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素:醉笑陪公三萬場,不用訴離殤
東武望余杭,云海天涯兩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
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墮淚羊公卻姓楊。
——《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
一直很鐘愛這首詞,為“醉笑陪公三萬場,不用訴離殤”的痛快淋漓和肝膽相照,因為,這樣的一種情只可能發生在知己之間。王維在詩中說:“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蘇子對離情的表達來得灑脫豪邁,而王維則顯得溫婉綿長。人生難得一知己,無論是王維還是蘇軾,他們表達的都是人間最難得的真情。
蘇子一生朋友甚多,那么這個讓他“醉笑陪公三萬場,不用訴離殤”的人是誰?這個人就是蘇軾的老鄉楊元素。
當年蘇軾在杭州任通判,楊元素任知州,兩人既是好友又是同鄉。在交通和信息緩慢的古代,離別在外的人,“他鄉遇故知”后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感?更何況這倆人還是在同一衙門任職的同事!可以說,蘇軾和楊元素之間的情感,是等同于兄弟的情感,又超越了兄弟之情,他們除了互訴鄉情,還彼此療傷,彼此安慰。因而,在蘇軾調離杭州前往密州時,他們才會有這樣的難舍難分、惺惺相惜之情。
蘇軾由杭州通判調離到密州任知州,因而在這首詞中,既有朋友之間離別的難舍,又有建功立業的豪邁之情。
密州在山東,詞中的東武指的就是密州,余杭就是杭州。“東武望余杭,云海天涯兩杳茫”,說的是密州和杭州距離甚遠,相隔茫茫的大海,自己調任到密州后,遙望杭州,情思渺茫。如此相親相愛的朋友、故人,就要別離到遙遠的北方,不知道何年何日才能再相見,心中的這份難舍之情,難以言喻。
忍別離,不忍卻又別離,因為自己的心中還有那份功名的欲望,需要去實現。“烏臺詩案”前的蘇子,雖在朝堂之上屢遭排擠,但是那點政治打擊還沒有泯滅了他為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大丈夫經國濟世,馳騁四海,這點理想和抱負是每個讀書人都趨之若鶩的,更何況是一代文壇領袖蘇東坡呢?他的科舉作文深得歐陽修推崇,如果不是歐陽修誤以為是自己的學生曾鞏所寫,為了避嫌他違心將此文屈居第二,那么當年的蘇軾應當是穩穩當當的狀元郎。誰又能料想,這篇考場奇文是出自于年方二十的蘇軾之手呢?
確實,蘇軾是有滔滔經國濟世之才的,而且他也有建功立業的雄心。所以調任密州,他既有難舍杭州的留戀之情,也有調任密州主事一方的激動之情。正是源于這樣的一種復雜情感,他對楊元素說:“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
等我功成名就、衣錦還鄉,那時我再陪你一醉方休。
可是一醉方休并不能表達蘇軾對楊元素的深情,他說要“醉笑陪公三萬場”。蘇軾此句化用的是李白《襄陽歌》中的一句詩:“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人生百年,不過就是三萬多天,只有天天相陪才不會有惱人的離殤可訴。可是,人生如此,為了那一點點的功名欲望,我們不得不離別。背井離鄉后,親朋故交數載難見,一切的一切,等我功成還鄉后,我們再好好坐下,酒到杯干,細數這些年來的如意不如意,將缺失的歲月再補回、再重拾、再追憶。
所以蘇軾勸慰友人,不同的人對離別的愁緒表達也不一樣,有的人豪邁,有的人百轉千回。但不管是笑著分手,還是痛哭離別,都沒有必要為離殤一訴再訴。當年醉翁以為“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但他最終還是策馬揚鞭,沒能逃離“離別”二字。
蘇軾的此番話,直通肺腑,感人心腸。為他送別的摯友楊元素,不禁淚濕衣衫。“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這兩句描繪了一幅送歸圖,夜已深沉,燈火已殘,繁華的“河塘”鬧市在靜夜中也顯得寂靜萬分。這深沉的夜、殘缺的燈火、鬧市的寂靜,似乎都在沉默中為蘇軾餞行。盡管蘇軾已將離情訴說得如此灑脫,可是宦海的沉浮,人在江湖的身不由己,到底難以掩飾一把辛酸淚。痛飲到了最后,也沒能硬生生逼住眼底的熱淚。
“墮淚羊公卻姓楊”的典故出自于《晉書·羊祜傳》,羊祜為荊州都督,其后襄陽百姓于祜在峴山游息之處建廟立碑,歲時享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預因名之為“墮淚碑”。這里以楊元素比羊祜,“羊”“楊”音近。表達了蘇軾對友人的贊賞,也反映了蘇軾與友人的情誼。
蘇軾九月調離杭州,在九月的杭州西湖,在九月桂香飄滿靈隱寺的時候,蘇子和友人楊元素離別。因這首詞,令杭州至今桂花飄落時都帶有金屬的響聲;也因這首詞,西湖的水才更加溫婉綿長。那一句“痛飲從來別有腸”,讓離別時喝高的男人,有著無需言語的默契和意味深長。
在蘇軾和楊元素的詞中,還有另外一首《南鄉子·梅花詞和楊元素》表達了他們之間的深情厚誼。詞云:
寒雀滿疏籬,爭抱寒柯看玉蕤。忽見客來花下坐,驚飛。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飲又能詩,坐客無氈醉不知?????????????????????????????。花謝酒闌春到也,離離,一點微酸已著枝。
蘇軾的這首詞寫于任杭州通判的第四年初春,是他與時任杭州知州的楊元素相唱和的作品。詞中通過詠梅、賞梅來記錄他與楊元素共事期間的一段美好生活,以及兩人之間的深厚友誼。
正是源于這樣的一份深厚情誼,蘇軾在離別時才情不自禁地吟誦出“醉笑陪公三萬場。不用訴離殤”。朋友的珍貴情誼,多少千言萬語都在一句“不用訴離殤”中。
人生苦旅,正是有了那個叫知己的人,旅途才不會孤獨。因為,是那個叫知己的人,在你的心靈深處為你點亮一盞燈。黑暗中,他為你帶來光明;寒冷中,他為你送來溫暖;艱難中,他與你牽手同行。或許,他不能經常出現在你的生活里,但他一定在你的生命里!就像一首歌中所唱:
有沒有一扇窗/能讓你不絕望/看一看花花世界原來像夢/一場有人哭有人笑有人輸有人老到結局還不是一樣
有沒有一種愛/能讓你不受傷/這些年堆積多少對你的知心話/什么酒醒不了/什么痛忘不掉/向前走,就不可能回頭望/
朋友別哭/我依然是你心靈的歸宿/朋友別哭/要相信自己的路/紅塵中/有太多茫然癡心的追逐/你的苦/我也有感觸/
……
人海中,難得有幾個真正的朋友,這份情,請你不要不在乎。
上一篇:品讀蘇東坡之王弗:十年生死兩茫茫
下一篇:品讀蘇東坡之蘇轍: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