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蒲二首·西曲歌
其一
青蒲銜紫茸,長葉復從風。
與君同舟去,拔蒲五湖中。
其二
朝發桂蘭渚,晝息桑榆下。
與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
《拔蒲》屬于南朝民歌中的《西曲歌》,郭茂倩《樂府詩集》歸入“清商曲辭”類?!豆沤駱蜂洝氛f:“《拔蒲》,倚歌也。”又說:“凡倚歌,悉用鈴鼓,無弦有吹。”也就是用弦樂器以外的簫管鈴鼓等伴奏的民歌。“蒲”,有香蒲、菖蒲兩種。香蒲多產于華北、東北,菖蒲多見于江南。《西曲歌》的產地主要在今湖北省的江漢流域一帶,詩中所說的蒲應是菖蒲。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有香氣,葉子狹長,初夏在穗軸上開黃色穗狀小花。民間常在端午節將菖蒲與艾蒿結扎成束,掛在門旁以驅散蚊蟲。也有用菖蒲葉浸酒,相傳喝了菖蒲酒可以預防瘟疫。從菖蒲的用途推想,這兩首《菖蒲》詩很有可能作于端午節之前。眼看端午節要來了,相愛的一對青年便相約一道去拔蒲。兩首詩都用女主人公的口吻寫出。詩中的“君”,都是女子對她情郎的稱呼。
第一首,女主人公說自己與情郎乘坐小船一道到五湖中去拔蒲。這是一次難得相聚的機會,她的內心充滿了幸福和歡樂,在她眼里,菖蒲也顯得格外嫵媚可愛:“青蒲銜紫茸,長葉復從風”,碧綠的菖蒲,穗軸上長著紫色的絨毛,長長的蒲葉在微風中輕輕晃動。更令她激動不已的是,將要與情郎“同舟去”,同去五湖中拔蒲。“五湖”,原指太湖或太湖及其附近的四湖。這里并非實指,只是借指那女子家鄉附近的某一湖泊。在女子此時的心目中,天地雖大,她希望擁有的,只是載著情郎的這一葉扁舟;世上可游之地與可樂之事雖多,卻沒有一地一事比得上到五湖中去拔蒲。
第二首進一步講述拔蒲的情況。一二句“朝發桂蘭渚,晝息桑榆下”,交待拔蒲的時間與行程:早上從長著桂樹與蘭草的水洲上出發,白天在桑樹榆樹下休息。上一首說“同舟去”,這一首補充說明了出發的時間、地點;上一首說“拔蒲五湖中”,這一首補充說明在勞動過程中,還曾在桑榆下休息。拔蒲的結果如何呢?后兩句作了回答:“與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以兩個青年人的上好勞動力,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結果竟然拔不到一小把!兩人在“晝息桑榆下”時的卿卿我我,不知時光之飛逝,拔蒲過程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眉來眼去以至神魂顛倒,就盡在不言中了。
這是內容連貫的兩首小詩,最精彩的則是后一首的末兩句,不直接說兩人愛得如何忘乎所以,而是用顯示行為結果的辦法,表明行為人的思想感情的狀態。這種側面寫法,避免了直露,但并不顯得迂曲。不說他們正在熱戀之中,而說共同拔蒲“竟日不成把”,這很像是一句機智的俏皮話;這句話竟然是女主人公對著情郎說出的,更讓人感到在機智俏皮以外那女子的大膽與多情。末兩句的寫法,與《詩經·周南》中的《卷耳》詩頗為接近?!毒矶吩娬f:“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大意是:采呀采呀采卷耳,采來采去不滿一淺筐。唉!我想起了我那意中人啊,我就把筐子放到了大路旁。但《卷耳》詩寫的是單相思,沒有心思采卷耳;《拔蒲》詩,則是寫熱戀,沒有把心思放在拔蒲上。如果我們認定《拔蒲》詩的這一寫法是對《卷耳》詩的繼承,即使如此,也還是不能不承認它仍是自有特色的優美動人的詩篇。
上一篇:神弦歌《白石郎曲》南朝樂府民歌
下一篇:晉《碧玉歌·吳聲歌曲》貴族生活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