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體詩的體制特征
古體詩又稱古詩,是相對于唐以后的所謂 “近體詩” 而言的。古體詩在體制上的特點是,它除了押韻以外不受任何格律的束縛。它與近體律詩相比,有這樣一些特點:
第一,每首的句數沒有限制,可以是八句,也可以多于八句或少于八句。唐以后的律詩一般限定為八句。
第二,一般不對仗,即使出現對仗句,也由作者自由把握,沒有嚴格要求。律詩則每篇必須有對仗句,對仗句的位置也有規定。
第三,不講求平仄,律詩則每句的平仄都有規定。
第四,雖然也押韻,但可以押平聲韻,也可以押仄聲韻??梢砸豁嵉降?,也可以換韻。律詩則必須押平聲韻,而且不能換韻。
但是,不管是古體還是近體,句式整齊、講求音頓是它們的共同特點。雖然也有雜言體,但基本上是按照四言、五言、七言的句式構成和發展的;音頓上,五言詩是上二下三,七言詩是上四下三。
古體詩的范圍和分類,有廣義和狹義的不同。廣義的分類,包括四言詩、樂府詩、楚辭、五古、七古、雜言古等,狹義的則僅指五言古詩和七言古詩,我們這里是用的狹義的概念。
我們把歌行也歸入古體之中。歌行是由古樂府發展而來的一種詩體,它與樂府詩的不同表現在既不入樂,又不沿襲樂府古題。但是屬于這類性質的詩并不都稱之為歌行,這類詩中的七言體和以七言句為主的雜言體,才稱之為歌行。歌行體一般篇幅較長,語句聲韻靈活自由,便于抒情敘事。它以七言句式為主,但根據作者感情的起伏,敘事的需要,可以兼用雜言句,甚至還可以應用散文句式、語氣詞入詩,押韻、轉韻也很自由。因此,形式靈活自由、風格通俗酣暢,是歌行體作品的特色。關于所謂 “歌行體” 的范圍,歷來認識并不完全一致,有時把它與 “樂府” 連稱,稱為 “樂府歌行”,這是包括用古題的擬樂府詩在內了,如高適 《燕歌行》;有時又把它與七古不加區分,把它從屬于七古之內。我們這里是把它歸在七古。
上一篇:什么是樂府詩
下一篇:詞的起源,什么是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