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四首
【題解】
此詩當作于唐代宗廣德二年(公元764年)杜甫的成都草堂內。
這一時期,安史之亂已經平定,杜甫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東川漂流,也是吃盡了顛沛流離之苦。當他得知好友之子嚴武再次奉命鎮守蜀地,便決定繼續投奔這位“忘年交”好友,重返自己的成都草堂,此時他的心情特別舒暢,面對一派生機的春景,不禁將所見所感,欣然入詩,這四首即景絕句竟一揮而就,這也是杜詩中寓情于景的佳作。其中第三首最為著名,曾作為唐詩名篇選入了小學語文教科書中。
【原文】
其一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①。
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②。
【注釋】
①行椒:成行的椒樹。
②朱老、阮生:杜甫在成都結識的朋友,后世也常用“阮生朱老”或“朱老阮生”比喻普普通通的鄰里朋友。
【譯文】
草堂西邊的竹筍長得很茂盛,快要將門擋住了,塹北那一片成行的椒樹也是一樣長勢良好,卻把鄰村隔開了。
我看到了園中快要長熟的梅子,等到梅子完全熟了的時候,我要邀請朱老一同品嘗,看到堂前一天天長高的松樹,就計劃著每天和阮生在松樹下盡情地談古論今。
【原文】
其二
欲作魚梁云復湍①,因驚四月雨聲寒。
青溪先有蛟龍窟②,竹石如山不敢安。
【注釋】
①魚梁:筑堰攔水捕魚的一種設施,用木樁、柴枝或編網等制成籬笆或柵欄,置于河流中。
②青溪:碧綠的溪水。
【譯文】
我本想建造一個攔水捕魚的設施放在河流中,這樣就可以擋住險惡的水勢,可正在這個時候,天上烏云又翻滾而來,就像那湍急的浪濤,正因為這突來的大雨,讓我忽然覺得很驚訝,原來這四月的雨水,竟也如此凄寒。
也許是這碧綠的溪水中,遠古的時候就有蛟龍窟的緣故,所以時常有蛟龍大行云雨,眼下,盡管筑堤用的竹石堆積如山,我也不敢再輕易前去冒險,以免不得安生。
【原文】
其三
兩個黃鸝鳴翠柳①,一行白鷺②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③,門泊東吳④萬里船。
【注釋】
①黃鸝:黃鶯。
②白鷺:一種鳥,羽毛純白,能高飛。
③窗含:是說由窗往外望西嶺,好似嵌在窗框中。西嶺: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稱千秋雪。
④東吳:指長江下游的江蘇一帶。
【譯文】
兩只黃鶯在翠綠的柳枝之間歡喜地鳴叫著,宛如優美的歌聲,抬眼望去,看見一行白鷺迎著春風飛上青天,那潔白的翅羽在陽光的照耀下,仿佛流動的白玉一般。
由窗口向西南方向的岷山望去,那高聳的山峰之上覆蓋著常年不化的積雪,此刻,窗外的景色就像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鑲嵌在窗框里,門前就是寬闊浩蕩的江水,江面上停泊著很多船只,大概是從萬里之外的東吳而來。
【原文】
其四
藥條藥甲潤青青①,色過棕亭入草亭②。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③怯成形。
【注釋】
①藥條藥甲:指種植的藥材。
②棕亭、草亭:這里形容藥圃之大,從棕亭一直蔓延跨越到草亭。
③隙地:干裂的土地。
【譯文】
山野里的藥材莖桿肥壯,枝葉長得更是青蔥繁盛,郁郁蒼蒼的綠色從棕亭一直蔓延到草亭,微風襲來,仿佛一條浮動的綠氈。
若說這藥苗多得能布滿空山,恐怕是愧不敢當這樣的美譽,我倒是擔心它們在這干裂的土地上生長,根須是否能夠扎勞,會不會終因土質貧瘠而長不成飽滿的藥材。
上一篇:杜甫《絕句二首》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甫《閬水歌》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