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遺跡此空存,城壓滄波到海門。
萬里江山來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樹悲歌起,當日黃旗王氣昏。
人事不同風物在,悵然猶得對芳樽。
---王 珪
賞心亭,建康(今江蘇南京)名勝,北宋丁謂所建。在“下水門之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覽之勝”(《景定建康志》卷二十二),文人多有題詠,本篇是王珪登賞心亭所作。《詩林萬選》題為《再登賞心亭》,《華陽集》(《叢書集成》本)卷三題作《游賞心亭》。
詩前兩聯,描述登賞心亭所見,側重在寫景。建康是東吳、東晉、宋、齊、梁、陳等六朝舊都,遍地古跡名勝,城郭北瀕大江,滾滾波濤,東流入海。無論從歷史地位還是從地理形勢角度看,都非同尋常。故詩的開端二句,作者從宏觀著眼下筆,一下就抓住了這座名城歷史的和地理的特征。它使人們仿佛面臨城北洶涌奔流的江水,不禁想起在建康這一壯闊的歷史舞臺上,幾百年來曾經演出過多少朝代更迭、風云變幻的政治戲劇!然而,如今存留的卻只有令人悵望的歷史陳跡了。“此空存”,一個“空”字,含有多少感慨,這與劉禹錫“潮打空城寂寞回”,是同一境界。“城壓滄波”,一個“壓”字,寫出了江城的險峻。前一句是從時間上來寫,后一句是從空間上來寫。
三四兩句,緊承第二句,繼續從空間范圍上大筆勾勒。“城壓滄波到海門”,是一幅境界極其宏闊的畫面,“城壓”,見出高城的強固,足以鎮住呼嘯的水勢;“滄波”,見出江水的浩渺,一望無際;“到海門”,見出江水源長而流遠,一瀉千里。“萬里江山”,“九秋天地”,由此生發而來,都是這宏闊境界的伸展。“來醉眼”,暗示詩人襟懷郁勃,舉杯遣懷,于醉中登高眺遠。“入吟魂”,透露詩人觸景生情,感慨彌深,不吐不快。“來”、“入”兩個動詞,使客觀景物動化,寫出了無限江山奔赴眼前的態勢,見出煉字之工。這兩句既顯示了賞心亭憑高眺遠,視野寬闊,又為下文感懷作了適當的鋪墊和過渡。
詩的后兩聯,主要在寫情,即抒發登臨的感慨。五六兩句感慨史事。南朝陳后主陳叔寶沉湎聲色,制作艷曲《玉樹后庭花》,日夜與幸臣寵姬酣歌宴游,敵國進兵,恃長江天險,歌舞不歇,隋兵攻下建康,他匿入井中,國破被俘。前人多詠此事,如李白之“天子龍沉景陽井,誰歌玉樹后庭花”(《金陵送別范宣》);杜牧之“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泊秦淮》);許渾之“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金陵懷古》);都是名篇。王珪這一聯“于今玉樹悲歌起,當日黃旗王氣昏”,由當今追溯往昔,是說: 如今耳邊不時響起《玉樹后庭花》的歌聲,它使人想起當年陳后主由于沉湎歌舞,荒廢朝政,導致國破身俘。“黃旗紫蓋”,是帝王氣象,“王氣”,舊指王朝的運數。“黃旗王氣昏”,猶言陳王朝壽終正寢。聽到玉樹歌,人們不禁想起陳朝覆滅的歷史悲劇。這亡國的悲歌,可說是曉悟后人莫蹈覆轍的警鐘。唐人詩句陳述史事較為具體,諷諭性顯豁。王珪這兩句側重提醒人們重視前車之鑒,不再追述史事,寓意較為隱曲。
七八兩句,承五六兩句而來。“人事不同”,歸結“于今”、“當日”;“風物在”,回應首聯“遺跡”、“空存”;“悵然”將全詩回蕩的低徊沉思的情韻一語點破;“對芳樽”,綰合前文的“醉眼”,也表明感慨之深,只得借酒消愁。
王珪長期身任詞臣,詩文多金玉珠璣,時號“至寶丹”。本篇大筆勾勒賞心亭風物,由眼前景象引出對前代歷史教訓的凝想,從而抒感遣懷。視野空闊,意境蒼涼,感慨深沉,不同于其他的摛藻敷采之作。
上一篇:劉 攽《雨后池上》古詩鑒賞
下一篇:蘇 洵《游嘉州龍巖》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