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濞不得人心
西漢初年,分封了大批同姓諸侯王,他們跨州兼郡,連城數十,逐漸形成了地方割據勢力。文、景二帝先后采用賈誼、晁錯建議,先“眾建諸侯以少其力”削弱諸侯王勢力,后來則干脆“削藩”,試圖扼止住割據勢力的發展。吳王劉濞先發制人,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為名,串通膠西王修片,楚王戊,趙王遂、濟南王辟光、淄川王賢、膠東王雄渠等發動了七國叛亂。漢朝庭派太尉周亞夫,大將軍竇嬰等率軍平叛。當時,吳在越地已積勢30余年,起兵時僅吳兵就號稱80萬,加上六國之兵,實力足堪與漢匹敵一時。叛軍曾擊敗梁孝王軍,打了幾個小勝仗,但身為七國首領的劉濞,在戰略思想上無所建樹,又剛愎自用,不用良策,其勢雖盛,其敗已伏。初起兵時,吳大將軍田祿伯曾建議,由他率5萬兵馬沿江淮而上,收淮南,長沙而入武關,形成東路軍,再與劉濞的西路軍會合,形成一支奇兵,而劉濞輕信太子進言,怕分出去的兵反叛,因此不分兵出擊,而是一窩蜂似的擁擠在一起作戰,既失兵家之奇,又難機動作戰,其人雖眾,卻無以一當十之功效。在戰術上,吳少將桓將軍指出:吳多步兵,步兵利險;漢多車騎,車騎利平地。吳軍不宜攻城略地,據而不棄,應迅速直取洛陽,奪武庫兵,食敖倉糧,據險以合諸侯。雖然暫未攻下西安,但勝局就會有一定。倘若吳軍貪戀攻下的城池,漢軍一旦攻入梁、楚平原之地,吳王軍必敗無疑。桓將軍所說正是吳王軍利弊所在。劉濞以為此乃青年將領不敢直攖敵陣,避敵鋒芒之語,又不采納。結果,周亞夫率兵進軍梁地,守昌邑而不戰,以逸待勞。同時派騎兵插入吳王軍后方,斷絕其補給線。吳王軍斷糧,士卒饑餓,軍心混亂,多有叛逃,周亞夫乘勝率精兵出擊,大敗吳、楚聯軍,劉濞敗逃至東越被殺,其余各國也很快被平服。吳、楚等七國之亂初起時氣勢洶洶,結果僅三個月即告失敗。究其緣由,人民渴望安定是其失敗之根本原因,但劉濞剛愎自用,不用良軍,籌措無度,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上一篇:劉永海挪用教育經費以權謀私案
下一篇:劉禪樂不思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