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閩粵花·桂林之旅·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
乘火車沿湘桂線進入廣西,一過“北雪南風飛不過”的嚴關,一種奇特的自然風光就會映入眼簾: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尖翠特立,綿延不斷。這便是桂林游覽區。
簪山帶水 勝紀天下
桂林山水,古享盛譽,歷代游客,贊語不絕。或稱“山水之勝,冠絕西南”,或道“簪山帶水,勝紀天下”。宋人李曾伯在《重修湘南樓記》里,第一次提出“桂林山川甲天下”。此話后演變成“桂林山水甲天下”,成為評價桂林山水的名言。
桂林山水,淡雅、秀媚,滲露出一種陰柔之美。這里山青,水秀,洞奇,石巧。它們千姿百態,各具特點,又和諧統一,相互映襯。山,平地崛起,峭拔峻秀,如盤龍,像飛鳳,如玉女,似金童;水,或曲折縈回,或澄澈碧透,如一條條玉帶飄動在群山懷抱,如一顆顆明珠鑲嵌在綠野之中;洞,幽深別致,氣象萬千,被稱作清涼世界,被喻為藝術之宮;石,奇巧玲瓏,姿態各異,如春筍,像蓮花,如玉簪,似寶塔。青山綠水,水天一色,動靜變化,微妙無窮。
桂林山水,還因季節、氣候的變化而呈現不同的風貌。春晨,煙雨霏霏,群峰縹緲在流云飛霧中,宛如水邊梳妝的仙女。在此游覽,仿佛來到仙境。秋夜,月色溶溶,遠山起伏于清風爽氣里,就像半空一只只騰躍的怪獸。人們置身其間,又似進入童話世界。晴天,碧水蕩漾著金光,使人心曠神怡;陰日,微雨搖曳著山色,更有一番情致。
廣西桂林山水
桂林著名的山水景點,市區有獨秀峰、疊彩山、伏波山、象鼻山、南溪山、榕湖、蘆笛巖、七星巖等,漓江沿岸及陽朔一帶有冠巖、畫山、碧蓮峰、書童山、榕蔭古渡等。鄰近的興安還有秦代開鑿的運河——靈渠。
秦渠唐城 名揚古今
根據桂林南郊甑皮巖等地的考古發掘,早在九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一帶已有原始人類生活,他們當為桂林最早的居民。相傳四千多年前,舜為了加強與嶺南地區的聯系,親自從遙遠的中原到蒼梧(今廣西東部)巡視,不幸病死于路途,埋葬在離桂林不遠的九嶷山(今湖南境內)。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哭祭丈夫,淚灑青竹,竹上形成點點斑紋。斑竹淚痕的傳說也說明中原人民很早就進入了嶺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又派屠睢帶領五十萬人馬分五路向嶺南進發。為了軍需供應,秦始皇下令在湘江漓江上游之間“鑿渠而通糧道”,派監御史祿主持。公元前214年,渠道修成。渠以靈巧著稱,名靈渠。此后,軍需物資可溯湘江而上,經靈渠入漓江,南下珠江。第二年,秦統一嶺南,桂林也因靈渠的開鑿而成了“南連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西漢元鼎六年(前111),于今桂林置始安縣。東漢光武帝時,交趾郡征側、征貳起兵反漢,光武帝封馬援為伏波將軍領兵討伐。據說馬援出兵來去都經過今桂林,伏波山留下了一些關于他的傳說。南朝宋時,著名文學家顏延之曾任始安太守,他在獨秀峰下找個石洞略加修葺搬了進去,半天治事,半天讀書,不到一年,竟使風俗淳化,對桂林文化起了開拓作用。如今,“顏公讀書巖”古跡還在。梁大同六年(540)于始安郡置桂州,為桂林稱“桂”之始。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改始安郡為桂州總管府,以李靖為嶺南撫慰大使檢校桂州總管,屯兵此地。宋紹興三年(1133)改桂州為靜江府。元為靜江路。明洪武五年(1372),改靜江路為桂林府,從此桂林正式定名。不過,早在唐詩中,已出現過稱桂州為桂林的句子。
桂林建城,據歷史記載始于初唐李靖任總管時。相傳他騎馬奔馳,讓馬跑一圈后回到原處,命兵伕依馬蹄痕筑墻,建成一座周長三里的方城,給官吏們居住。后來,李靖又在榕溪北岸修了一座用以瞭望的譙門。這城樓上曾長出一棵榕樹,宋、元時樹根竟從樓上伸到地下來,人們進出都像是從樹根下穿過。明代楊基作詩曰:“蘭根出土長斜掛,榕樹城門卻倒生。”故人們稱城門為“榕城門”,桂林的別號也叫“榕城”。但這株榕樹今已不存。唐宣宗大中年間(847——860),又筑一座外城。外城東抵漓江,南近杉湖,西近今中山中路,北至獨秀峰。以后,歷代多次擴城,修城,加高,加固。到明代,城區向南推進到桃花江邊,西到今翊武路至寶積山一帶,北至鸚鵡山、鐵封山。明太祖朱元璋把他的侄孫朱守謙封到桂林當靖江王,朱守謙在獨秀峰下修起一座富麗堂皇的王府,又環繞王府修起一座周圍三里的王城,出現城中城。1647年,南明永歷皇帝逃到桂林在王城居住,王城成為皇城。1650年,清定南王孔有德攻進桂林,永歷皇帝倉皇逃亡,明將瞿式耜和張同敞英勇抵抗,兵敗被俘,在疊彩山從容就義,奏出一曲正氣歌。如今,所有城墻都不見了,只有王城還在,“榕城門”(現叫古南門)仍存。
桂林的奇山秀水,自唐代逐漸被人發現。唐時來桂林做官的一些文人雅士,如李渤、元晦、張固、張叢等,都曾捐出俸銀在隱山、疊彩山等地開辟道路,修建亭閣,方便人們游覽。李渤還率領民佚工匠,修復靈渠。宋時范成大、張孝祥等人在桂林為官期間也開道修亭,栽花植樹。他們在虞山、伏波山、七星山、象鼻山等地建起不少亭閣,在堯山、虞山、鐘隱山植松,駱駝山植桃,疊彩山植桂,南溪山植竹,西湖、南溪植蓮。歷代還在桂林石壁巖洞里留下許多摩崖碑刻。這些人文景觀為桂林增添了如許風光!
上一篇:灼灼閩粵花·柳州之旅·柳州·柳州山水秀柳侯留英名
下一篇:煌煌荊楚吟·湘西之旅·桃花源·桃花源外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