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第五十
巽下離上
鼎是烹飪的器具,引申為烹飪與養(yǎng)賢的意思。鼎卦由巽、離兩卦組成。
從卦象來看,巽為木,居下卦;離為火,處上卦;木上有火,表示以木柴生火,用來烹煮食物,有烹飪之象。此外,鼎卦為象形卦。從爻象來看,初六柔爻象征鼎器的足部,九二、九三與九四等三個剛爻象征鼎器的腹部,六五柔爻象征鼎器的耳部,上九剛爻象征鼎器的鉉部。
從卦德來看,巽為巽順,居下卦;離為文明,處上卦;又六五以柔爻得一卦的尊位;象征在上的君王行柔順文明之道,在下的臣民巽順聽命,有君王養(yǎng)賢、與民休養(yǎng)生息的意思。
鼎。元吉。亨。
鼎有達(dá)致通達(dá)的道理。因為六五以柔爻居尊位,得上卦離體的中位,是具有柔順文明之德的君王;又九二以剛爻居下卦中位,是具有剛中之德的賢臣;六五與九二相應(yīng),代表柔中君王得到剛中的賢臣輔弼。君王任賢用能,則臣民得到適當(dāng)?shù)挠B(yǎng),天下因此安定,所以大吉。有人以“吉”字為衍文,因為《彖傳》只提“元亨”兩字,未提“吉”字。
例解 南北朝時,北齊的熊安生精通三禮。北周武帝滅北齊的消息傳到熊安生耳中后,熊安生隨即命令打掃家門。家人對此大惑不解。熊安生說:“北周武帝崇儒重道,必定會來見我。”不久,武帝果然來訪。由此可見,君王若能誠心求道,禮賢下士,天下的賢士必然樂于為君王所用。君臣一心求治,自然國勢鼎盛,天下安定。正如北周君臣共同致力于經(jīng)世濟民的大業(yè)一般,果然為隋唐大一統(tǒng)盛世的來臨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初六 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無咎。
“否”為惡,指污穢之物。初六位于鼎卦的最下方,象征鼎的足部,即鼎趾。初六柔爻居陽位,又上應(yīng)九四剛爻,一心上往。鼎趾在下鼎身才能穩(wěn)定,初六鼎趾上往,鼎身必顛覆,也就是鼎趾朝天,鼎口朝下,則有利于倒出鼎里原有的污穢之物。烹飪開始時,應(yīng)先潔凈鼎器,將鼎中污穢的殘渣倒出,所以說“鼎顛趾,利出否”。且初六才質(zhì)柔弱,地位卑下,又不當(dāng)位,但是對九四巽順聽從,有妾之象。初六比喻妾本卑賤,但是母因子貴,而得免除過咎。有如“鼎顛趾”本違背常理,但是處烹飪開始之際,則“利出否”。
例解 想成就美好的品德,得先戒除不良的習(xí)性。正如農(nóng)夫在播種耕耘之前,必先整地一樣。必須先“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否則,既有的壞習(xí)慣因循不改,品德修養(yǎng)將淪為空談。這就是“鼎顛趾,利出否”的道理所在。
九二 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我仇”指初六,因為陽剛與陰柔互相對立,所以九二剛爻以初六柔爻為“仇”。“即”為就,意指影響、危害。初六為鼎的足部,九二已進(jìn)入鼎的腹部。九二以剛爻居下卦中位,陽剛為實,象征鼎中有實,也就是鼎中有食物。九二上與六五相應(yīng),代表鼎中的食物可以向上取出,以供食用。比喻剛中的九二賢臣輔佐柔中的六五君王,可以行道于天下,安世濟民。然而九二剛爻下與初六柔爻成正比,表示陽剛君子為陰柔小人所拖累,所以稱“疾”。但是,九二居下卦的中位,能以正道自守,陰邪不正的勢力并不能影響它,是以得“吉”。
例解 民主政治必須以理性為基礎(chǔ)。凡事動輒以“民意”為依歸的“民粹主義”往往容易流于盲目與激情,而導(dǎo)致民主制度本身的崩潰。希特勒濫用公民投票,制造假象民意。一個負(fù)責(zé)任的政治家固然應(yīng)尊重民意、伸張民意,但更重要的是以“我仇有疾,不我能即”的態(tài)度,不受盲目、激進(jìn)的部分群眾所誤導(dǎo),不被庸俗的短淺之見所影響,而應(yīng)以理性的論辯說服群眾,引導(dǎo)群眾,才是國家之福。
九三 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
