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清明逢雨寫《清明》
《清明》是我國唐代詩人杜牧的詩作。這首詩寫清明春雨中所見,色彩清淡,心境凄冷,歷來廣為傳誦。
唐武宗時,詩人杜牧在池州任刺史。池州位于長江南岸,那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杜牧在處理完公務之后,常常換便服獨自出游。
這一年清明節,杜牧到池州郊外去踏青,剛走到半路上,就下起了蒙蒙細雨,衣服都被淋濕了。
杜牧很掃興,準備找個地方去躲雨,這時候雨又漸漸小了,太陽從云里鉆了出來。于是杜牧改變了主意,決定喝點酒驅驅寒,然后再繼續趕路。
正好這時有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吹著笛子迎面而來。杜牧趕緊上前打聽道:“小朋友,這附近什么地方有酒店?”
牧童停止了吹笛,抬手指了指遠處杏花深處的村莊。詩人順著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遠處杏花如霞似粉,在紅杏梢頭隱隱露出一個酒幌子。
詩人謝過牧童,找到了那家酒店,幾口酒下肚,覺得身上暖烘烘的,想起剛才一路上的情景,他詩興大發,提筆在酒店的墻壁上題了一首《清明》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詩從此便流傳開了,杏花村的酒店也因此生意興隆起來。
這首詩的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第二句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凄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第四句寫答話帶行動,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詩運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韻邈然,耐人尋味。
上一篇:杜牧發泄不滿作《過華清宮》
下一篇:杜甫作《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