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路雪彩 【本書體例】
【原文】:
何草不黃?何日不行(1),何人不將(2),經營四方(3)。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4)?哀我征夫,獨為匪民!
匪兕匪虎(5),率彼曠野(6)。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芃者狐(7),率彼幽草。(8)有棧之車(9),行彼周道(10)。
【鑒賞】:
《何草不黃》選自《詩經·小雅》,是“小雅”的最后一首詩。
這是寫征伐不息、征夫怨恨的詩。朱熹《詩集傳》說:“周室將亡,征役不息,行者苦之,故作此詩。”朱熹認為此詩作者是從事兵役或勞役的征夫,很有道理。全詩說征夫終年奔波,不被當人看待,抒發了強烈的憤慨之情。
全詩四章。一開始就用“何草、何日、何人”三句話發出了嚴厲的質問,寫出征夫的勞苦和從役人數的眾多。正如《毛詩序》所說:“萬民無不從役”。可見統治者窮兵黷武,勞師動眾。第二章意思更進一層,征夫們困頓勞苦,統治者不把他們當人看待,因而發出了“獨為匪民”的責問和感嘆,使憤慨之情達到高潮。第三章、第四章以征夫在曠野中看到的野獸作比興,痛斥統治者“視民如禽獸”(《毛詩傳》語),使征夫終年不得休息,在道路上疲于奔命,緊承著第二章“哀我征夫,獨為匪民。”
方玉潤在他的《詩經原始》里說:“曠野之間無非虎兕,幽草以內盡是芃狐,此何如荒涼景象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乘此棧車,行彼周道,是虎兕芃狐相率而為群也,其幸而不為惡獸所噬者亦幾希矣。嗟嗟我征夫,獨非民哉?胡為遭此亂離,棄其室家,幾至無人不鰥哉?蓋怨之至也。周衰如此,豈能久待?編詩者,以此殿《小雅》之終。”方氏的理解偶有偏頗之處,但對我們理解詩意是很有幫助的。
“小雅”中多是貴族士大夫的作品,可這首詩無論在思想內容上,還是在藝術形式上都類似“風”詩,保留著民歌色彩。它的復沓疊唱,比興手法等等,都使它具有濃郁的民歌風味。
上一篇:《何彼襛矣》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佹詩》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