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韓城
——《文化樂境》序
今年春暮,我應邀前往陜西韓城參加民祭司馬遷的活動,雖然來去匆匆,但韓城仍給我留下強烈的印象。
韓城市政府提煉了一個宣傳自己的口號,叫“風追司馬,史記韓城”。我覺得這八個字對于韓城來說十分允當。前幾天,劉磊先生從電子郵箱里傳來他寫的一本介紹韓城風土人情、史跡掌故的書,名為《文化樂境》,請我作序。抽空瀏覽了一遍,又勾起了我對韓城的諸多記憶。
我們說中國的歷史悠久,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靠一個又一個的人物,一件又一件的大事,一個又一個的地方連綴起來的。上迄春秋,下沿至今,韓城一直是一方文化的沃土,誕生過不少官員、學者,發(fā)生過不少歷史事件。但最有影響的人物,莫過于寫出《史記》這部不朽歷史名著的司馬遷。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能生養(yǎng)出司馬遷這樣歷史文學巨匠的土地,我們不能不對它產(chǎn)生親切,產(chǎn)生敬畏。
我參觀韓城老街,有兩件事印象很深。一是韓城當?shù)氐臅◥酆谜撸诮诌叞追蹓ι蠈懽郑浀綁ι系娜际穷}詠韓城的詩詞。參與者既有白發(fā)老者,也有年輕人,有干部,也有農(nóng)民,但書壁的字體都見功力。我當時就感嘆韓城是名副其實的書法之鄉(xiāng);第二件事是老街上眾多的民居古建筑,大多有一個很高的門樓,詢其故,知是在漫長的科舉時代,凡中進士舉人者,都可升高自家的門樓以示榮耀,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如果讓時光倒回一個世紀,數(shù)數(shù)韓城的各式各樣高矮不一的門樓,就知道這座秦川東部邊沿的小城,出了多少個進士和舉人。
時代變了,韓城與時俱進,也成為了渭南的一座經(jīng)濟重鎮(zhèn)。但有一點它沒有改變,這就是文化根脈的沿襲,人文精神的傳承。
劉磊先生作為陜西文化投資公司派到韓城參與老縣城修復重構的管理人員,在韓城待了兩年多。他走村串巷,稽古探舊,寫出了這本冊子。對于旅游者來說,這是一本可按圖索驥的工具書;對于韓城歷史的愛好者,這又是一本有參考價值的筆記文。雖然他的筆還不能做到“風追司馬”,但他卻本著認真的態(tài)度在“史記韓城”了。
2012年10月13日
上一篇:熊召政《用智慧升華時代》
下一篇:熊召政《用開放的眼光編好《荊楚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