅力。他是這樣一個人,正人過失有毅力。
羔衣光潔又鮮艷,三道系扣真漂亮。他是這樣一個人,真是國家棟粱才。
【解析】
這是一首贊美官吏正直賢德的詩歌。全詩共三章,首章稱贊官吏至死不肯改變自己的節操,二章贊美官吏為人正直,且堅定有毅力,末章總結說官吏是一位國家的棟梁之才,賢德之士。三章層層推進,從官人穿的羔羊皮袍聯想到一些正直的品德,用看得見的衣服來比喻看不見、感得到的較為抽象的品行德性,以衣喻人,可謂巧妙之極。
遵大路
【原文】
遵(1)大路兮,摻執(2)子之祛(3)去。無我惡兮,不寁(4)故也!
遵大路兮,摻執子之手兮。無我魗(5)兮,不寁好也!
【注釋】
(1)遵:沿著。
(2)摻(shǎn)執:拉著,牽著。
(3)祛(qū):袖口。
(4)寁(jié):迅速。
(5)魗(chǒu):丑。
【譯文】
沿著大路向前走,拉住你的衣袖口。千萬不要嫌棄我,故舊不能立刻丟。
沿著大路跟你走,緊緊拉住你的手。千萬不要嫌棄我,舊好不能馬上丟。
【解析】
這首詩描寫的是一位女子請求曾經相好的男子不要遺棄她的場景。文章較短,只有兩章共八句,并未交代男子出走的原因,也沒有寫明二人之間的關系,只是選取了一個鏡頭,來表達女子對這份愛情的執著。我們似乎能夠想象,一對男女在大路上追逐,女子的一切辛酸、痛苦、掙扎、希望都凝聚在那兩句話中——“不要嫌惡丟棄我!”、“多年相愛不能說斷就斷!”這樣一個短短的鏡頭,讓我們對之后的畫面有了各種創造性的想象,至于是何種結局,就看我們讀者自己如何來導演了。
女曰雞鳴
【原文】
女曰“雞鳴。”士曰:“昧旦。(1)”“子興(2)視夜。明星有爛。(3)”“將翱將翔,弋鳧與雁。”“弋言加(4)之,與子宜(5)之。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6),莫不靜好(7)。”“知子之來(8)之,雜佩以贈之;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9)之;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10)之。”
【注釋】
(1)昧旦:天要亮的時候。
(2)興:起床、起來。
(3)爛:燦爛。
(4)加:射中。
(5)宜:烹飪佳肴。
(6)御:用,指的是夫妻一起彈琴奏瑟。
(7)靜好:安好、愛戀。
(8)來:關懷。
(9)問:贈送、給予。
(10)報:回報。
【譯文】
女子說:“雞打鳴了。”男子說:“天就要亮了。”“你快起來看看天上,啟明星兒正在閃爍。”“鳥兒正在天空飛翔,射點野鴨跟大雁。”“射中鴨雁拿回家來,給你烹調去做佳肴。”享受佳肴和美酒,和你恩愛到百年。你彈琴我來奏瑟,夫妻和諧多美好。“你的體貼我知曉,送你玉佩表愛意。你的溫柔我知曉,送你玉佩表情意。你的情意我明了,送你玉佩表我心。”
【解析】
整首詩是通過夫妻對話的形式展現了和諧的家庭生活,反映了夫妻之間真摯的愛情。從這些生動的情景中,我們仿佛可以看到在一個安逸的鄉野的小屋中,妻子滿含柔情蜜意的催促丈夫起床打獵,然后寫妻子對未來的憧憬,美酒佳肴、彈琴奏瑟、幸福美滿。最后寫丈夫對妻子的愛意,送妻子佩玉來表示自己濃濃的情意。全詩用夫妻兩人的對話彰顯了一幅生動和諧的家庭生活,詩人聞一多曾經說過:“《女曰雞鳴》,樂新婚也。”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就算不是新婚生活,也描寫了年輕夫妻之間恩愛和諧、幸福美滿的新生活。
有女同車
【原文】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1)。將翱將翔(2),佩玉瓊琚(3)。彼美孟姜,洵美且都(4)。
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5)。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注釋】