“鼎耳”指六五。“塞”為阻塞不通。“膏”是甘美的食物,用來比喻祿位。“方雨”為且將下雨。“虧悔”指因不足而后悔。九三與六五之間沒有相應(yīng)或相比關(guān)系;且九三以剛爻居陽位,處于下卦的上方,正而不中;六五以柔爻居陽位,得上卦中位,中而不正。九三與六五鼎耳相異而不合,九三是正而不中,六五是中而不正,有相革之象,所以說“鼎耳革”。九三與六五君王不合,無法得到重用,因此無法施展長才,實現(xiàn)理想,所以說“其行塞”。“雉”指六五,因為六五居上卦離體的中位而有文明之德。由于九三得不到六五君王的祿位,所以說“雉膏不食”。然而,九三畢竟以剛爻居陽位,當(dāng)位得正;又處下卦巽體,巽代表巽順,因此沒有過于剛強的弊端。“方雨”是指陰陽二氣和暢則下雨,比喻守正的九三君子終將與柔中的六五君王相合和。“虧悔,終吉”是指剛開始雖然因不足而后悔,終將君臣相遇而得吉。
例解 戰(zhàn)國時代,秦孝公起用商鞅(前394—前337),變法圖強。商鞅第一次見孝公時,與孝公談?wù)摗暗鄣馈保⒐坏牭么蝾€責(zé)罵推薦商鞅的景監(jiān)。第二次,商鞅與孝公談?wù)摗巴醯馈保⒐€是聽不下去。這正與九三爻辭“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相符。直到第三次,商鞅講“霸道”,孝公才欣然起用商鞅,商鞅才得推動變法,帶領(lǐng)秦國走向富強,正所謂“方雨,虧悔,終吉”。
九四 鼎折足。覆公叟。其形渥。兇。
“叟”(sù)為鼎中的食物。“形渥”指羞愧得面紅耳赤,汗流浹背。九四居鼎腹的最上方,為鼎口,鼎中食物有盈滿溢出甚至傾覆的可能。九四剛爻與六五柔爻成逆比,而下與初六柔爻成正應(yīng)。初六是陰柔小人,本不可用,而九四卻重用他。結(jié)果初六無法勝任九四所托付的職責(zé),正如鼎足折斷一般。鼎足折斷,則鼎中食物傾覆在地。九四緊鄰六五君王,是近君大臣,所以稱“公”。“覆公叟”用來比喻九四大臣因用人不當(dāng)而敗事,以致辜負(fù)六五君王的付托,應(yīng)該羞愧得無地自容,理當(dāng)?shù)脙础?/p>
例解 北宋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之一在于只看重法制,而忽略人事。由于排斥與自己意見不合的人,以致為小人所包圍。新法的立意雖然良善,卻因推行不得其人而反為擾民。由此可見,“徒法不足以自行”,不論改革的目的如何良善,假使用人不當(dāng),吏治敗壞,仍會導(dǎo)致“鼎折足,覆公叟”的嚴(yán)重后果。
六五 鼎黃耳。金鉉。利貞。
“鼎耳”指六五。“黃”為中色。六五以柔爻居中位,所以稱“鼎黃耳”。“金”指堅實剛硬的物品。“鉉”是貫穿鼎耳,用來抬鼎的鼎杠。“金鉉”指上九。鼎耳和鼎鉉必須互相配合;鼎耳的中央如果不保留虛空的洞孔,則鼎鉉無處可以穿插;鼎耳若沒有鼎鉉的配合,鼎中的食物無法讓人取用。六五柔爻與上九剛爻成正比,象征六五君王虛心接受上九賢人的幫助,為百姓謀福利;正如鼎耳與鼎鉉互相配合以成就讓人取用鼎中食物的功效。又六五以柔爻居陽位,是不當(dāng)位,所以爻辭用“利貞”告誡六五應(yīng)該遵守正道。
例解 東漢光武帝之所以能中興漢室,開創(chuàng)治世,在于光武帝能虛心求賢,重用儒士,征用在新莽時代避世隱居的賢士,又常與公卿郎將討論經(jīng)書義理。在光武帝與眾多賢士的努力下,東漢得以中興。
上九 鼎玉鉉。大吉。無不利。
“鼎鉉”指上九。“玉”的性質(zhì)剛實且溫潤。鼎于六五發(fā)揮作用,但到上九才產(chǎn)生功效。上九剛爻位于六五鼎耳的上方,代表鼎鉉。從六五柔爻看上九剛爻,以為上九堅實剛硬,所以六五爻辭稱“金鉉”。其實,上九以剛爻居陰位,剛?cè)嵯酀峙c六五柔爻成正比;而玉既剛實又溫潤,可代表上九剛?cè)嵯酀奶匦裕陨暇咆侈o稱“鼎玉鉉”。由于剛?cè)徇m中,鼎道大功告成,應(yīng)得大吉而無往不利。
例解 東漢中興功臣,如鄧禹、冠恂、馮異、賈復(fù)、卓茂等人,皆習(xí)儒術(shù),敦儒學(xué),有儒者氣象,與西漢開國功臣多起于田野草莽之間大異其趣。正因這些中興功臣多懷有安世濟民的理想與才干,因此東漢建國之初,即文教大盛,治績斐然,為西漢所不及。
上一篇:白話《易經(jīng)·巽下巽上》原文釋義
下一篇:白話《易經(jīng)·巽下艮上》原文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