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炎
張炎(1248~1320),字叔夏,號玉田,晚號樂笑翁,祖籍鳳翔府成紀(jì)(今甘肅天水),客居臨安(今浙江杭州)。出身貴族家庭,其六世祖張俊為南渡功臣,封循王。其父張樞,精通音律,與周密為詞社社友。前半生生活優(yōu)裕,宋亡后,因家道中落,窮困潦倒,曾一度北游燕趙欲謀官養(yǎng)生,但均無果,南歸后潦倒至死。今存詞三百首,輯為《山中白云詞》。
思佳客·題周草窗《武林舊事》
【原文】
夢里瞢騰 ① 說夢華,鶯鶯燕燕已天涯。蕉中覆處應(yīng)無鹿,漢上從來不見花。
今古事,古今嗟,西湖流水響琵琶。銅駝煙雨棲芳草,休向江南問故家。
【注釋】
①瞢騰:同“懵騰”,指半睡半醒,神志不清,恍恍惚惚。
【譯文】
只能在恍惚的夢中重溫昔日的繁華,鶯鶯燕燕都已經(jīng)散走天涯。鄭人藏于廟中的芭蕉葉下原本就沒有鹿,周人在漢上也沒有見過仙女散花。
古今朝代興衰變遷,只能哀嘆世事無常。西湖流水依舊潺潺,如彈奏的琵琶曲。西晉索靖手指洛陽宮門前的銅駝,感嘆天下將要動亂。不要面對江南詢問家鄉(xiāng)故園的情況。
【鑒賞】
周草窗即周密,張炎好友。《武林舊事》是周密在宋亡后寫的一本筆記,其第九卷中記述了紹興二十一年(1151)十月,宋高宗駕臨張炎六世祖張俊府邸一事,寫當(dāng)時張府為迎圣駕,大擺御筵,場面甚是奢華隆重。張炎在顛沛流離、潦倒不堪之時讀此文,觸動了心中愁思,引發(fā)了無限感觸,于是寫下本詞。
上片連用典故,感嘆往事如夢。一“夢”字總起全篇,點出昔日盛景好似一場舊夢。“夢華”二字借用《列子》中黃帝夢游華胥國的典故,點明盛世不在。“鶯鶯”一句化用蘇軾“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的詩句,強調(diào)人散天涯無處尋。“蕉中”兩句亦用典故。“蕉無鹿”出自《列子·周穆王》:有個鄭國人得鹿后,藏之于廟,并用蕉葉覆蓋,后遂忘,以為是夢。“漢上花”出自《韓詩外傳》:周人鄭交甫在漢上遇二神女,并與之交談甚歡,后神女解佩贈珠而去。鄭喜不自禁,不料剛走數(shù)步,珠不見了,二女也不見蹤影。詞人借蕉中尋鹿、漢上尋花言舊歡難再、舊況難現(xiàn)。
下片全面抒情。前三句點明主旨,嘆古今興衰無常。結(jié)尾兩句再次化典,引《晉書·索靖傳》中索靖指著洛陽宮門前的銅駝感嘆天下將亂一事,表達(dá)了對世事難料的感慨,同時抒發(fā)了不敢、不忍再問“故家”的悲傷、無奈的心情。
全詞巧化典故于無形,含蓄雋永,貼合主題;感情真摯,抒情自然,值得稱道。
上一篇:張炎《長亭怨·舊居有感》原文、注釋、譯文、鑒賞
下一篇:《解連環(huán)·孤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