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義
[定義] 文中陸續(xù)出現(xiàn)同一個字詞,而前后的意義并不完全相同的一種修辭方式。
[例釋] 異義可分兩種:
(1)詞典里的概括意義相同,而在上下文中的具體意義不同。
例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宮賦》)
例2:你給別人一個煩惱,別人也會還你一個煩惱。反之,你送別人一個快樂,別人也會贈你一個快樂。(呂游《快樂》,《讀者》2004年12期)
例1中有四個“后人”,詞的概括意義相同,都是“后代的人”的意思,但在上下文中卻不盡相同,其中第一、二、四個“后人”指的是秦代之后到杜牧這段時間的人,第三個“后人”指的是杜牧?xí)r代之后的人。例2“煩惱”在詞典里的概括意義是“煩悶苦惱”,“快樂”在詞典里的概括意義是“感到幸?;驖M意”,但前一個“煩惱”、“快樂”是“你”給的,后一個“煩惱”、“快樂”是別人給的,兩個“煩惱”、“快樂”在上下文里所指的具體內(nèi)容并不一樣。
(2)在詞典里是多義詞的不同義項。
例3:神州行,我看行。(中國移動通信廣告語)
例4:人可以玩點(diǎn)游戲,但不可游戲人生。
例3里的“行”,是個多義動詞。第一個“行”是“旅行”的意思;第二個“行”是“可以、可行”的意思。該廣告語在上下文里用相同的詞卻有不同含義,可謂言簡意賅、順口悅耳,耳目為之一新。例4有兩個“游戲”,第一個是名詞,泛指“娛樂活動”,第二個是動詞,指“玩耍”的意思。這里“游戲”的不同意思是由多義詞的不同詞性造成的。
[辨析1] 異義與換義。兩者都有上下文出現(xiàn)同一個詞語而意義不同的特點(diǎn)。區(qū)別是:異義有兩種基本情況,一種是詞語在詞典里的意義相同,其不同意義是隨著上下文而獲得的;另一種是詞語在詞典里是多義詞,其不同意義是不同義項出現(xiàn)于上下文而獲得的。換義只有后一種情形。
[辨析2] 異義與轉(zhuǎn)換。兩者都有上文的甲義與下文的乙義不同的一面。區(qū)別是:
異義在上下文中必須形完全相同而義變的;轉(zhuǎn)換既有“形完全同而義變”的,也有“形雖不同因諧音而義變”的。
[辨析3] 異義與轉(zhuǎn)類。異義有的會呈現(xiàn)不同詞性的功能,轉(zhuǎn)類具有不同的詞性,兩者有相似點(diǎn)。區(qū)別是:
異義的不同的詞性是詞匯里多義詞兼屬幾類的現(xiàn)象,如例3;轉(zhuǎn)類的不同詞性則是臨時的、活用的,不是詞的兼類。如“綠草青青綠江南”的第二個“綠”是臨時作動詞的,屬轉(zhuǎn)類。
上一篇:漢語修辭手法系列「什么是異語」
下一篇:漢語修辭手法系列「什么是異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