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文貞 【本書體例】
【原文】:
有饛簋飧(1),有捄棘匕(2)。周道如砥(3),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睠言顧之(4),潸焉出涕(5)?!?/p>
小東大東(6),杼柚其空(7)。糾糾葛屨,可以履霜(8)。佻佻公子(9),行彼周行。既往既來,使我心疚。
有冽氿泉(10),無浸獲薪(11)。契契寤嘆(12),哀我憚人(13)。薪是獲薪(14),尚可載也。哀我憚人,亦可息也。
東人之子,職勞不來(15)。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16),熊羆是裘。私人之子(17),百僚是試(18)。
或以其酒(19),不以其漿(20)。鞙鞙佩璲(21),不以其長(22)。維天有漢(23)監亦有光(24)。跂彼織女(25),終日七襄(26)。
雖則七襄,不成報章(27)。睆彼牽牛(28),不以服箱(29)。東有啟明,西有長庚(30)。有捄天畢(31),載施之行(32)。
維南有箕(33),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34),不可以挹酒漿(35)。維南有箕,載翕其舌(36)。維北有斗,西柄之揭(37)。
【鑒賞】:
《詩序》說:“《大東》刺亂也。東國困于役而傷于財,譚大夫作是詩以告病。”說是譚國大夫所作,本無可稽考。作者譚國人,倒是可能的。譚國在今山東歷城縣東南,屬于東方諸侯國,或即詩中所寫的“大東”。面對勞民傷財、營私舞弊、賣官鬻爵、尸位素餐、貪得無厭等社會問題,作者久已郁積于心,終于噴薄而出,吟了這首長歌。描繪了周室對東方諸侯國的嚴重榨取,民貪國困、匹夫抗爭的社會畫卷,反映了西周王室與遠近東方諸侯之間的矛盾。
民以食為天,這首詩就是抓住當時經濟生活的幾個主要方面,有層次、有重點地一一展示出來。
詩的第一章寫“食”,即寫耕種的果實被榨取。詩人從鍋碗瓢盞的關系,從如砥如矢的大道,聯想生發開去,慷慨激昂地抒發其參政抗懷之情懷?!对姀V傳》云:“‘有饛簋飧,有捄棘匕’,知勢之謂也。下之既有余,而以奉上,情之所安,義之所正,順矣?!狈駝t,“則不饛之簋而急試之匕,求之而不得,得之而之盈,勢愈迫,情愈躁,將一舉以空其簋,而簋空矣,簋空而國困未盈?!蹦敲矗瑒荼厥恰敖邼煞倭忠詣犹煜轮埠?,死之于野而瓦解于廷。”朱熹說:“今乃顧之而出涕者,則以東方之賦役,莫不由是而西輸于周也?!倍潭贪司湓?,把西人的貪婪,周道的罪惡,東人的憂憤,全都和盤托了出來。
詩的第二章進而寫“衣”,即寫東人之紡織之物被攫取。“小東大東,杼柚其空”二句,使我們想起了杜甫的《兵車行》:“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這里,“東人”的悲哀,實則周代東部廣大人民群眾的悲哀?!拌惕制淇铡?,碗里、簋里、織布機上都空了,剩下來的只是一片凄涼。那葛草編織的草鞋,怎能踐霜踏雪?花花公子們在周道上“既來既往”,繼續運走東人的汗水,怎不使我內心產生無限的悲哀!
第三章再進而寫“勞役”。詩人以獲薪為喻,說明已經曬干了的柴禾,不能讓它漬水腐爛;已經疲弊的老百姓,不能再讓其貧困不堪。割柴煮飯,本是日常生活瑣事,看似平平,實則飽和著詩人豐富的生活體驗和深思自得的事理人情。宋嚴粲《詩輯》云:“獲薪以供爨,必曝而干之,然后可用;若浸之寒冽之泉,則濕腐而不可爨矣。喻民當撫恤之,然后可用。若困之以暴虐之政,則窮悴而不能勝矣。”
第四、五兩章直接點明“窮悴而不能勝”的原因。唐武后朝蕭至忠《諫賣官鬻爵宰相子弟居要職疏》曾節行此詩云:“臣竊見宰相及近侍子弟多居美爵,此并勢要親戚,罕見才藝,遞相囑託,虛踐宮榮。詩云:‘東人之子,職勞不來;西人之子,粲粲衣服?!饺酥?,百僚是試?;蛞云渚?,不以其漿;鞙鞙佩璲,不以其長。’此言王政不平,眾官廢職,私家之子,列試于榮班,茍非其人,徒長其飾佩?!彼摹⑽鍍烧戮褪轻槍@樣不公平的社會現象所作的大膽的揭露。
詩人面對著如此嚴酷的政治現實,無法自解,所以,五、六、七三章,將目光逐漸由人間轉向天上,以怨天的巧妙方式渲泄滿腔悲憤:嘲笑織女,遷怒牽無用。這里,詩人諷刺挖苦,嘻笑怒罵,寫成一段絕妙之文字,將星空的幻想境界與人間的社會現實有機連成一體,深化了詩的主題。吳闿生在評論此詩時說“文情俶詭奇幻,不可方物,在《風》、《雅》中為別調。開詞賦之先聲。后半措詞運筆,極似《離騷》,實三代上之奇文也。”的確,《大東》是《詩經》中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詩。
上一篇:《夏桀群臣歌二則》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大叔于田》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