(1)舜華:木槿樹的花。
(2)將翱將翔:形容逍遙自在。
(3)瓊琚:玉佩。
(4)都:體面,閑雅。
(5)將將:同“鏘鏘”,玉佩相碰發出的聲音。
【譯文】
姑娘同我乘一車,容貌美如木槿花。步態輕盈如飛翔,佩戴美玉閃光華。
姜姓美麗好姑娘,真是漂亮又優雅。姑娘同我一道行,容貌美如木槿花。
步態輕盈如飛翔,佩戴美玉響叮當。姜姓美麗好姑娘,高尚品德人難忘。
【解析】
這是一首描寫貴族男女相愛的詩歌。以男子的語氣口吻稱贊了女子的美貌和品德。詩分二章,首章描寫姜姓姑娘容貌美麗,舉止優雅;二章贊美女子不但外表美麗,而且心靈更美。敘事鋪陳手法的應用使得這首短小的詩歌從外至內自然而然地透露出女子的氣質,外表的美麗用肉眼即可發現,而舉手投足間的優雅氣質和韻味是需要心靈來捕捉的,而這種美也是更加珍貴的。
山有扶蘇
【原文】
山有扶蘇(1),隰(2)有荷華。不見子都(3),乃見狂且(4)。
山有橋松(5),隰有游龍(6),不見子充(7),乃見狡童(8)。
【注釋】
(1)扶蘇:樹木名,一種不成材的灌木。
(2)隰(xí):洼地。
(3)子都:古代美男子。
(4)狂且:狂妄的人。一說拙、鈍也。
(5)橋松:橋通“喬”,橋松,高大的松樹。
(6)游龍:水草名。即葒草、水葒、紅蓼。
(7)子充:古代良人名。
(8)狡童:狡獪的少年。
【譯文】
山上長有扶蘇樹,洼地長有美荷花。不見子都美男子,卻見你個小狂徒。
山上長有高青松,池里生有長水葒。不見子充好男兒,卻見你個小狡童。
【解析】
古今學者多認為這是一首女子戲謔情人的樂歌。全詩描寫了女子與情人約會時打情罵俏的纏綿場面。女子雖口口聲聲說只見“狂且”、“狡童”,但不難看出這只是對心上人的一種調笑,言語間充滿著喜悅與興奮之情,小小心思就不言自明了。無論是高山上長的扶蘇樹、松樹,還是水洼里盛開的荷花、紅蓼,都成了作者起興的對象,這些意象不但描述了戀人相會的環境,更重要的是烘托了整個詩歌的情境,為這首詩增添了幾分藝術氣息。
萚兮
【原文】
萚(1)兮萚兮,風其吹女(2)。叔兮伯兮,倡(3)予和(4)女。
萚兮萚兮,風其漂(5)女。叔兮伯兮,倡予要(6)女。
【注釋】
(1)萚(tuò):形容草木脫落。
(2)女:同“汝”,你。
(3)倡:同“唱”。
(4)和(hè):隨從唱歌。
(5)漂:同“飄”。
(6)要:跟隨。
【譯文】
枯葉風吹落滿地,風兒陣陣吹動你。我的兄啊我的弟,你來唱歌我來和!
枯葉風吹落滿地,風兒吹你飄四方。我的兄啊我的弟,你來唱歌我來伴。
【解析】
這是一首愛情詩。深秋時節,落葉飄飛,本來就隱含著陣陣涼意,此情此景更讓人不禁從心底生出一絲隱隱的悲涼之感。全詩以風吹落葉起興,表現出了歲月的流逝和繁華的憔悴,然而面對此情此景,女子卻只愿與君同唱一曲,表達自己的情感。于含蓄中透露著深情,可謂情真意切。這首古老而質樸的詩歌,雖然淺顯,卻不乏真情。雖然外界的環境顯得那么凄冷,可女子的愛情卻依然是火熱無比的,這種對愛情的執著著實令人感動。
狡童
【原文】
彼狡(1)童兮,不與我言兮。維(2)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3)兮。
【注釋】
(1)狡:通假字,通“姣”美好的樣子。
(2)維:“為”的意思。
(3)息:安穩睡著。
【譯文】
那個美男子,為什么不和我說話。就是因為你的緣故,讓我連飯也吃不下。
那個美男子,為什么不和我一同進餐。就是因為你的緣故,讓我睡覺都不能安心。
【解析】
這是一首大膽熱烈的情歌。寫了一位熱情似火的姑娘愛上了一位英俊的小伙子,她用熱烈而又大膽的詩歌向其表白。也有人認為此詩是一首女子失戀以后,男子對其不理不睬的詩歌。兩者而論,似乎前者更有說服力一些。詩篇通過女子的大膽直接的質問,表現了女子對心上人的愛慕之情。簡單的語言把女子想念男子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生動形象,讓人難忘。
