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血的忠誠搭曬在劍端
——胡曾《殺子谷》
殺子谷
胡曾
舉國賢良盡淚垂,扶蘇屈死樹邊時。
至今谷口泉嗚咽,猶是秦人恨李斯。
盲目的愚忠和孝悌,斷送了一個王朝最后的希望;扶蘇手撫劍柄,刎頸而死,輕易地成為沙丘陰謀的犧牲品。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奮六世之烈,振長策而御宇內,消滅了割據稱雄的山東六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戴上了“始皇帝”的桂冠。此后,秦始皇廢分封,行郡縣,南成五嶺,北卻匈奴,氣魄非凡,威行天下。與此同時,其剛愎自用、驕橫暴戾的一面也在迅速地彰顯。為了修驪山墓、建阿房宮和無法計數的離宮別館,他濫興徭役,強暴天下,焚書坑儒以愚黔首,使剛剛建立的秦帝國處于矛盾重重、危機四伏之中。
秦始皇共有二十二個兒子,唯長子扶蘇最敦厚仁德、智勇多才。他雖然長在深宮,但并非聲色犬馬之輩,為秦王朝的國運,他憂心如焚,為帝業的長久,他直言進諫。沉重的竹簡中,注入了一個皇子的忠誠。然而沉迷于巡游天下的秦始皇卻根本聽不進一句忠言,秦皇父子的矛盾也迅速激化。公元前214年,在秦始皇對中國文化進行了空前的浩劫之后,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扶蘇手捧焚書的灰燼和坑儒的泥土再次上書,終于點燃了秦始皇的沖天怒火。公子扶蘇被趕出咸陽,貶到上郡作了大將軍蒙恬的監軍。
歷史在偶然與必然中行進。秦始皇的第五次巡游成了他的死亡之旅。這位企望長生的皇帝怎么也沒想到他會死在空曠的荒郊,更不會想到他的死,會引發一個篡奪皇權的陰謀,并導致了公子扶蘇的自殺。輼涼車的一紙冊封扶蘇為繼嗣的詔書,沒能走出尸體和鮑魚的腐臭,出身卑微心狠手辣的中車府令趙高搖身一變成為斷送秦朝江山的罪魁。當他與秦始皇少子胡亥、丞相李斯將繼嗣冊封篡改為賜死的詔書,秦王朝的命運就被軋進了輼涼車下深深的轍溝。
“父叫子死,子不得不死。”遠在上郡的扶蘇接到矯詔,只在無可奈何的淚痕中重復著封建的道德,他想不到政治的殘酷,更想不到為了皇權竟會兄弟相殘,對于老將蒙恬的質疑,他無心去聽,只把愚不可及的孝悌瀉進了劍鋒。“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史記·李斯列傳》)當鮮血直濺矯詔,扶蘇,給秦王朝,給中國的歷史留下了難以彌補的遺憾。
上一篇:李賀《公莫舞歌》鴻門宴詩詞賞析
下一篇:章碣《焚書坑》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