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國魂
吳文輝
夏天的飛鳥,飛到我窗前唱歌,又飛去了。
秋天的黃葉,它們沒有什么可唱,只嘆息一聲,飛落在那里。
這是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著名的詩集《飛鳥集》中的第一首,是它的點題詩。20多年來,每當筆者在課堂上講授泰戈爾的時候,都要事先把它抄寫在黑板上,請學生先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然后再進行講解。因為領會這首詩,是理解泰戈爾詩歌以至泰戈爾全部作品的一把鑰匙。
這首詩的表面形象是非常清晰的。它展示了飛鳥和黃葉兩個形象。飛鳥是飛來飛去的,飛來給人唱唱歌,就飛去了。黃葉一動也不動,沒有任何表示,就無聲無息地枯落在地上。不過要說它無聲無息也不盡然,詩人以極其敏感的心靈聽到了黃葉葉梗折斷時那種微弱的聲響,感到它就像一聲嘆息那樣。詩歌的表面形象寫得很美,對比也很鮮明;可是這樣的表面形象及其鮮明對比究竟想要揭示什么呢?那可就耐人尋味了。
實際上,在這首詩的表面形象后面,還有著它的隱喻形象及其深層意蘊。夏天的飛鳥隱喻印度的吟游詩人,他們終生漂泊,但每到一處,總要給人們演唱詩歌,給人們留下美好的感受。秋天的黃葉隱喻印度的林中隱士,他們遠離人群,隱居林中,默默修煉,直至死亡,從未給任何人帶來一星半點影響。這兩個隱喻形象的對比更為強烈,由此啟示了這首詩的深層意蘊,那就是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盡管卑微,卻終生為他人服務,總要給人們帶來某種有益的東西,他們的生命因而是富有價值的;另一種人心氣很高,卻永遠只為自己打算,終生孤立于人群,永遠不會給人們帶來任何好處,他們的生命因而是毫無價值的。這樣,人們就不難明白,這首詩的最深層意蘊就是既勸諭別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人,又表明詩人決心終生服務于人群,飛到他們窗前唱歌,做一個有益于他人的人。
泰戈爾生長在一個多才多藝的家庭。他的大哥德維瓊德拉納特·泰戈爾是詩人、音樂家、哲學家和數學家,以長篇寓言詩《夢游》享譽孟加拉文壇。二哥薩特因德拉納特·泰戈爾是梵文學者,曾把《薄伽梵歌》和迦梨陀娑的長篇抒情詩《云使》譯成孟加拉文。三哥海明德拉納特·泰戈爾是語文專家,英語很好,又負責指導小弟弟學習孟加拉文。四哥巴楞德拉納特·泰戈爾早逝,但亦曾是孟加拉文壇上杰出的作家。五哥喬迪楞德拉納特·泰戈爾是詩人、劇作家、音樂家、藝術家,對小弟弟有深刻的影響。五姐斯瓦爾納庫馬莉是孟加拉第一位長篇小說女作家。而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較之他的哥哥和姐姐更加多才多藝,他至少可以說是詩人、小說家、劇作家、散文家、音樂家和教育家,一生寫作和出版了60本左右的孟加拉文詩集, 8本以上的英文詩集,100多篇短篇小說,10多部中長篇小說,20多個劇本,2000多首歌曲,以及數量眾多的演講集、評論集和書信集等。但不管他如何多才多藝,他首先是詩人,并且始終是詩人。他用詩人的筆撰寫小說,用詩人的心構思戲劇。他甚至說:“我的宗教信仰首先是一個詩人的信仰。”由此可見,泰戈爾就是飛鳥,他決心不倦地歌唱,終生服務于人群,做一個有益于國家民族的人。
1911年,泰戈爾創作了一首題為《印度的主宰》的著名歌曲,獻給將要在年底召開的印度國民大會(即國大黨)第2次全會,并親自到會歌唱。這首歌的歌詞共有五節,每一節都以“勝利屬于為民造福的印度命運的主宰。啊,勝利,勝利是屬于你的!”這樣的語句作結尾,五節反復詠唱。其中第一節是:
勝利屬于統治民眾之心的印度命運的主宰!
旁遮普、信德、摩羅塔、達羅蓖茶
孟加拉、古吉拉特、
文底耶山、喜馬拉雅山、白浪滔天的印度洋、
朱木那河、恒河,
在你的圣名下復蘇,
祈求你吉祥的祝福,
你的凱歌,高唱起來。
勝利屬于為民造福的印度命運的主宰。
啊,勝利,勝利是屬于你的!