褰裳
【原文】
子惠(1)思我,褰(2)裳涉溱。子不我思(3),豈無他人?狂童(4)之狂也且(5)!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豈無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注釋】
(1)惠:愛。
(2)褰(qiān):提起來。
(3)不我思:倒敘就是不思我的意思。
(4)童:愚昧的意思。
(5)且(jū):語氣詞,無義。
【譯文】
你如果愛我想念我,就趕快提起衣裳趟過溱水河。如果你不想念我,難道就沒有別人來想我嗎?你這個狂妄笨拙的傻哥哥。
你如果愛我想念我,就趕快提起衣裳趟過洧水河。如果你不想念我,難道就沒有別的好哥哥?你這個狂妄笨拙的傻哥哥。
【解析】
這是一首辣妹子所說的情歌。全詩只短短二章,用的是富于個性的口語描摹,故言語之間,只覺女主人公潑辣、爽朗的音容笑貌如接于眉睫之間,堪稱精品。雖然詩中女子指責男子的回應不夠熱情,事實中則是在表現女子對待愛情的真誠、熱烈。表現大方、自然。詩中最后說“狂童”說他愚狂實則是在打情罵俏。就如作家鄭振鐸所說“寫得很倩巧,很婉秀,別有一種媚態,一種美趣。”
豐
【原文】
子之豐(1)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2)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將(3)兮。
衣錦褧(4)衣,裳錦褧裳。叔兮伯兮,駕予與行。
裳錦褧裳,衣錦褧衣。叔兮伯兮,駕予與歸。
【注釋】
(1)豐:指容貌姣好標致。
(2)昌:健壯,棒。
(3)將:行,或曰出嫁時的迎送。
(4)褧(jiǒnɡ):婦女出嫁時御風塵用的麻布罩衣,即披風。
【譯文】
你的容貌好豐潤,巷口等我去成婚,后悔當時沒跟從。
你的體格多魁偉,堂上等我去結親,后悔當時沒相隨。
身穿錦緞嫁衣裳,外披薄薄紗罩衫。叔呀伯呀快快來,駕車接我把路趕。
外披薄薄沙罩衫,身穿錦緞嫁衣裳。叔呀伯呀快快來,駕車接我去你家。
【解析】
這首詩描寫的是一女子后悔從前未跟從情人,現如今熱切期盼能再次與情人相隨的故事。前兩章是女子在回憶自己那容貌豐潤體格健壯的心上人,曾經在家門口等著自己,可自己卻坐失良機;后二章是女子幻想自己能夠穿上嫁衣與心愛的人白頭偕老。字里行間充滿了女子的悔恨與向往,讓人無不嘆息。
詩中對人物形象的描寫和人物心理的刻畫,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特別是抒情主人公由深深的悔恨而引起的向往幸福生活的幻覺,這種悲劇意味極濃的感情大跳躍,讓讀者讀后不能不為之動容。
東門之墠
【原文】
東門之墠(1),茹藘(2)在阪。其室則邇(3),其人甚遠。
東門之栗,有踐(4)家室。豈不爾思?子不我即(5)!
【注釋】
(1)墠(shàn):鏟平的土地。
(2)茹藘(lǘ):草名。即茜草,可染紅色。
(3)邇:近。
(4)有踐:同“踐踐”,行列整齊的樣子。
(5)即:接近。
【譯文】
東門附近有廣場,茜草長在山坡上。他家離我近咫尺,而人卻像在遠方。
東門附近種板栗,房屋棟棟排整齊。哪里會不想念你,不肯親近卻是你。
【解析】
這首詩寫出了一位女子內心獨白。她單戀著心愛的男子,可對方卻未必知道她的心意。女子沒有勇氣去向男子表白,只得以東門山上茜草起興,表達自己與男子近在咫尺卻無緣相戀的嘆息。單相思的女子,心里雖想念著心愛的人,可他卻無情于我,故覺得咫尺天涯。從“室邇人遠”的反差中,詩人展現出了感情虛擲的委屈,愛情失落的痛苦,較之直說,顯得有簡約委婉之趣。
風雨
【原文】
風雨凄凄(1),雞鳴喈喈(2),既見君子。云胡(3)不夷?
