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色
[定義] 為了表達的需要,臨時改變詞語的感情色彩,將褒詞貶用或者貶詞褒用,或使中性的詞語帶上褒貶色彩的一種修辭方式。特點是:被易色的詞語在語義和感情色彩上均發生變化,但強調的是詞語感情色彩的明顯變化。
[例釋] 根據易色詞語感情色彩變化的特點,可分為兩類:
(1)褒詞貶用。把褒義詞用于貶損場合中,使其帶上貶義色彩。
例1:總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魯迅《拿來主義》)
例2:最近新生事物層出不窮,考生利用手機作弊就是其中之一。
例1用“活人替代了古董”確實是個“進步”,但這種進步卻帶有強烈的諷刺意味,“進步”原有的褒義色彩消失殆盡。例2“新生事物”是指剛出現的或剛產生的事物,一般用于好的方面,含有褒揚意義;用“新生事物”來形容“手機作弊”含有諷刺意味,其感情色彩發生了改變。
(2)貶詞褒用。把貶義詞用于褒揚場合中,使其帶上褒義色彩。
例3:這家伙頑固得很,女孩把他給甩了,他還癡心不改。
例4:家里糧食不夠吃,妻子為了能讓丈夫多吃一點,每天搶著幫丈夫盛飯,不久,丈夫就發現了這個小小的詭計。
例3“頑固”一般指思想保守不愿接受新鮮事物或堅持錯誤觀點不肯改變,是個貶義詞。用來形容男孩對女孩的癡情,詞語原有的貶義色彩消退,有了肯定和贊揚的意味。例4“詭計”是指狡詐的計策,常常用來加害于他人,貶義色彩不言而喻,此例用在妻子關心愛護丈夫的行為上,表現的卻是夫妻之間相互關愛、相互體貼的深情厚意。
[辨析1] 易色與反語。在語境的作用下,話語的感情色彩或語義發生了改變。區別是:
(1)在特定語境中,易色是詞語感情色彩發生改變,褒貶互易,其意思不能從反面去理解;反語是話語語義發生改變,正話反說,或反話正說,其意思一般要從反面去理解,例如“這師傅還真有水平,三兩下就把這輛自行車修得散了架”中“有水平”是說一個人能力強、會辦事,但“把車修得散了架”則是以正言反,是指沒水平。字面意思和字內意思正好相反,所以是“反語”。
(2)在范圍上,易色一般是詞語感情色彩的變更;反語既可以是詞語,也可以是句子,范圍更廣。
[辨析2] 易色與降用。兩者都有大詞小用的特點。區別是:
降用是把語義“重”或“大”的詞語降為一般的詞語使用,但詞語的感情色彩并未發生改變;易色雖然有時也有把大詞說小的意味,但其重點是變換詞語的感情色彩,或貶詞褒用,或褒詞貶用。
[辨析3] 易色與體變。兩者詞語固有的色彩都發生了改變。區別是:
易色是詞語感情色彩的變異,詞語變換前后仍然屬于同一語體,而且詞語的意義不會發生改變;體變是詞語的語體色彩變異,把屬于某一語體范圍的詞語用在另一語體中,詞語在特定語境中產生新的意義。
[辨析4] 易色與異類。見“異類”條。
上一篇:漢語修辭手法系列「什么是引用」
下一篇:漢語修辭手法系列「什么是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