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荷葉·和趙德莊韻
【題解】
這首詞作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至七年(1171)之間,當(dāng)時作者仍在臨安司農(nóng)寺任上,趙德莊此前有兩首《新荷葉》,稼軒依照原韻和作了兩首詞。這就是其中一首,也是辛棄疾詞中少有的婉約之作。全詩語言清新平淡,委婉深情,描寫了友人歸來時的所見所思所想,抒發(fā)了物是人非、時過境遷的感慨,表達了一種離別相聚后感嘆時光流逝的傷懷之情。
【原文】
人已歸來,杜鵑欲勸誰歸①?綠樹如云,等閑借與鶯飛②。兔葵燕麥③,問劉郎④、幾度沾衣?翠屏幽夢⑤,覺來水繞山圍。
有酒重攜,小園隨意芳菲⑥。往日繁華,而今物是人非⑦。春風(fēng)半面,記當(dāng)年、初識崔徽⑧。南云雁少⑨,錦書無個因依⑩。
【注釋】
①杜鵑:鳥名。因其啼聲凄切,易動人歸思,所以也稱“思歸”鳥、“催歸”鳥。②等閑:指輕易;隨隨便便;尋常;平常。③兔葵燕麥:二者皆為植物名,這里形容景象荒涼。④劉郎:指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有“詩豪”之稱。此借指趙德莊。⑤翠屏:臥室內(nèi)綠色的屏風(fēng)。借指青翠的峰巒。⑥隨意:任意。芳菲:(花草)芳香而艷麗。⑦物是人非:東西還是原來的東西,可人已不是原來的人了。多用于表達事過境遷,因而懷念故人。⑧崔徽:蘇軾《章質(zhì)夫寄惠崔徽真》,宋援注:“崔徽,河中倡婦也,裴敬中以興元幕使河中,與徽相從者數(shù)月。敬中使罷,還,徽不能從,情懷怨抑。后數(shù)月,東川幕白知退將自河中歸,徽乃托人寫真,因捧書謂知退曰:‘為妾謂敬中:崔徽一旦不及卷中人,徽且為卿死矣?!?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yuanzh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元稹為作《崔徽歌》?!雹崮显疲耗巷w之云,常以此寄托思親、懷鄉(xiāng)之情。⑩錦書:錦字書,多用以指妻子給丈夫的表達思念之情的書信,有時也指丈夫?qū)懡o妻子的表達思念的情書;
亦指華美的文書。因依:托付。
【譯文】
離人已歸來,可是枝頭上杜鵑那一聲聲的“不如歸去”又是想要勸何人早歸呢?煙花三月,樹蔭濃密如綠云,隨隨便便就借給了鶯鳥在其間任意棲落與起飛。但見荒野之上兔葵燕麥隨風(fēng)飛揚,禁不住想問劉郎一句,淚水又幾度沾上了他的長衫?一路行來,有如翠屏疊嶂幽夢一場,醒來時,只覺得往昔仿佛都在那水繞山圍之間,幾度浮沉。
有美酒不忘重攜一壺,來一場舊地重游,只見那滿園芳菲依然開得這般隨意。不禁讓人憶起了往日那些繁華,只是如今早已物是人非,故人不知何處去了。盡管多年未歸,但我依然記得當(dāng)年,與君初識的情景,彼此心中滿是喜悅,面上卻只半露春風(fēng)。滿懷思念的我,魂牽夢縈之余,遙遙望去,南飛之云中卻少有南來的大雁,我想要相寄錦書一封,怎奈卻沒有一處可以托付。
上一篇:辛棄疾《小重山·三山與客泛西湖》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水調(diào)歌頭·壬子被召端仁相餞席上作》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