風雨瀟瀟(4),雞鳴膠膠(5)。既見君子,云胡不瘳(6)?
風雨如晦(7),雞鳴不已(8)。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注釋】
(1)凄凄:又寒又涼的樣子。
(2)喈喈:雞招呼同伴的聲音。
(3)胡:怎么。
(4)瀟瀟:形容風急雨大的樣子。
(5)膠膠:雞呼喚同伴的聲音。
(6)瘳:病剛好。
(7)晦:昏暗的樣子。
(8)已:停止。
【譯文】
風雨交加又寒又涼,小雞唧唧的尋找同伴。終于盼到丈夫回來,我的心里怎能不喜?
風雨交加又大又急,小雞啾啾的尋找同伴。終于盼到丈夫回來,相思之病怎能不痊愈?
風雨交加天空昏暗,小雞喈喈的召喚同伴。終于盼到丈夫回來,我的心里怎能不高興?
【解析】
全詩寫的是妻子與久別重逢的丈夫相見的詩。全詩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達了妻子見到丈夫平安回家的喜悅心情。這首詩同《君子于役》一樣,也沒有直接表明妻子內心的變化,而是借用“風雨凄凄、風雨瀟瀟、風雨如晦,”這些天氣變化,襯托人物變化,而“云胡不夷、云胡不瘳、云胡不喜,”表現了從心緒的煩亂到相思成病,以至于失望憂愁到歡樂喜悅的心路歷程。而“風雨”也成為后面是人常用的名詞。歷后的文人也通常沿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來自我勉勵。
子衿
【原文】
青青子衿,悠悠(1)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2)?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3)兮,在城闕(4)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注釋】
(1)悠悠:思念綿綿不斷的樣子。
(2)嗣音:寄回音訊、消息。
(3)達:來回走動的樣子。
(4)城闕:城門樓上。
【譯文】
衣領青青的好少年,我心悠悠在想念。即使我沒去找你,你怎能不傳回消息。
佩帶青青的好少年,我心悠悠在思念。即使我沒去找你,你怎能不來和我相見。
來回走動多少次,城門樓上四處望。一天沒有見到你,就像三月一樣長。
【解析】
這是一首女子所唱的戀歌。她熱戀著一個男子,他們約定在城門口見面,卻不想,男子遲遲不來,望眼欲穿中,著急地來回走動,也在埋怨他為何不能赴約,更怪他為何不能捎信來,因此唱出了一句“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無限相思。
全詩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戀人時的焦灼萬分的情狀宛然如在目前。這種藝術效果的獲得,在于詩人在創作中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前兩章對戀人既全無音問、又不見影兒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獨白,都成功地表現了女子矜持而又渴望見到心上人的迫切心情。
揚之水
【原文】
揚之水,不流束楚(1)。終鮮兄弟,維予與女。無(2)信人之言,人實誑(3)女。
揚之水,不流束薪。終鮮兄弟,維予二人。無信人之言,人實不信(4)。
【注釋】
(1)束楚:一捆柴火。
(2)無:勿,不要。
(3)誑(kuānɡ):欺騙。
(4)信:可靠。
【譯文】
河水緩緩向東流,成捆荊條沖不走。缺少兄弟來撐腰,只有我和你相依。
勿信他人的讒言,他們其實在騙你。河水緩緩向東流,成捆柴火沖不走。
缺少兄弟來撐腰,只有我和你相依。勿信他人的讒言,他人的話不可信。
【解析】
細讀此詩,發現乃是一個婦女對丈夫誤聽流言蜚語所作出的誠摯表白。妻子言語中透露著真切的情感,表現了她內心的純潔和對家庭的依賴。女子因為娘家缺少兄弟,丈夫便是她一生唯一的倚靠,她把丈夫看作自己的兄弟,對自己的婚姻生活充滿了珍惜。此詩運用了有較確定蘊含的興詞,表現含蓄而耐人尋味。
出其東門
【原文】
出其東門,有女如云(1)。雖則如云。匪我思存(2)。縞(3)衣綦巾(4),聊樂我員。
出其闉阇(5),有女如荼(6)。雖則如荼,匪我思且(7)。縞衣茹藘(8),聊可與娛。
【注釋】