這首歌的歌詞,中文版最早見于謝冰心譯《泰戈爾詩選》第51首。這首歌首先是在印度獨立后甘地領導的印度國民大會(即國大黨)第26次全會上唱起來,后來被確定為印度國歌。作為國歌詞曲的創作者,不僅是光榮而已,更重要的,乃是這些詞曲顯現了創作者的心,即渴望印度獨立的心,渴望印度復興之心。沒有魂系國家民族的心,是決然寫不出國歌來的,更何況是詞曲兼備呢?
1878年9月,泰戈爾在他17歲的時候離開印度前往英國求學。這是根據二哥薩特因德拉納特·泰戈爾的建議,由父親代溫德拉納特·泰戈爾決策安排的。途中,他和二哥在亞歷山大港換船。當他發現停泊在港口的掛著各國旗幟的輪船中,竟然沒有一艘是印度輪船的時候,心里感到非常難受,視為奇恥大辱。后來到倫敦,在參觀國會時,發現每當愛爾蘭議員起立講話時,其他議員就紛紛離席,致使議會大廳變得空空蕩蕩的,他對此感受甚深。所以他到英國一年多,進倫敦大學才3個月,當他的父親因為害怕他單身留在英國會出亂子而突然發出指令,要求他中斷學業跟隨二哥回國時,他竟然毫無抵抗就執行了。他還說,“祖國的山山水水早就在呼喚著我”,“我早就盼望著回家”。這是他心懷祖國、魂系民族的真實寫照。只有這樣的心,才能寫出國歌來。泰戈爾的詩歌,泰戈爾的全部創作,都是他的民族魂的生動表現。由此可見,泰戈爾這只飛鳥,不是一般的飛鳥,而是具有民族魂的特殊飛鳥,它所唱的歌,都是其民族魂的吟哦。
1941年1月21日,泰戈爾在他臨近80周歲的時候,在圣蒂尼克坦寫了《生辰集》中著名的第10首詩,其中寫道:
我是人間的詩人,
世上浮泛的音籟在我的笛管回縈,
但許多遺落的心曲
未進入我的音樂藝術。
……
表象背后的人最難探觸,
無論何時從外表無從測度,
要了解他們蔭蔽起來的心
得首先袒露自己的胸襟。
那入門我從未找到,
是由于人生的藩籬從中阻撓。
田野上農民在耕地
織工在織布,漁民在撒網捕魚——
他們進行廣泛、繁復的勞動,
世界依賴他們向前邁進。
我一直流放在它渺小的聲譽之中,
我囿于社會上層,獨倚窄小的窗欞。
有時走近村舍的庭院,
卻沒有能力跨過門檻,
我的生活若不維系他們的生活,
歌籃里只會有些無效的假貨。
我接受這種責備——
我的歌曲并不完美。
我知道,我的詩歌
在多種途徑傳播也傳不到每個角落。
我側耳靜聽一個詩人的吟哦——
他身上散發著泥土的芳馨;
他與農民打成一片,
言行上與他們有真實的親緣。
文學歡宴上,
我尋求我不能奉獻的詩章。
愿它富有真情實意;
不魅惑讀者的眼睛,單以高超的手筆。
缺乏真正的價值,在文壇沽名釣譽,
炫耀虛偽的描寫貧民的時髦作品是不光彩的。
來吧,詩人!
默默無聞者無語之心的詩人!
……
你是他們的至交,
讓我與你聆聽他們的弦樂。
他們因你的名望而榮耀,
讓我一再地
向你躬身施禮!
當時泰戈爾已經名滿天下。他是東方第一詩人,是東方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誰能想到,他竟然會作出這樣的反思!他坦然披露自己詩作的缺陷,并真誠地寄厚望于一位詩人,一位能夠“與農民打成一片”從而能夠唱出“默默無聞者無語之心”的詩人。他認為,這樣的詩人是比自己地位更高的詩人。這不僅表現出泰戈爾的誠實與謙遜,更重要的是,這表現出泰戈爾不斷追求進步的精神。泰戈爾這只飛鳥,憑著它的民族魂,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追求,不停進步,至死方休。所以他是一只偉大的飛鳥。
原載《泰戈爾:二十世紀文學泰斗》,四川人民出版社
吳文輝,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
上一篇:阿農多莫伊:泰戈爾“人的宗教”思想的體現者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