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看梅花二首·侯夫人
其一
砌雪無消日,卷簾時自顰。
庭梅對我有憐意,先露枝頭一點春。
其二
香清寒艷好,誰惜是天真。
玉梅謝后陽和至,散與群芳自在春。
侯夫人是隋煬帝時的宮女,姿容端好,才德兼備,但長期受不到恩寵,閉處深宮,自傷不遇,曾作《自感詩》三首,抒吐傷春之情。《春日看梅二首》,是她的抒懷之作。
第一首寫梅花憐人之情。“砌雪無消日,卷簾時自顰。”那是一個雪后的晴天,外面寒意猶重。階砌上的積雪還沒有消融,她獨自卷簾,顰眉不語,庭院中的梅花,已經吐艷了。此時此境,她那孤寂的心靈有誰來溫慰呢?她深情地凝望著冷香寒艷的梅花,仿佛自己有了個知心的朋友。“庭梅對我有憐意,先露枝頭一點春。”庭梅似乎也同情她,理解她的心境,特意在枝頭先向她露一點春光。是憐惜她的遭境,還是和她有相同的命運呢?她在沉思著。
第二首寫人的惜花之情。“清香寒艷好,誰惜是天真?”“寒艷”二字,唯梅花當得,可以說是梅花的代稱了。梅花的高格,全在它那清香絕俗而自得天真。這“天真”一詞,是她對梅花的高度評價。而唯天真之人,始能識得花之天真,所以這“天真”,又何嘗不是女詩人的自評?然而梅花的天真,又有誰來憐惜呢?即我能惜之,又有誰能惜我?所以,“誰惜是天真”,是惜花,亦是自惜。一個“誰”字,道出無限深怨與哀傷。“玉梅謝后陽和至,散與群芳自在春。”梅花不與眾芳爭妍競艷,它開在百花之先,可說標格天然,無一毫自矜和媚人之意。梅花謝了之后,隨著姍姍而來的是一個風光明媚、“春日載陽”的季節,它雖然凋謝了,卻把它的清香,它的幽艷散給群芳。詩至此,感情又由哀怨一變而為開朗。女詩人雖有自傷,胸襟卻并不狹隘。她只覺得在那美好自在的春光中,梅花雖然不見了,卻處處有梅花天真的身影,那又是多么令人喜悅啊!詩人此時,也仿佛成為梅花,是花是人?人即是花,花亦是人,詩人和玉梅,此刻是化而為一了。
《看梅》二首,感情真摯而濃烈,芳潔而溫馨,詩人先寫的是憐人的梅花,接著寫憐惜梅花的人,末后則是人和花融為一體。作者正像一株亭亭玉立的梅花。梅花是天真的純潔的,作者自身也是天真的純潔的,梅花是清香的寒艷,作者是孤芳自賞的佳人,同是天真,可見花憐人人惜花,人是癡情,花也是真情。
此詩形式獨特,本為七絕,而在首韻二句各減二字,使全詩結構成為五、五、七、七的形式,近于后來的詞作,為長短句的先聲。
上一篇:無名氏《長干行》南朝樂府民歌
下一篇:虞世基《出塞(其二》邊塞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