(1)如云:指的是美女眾多。
(2)思存:思念。
(3)縞:白色。
(4)綦巾:青黑色的佩巾。
(5)闉阇:城門上的護門小城。
(6)荼:指的是女子眾多。
(7)思且:思念。
(8)茹藘:此處指的是紅色的佩巾。
【譯文】
出了城東門,美女多如云。雖然美女如云,卻都不是我思念的人。身穿白衣綠佩巾的人,才能讓我快樂又親近。
出了甕城門,美女多如花。雖然美女多如花,卻都不是我所思念的人。身穿白衣紅佩巾的人,才讓我歡喜又思念。
【解析】
這是一位男子向其心愛的女子表明專一不二的詩歌。朱熹就此文曾經說過“是時淫風大作,而其間乃有如此之人,亦可謂能自好而不為習俗所移矣。”也曾進一步的評價為“此詩卻是個識道理人作,鄭詩雖淫亂,此詩卻非常好。”整首詩樸素純凈,弘揚了愛情的忠貞,即使有眾多美女但仍然堅守心中的最愛。此詩也是對那些見異思遷、三心二意的負心漢的一種譴責。
野有蔓草
【原文】
野有蔓草(1),零(2)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3)婉兮。邂逅相遇,適(4)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5)。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6)。
【注釋】
(1)蔓草:蔓延茂盛的草。
(2)零:落下、降落。
(3)清揚:眉目清秀的樣子。
(4)適:合適。
(5)瀼瀼:露水多的樣子。
(6)臧:通“藏”。
【譯文】
郊野蔓草連成片,草上露珠亮瑩瑩。有位美女在路上,眉目清秀多美好。
有緣今日巧相遇,正好合適我心意。郊野蔓草連成片,草上露珠多又圓。
有位美女在路上,眉目清秀容顏美。有緣今日巧相遇,與她相會心歡喜。
【解析】
這是一首自然輕快的詩歌,在一個蔓草茂密的田野中,一對男女在路上偶然相遇,也許他們一見鐘情,又或許他們早已心心相印,在田野中的相見,讓他們相互傾心,而蔓草又為他們提供了美好浪漫的環境,形成了情景交融的美好畫面。朱熹就此評論說“男女相遇于田野蔓草之間,故賦其所在以起興。言各得其所欲也。”
溱洧
【原文】
溱與洧,方渙渙(1)兮。士(2)與女,方秉(3)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4)且。且(5)往觀乎?洧之外,洵于且樂。維士與女,伊(6)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7)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于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8)謔,贈之以勺藥。
【注釋】
(1)渙渙:水流盛大的樣子。
(2)士:男子的統稱。
(3)秉:持、拿著。
(4)既:已經。
(5)且:姑且。
(6)伊:句首助詞。
(7)殷:多。
(8)將:當做相的意思。
【譯文】
溱水洧水一起漂流,河水流淌向遠方。男男女女一起春游,手拿香草求吉祥。女子說:“我們去看看嘛?”男子說:“我已經看過了。”“再去看一遍吧?”洧水的外邊,河岸的旁邊,寬廣又熱鬧。男女結伴一起游玩,相互調笑心歡喜。贈你芍藥莫要忘記。
溱水洧水一起漂流,河水真清亮。男男女女一起春游,游人眾多熱鬧非凡。女子說:“我們去看看嘛?”男子說:“我已經看過了。”“再去看一遍吧?”洧水的外邊,河岸的兩旁,熱鬧又寬敞。男女結伴一起游玩,相互調笑心歡喜。贈你芍藥以表情意。
【解析】
這是描寫鄭國三月男女青年在溱水洧水一起游玩的情景。按照當時鄭國的風俗,人們三月份時要在清水中洗去污垢,獲得吉祥,以求得幸福和安寧。男女也是借此機會來互訴衷腸、表達愛情。整首詩就表現了當時的盛大而又熱烈的場面,也體現了當時原生態的生活場景。
詩分二章,僅換數字,這種回環往復的疊章式,是民歌特別是“詩三百”這些古老民歌的常見形式,有一種純樸親切的風味,字里行間都洋溢著節日的氣氛和男女相戀的熱烈之情,似乎令讀者也感同身受。
上一篇:詩經《邶風》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詩經《鄘風》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