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第二十三
坤下艮上
剝為剝落的意思。從陰陽變化來看,剝代表陰長而陽消,陰盛而陽衰。剝卦由坤、艮兩卦組成。
從卦象來看,坤為地,居下卦;艮為山,處上卦;山原本高于地,現在山附于地表,象征土石剝落。從爻象來看,剝卦由在下的五個柔爻與在上的一個剛爻組成,有床之象(冂);因此爻辭以“剝床”比擬陰長陽消,而以床上之人比擬上九。剝卦正值陽退陰長之時,剛爻即將被柔爻所取代。陰柔象征小人,陽剛象征君子,所以剝卦正是“君子道消、小人道長”之時。
從卦德來看,內卦坤體為順,外卦艮體為止。陽剛君子處于小人當道、公理不彰的時候,應當懂得順應時勢,有所不為,也就是“內順而外止”,才能免于被陰柔小人所剝消。《彖傳》說:“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天地運行及萬物生滅,無不遵循陰陽互為消長、互為轉化的規律。處剝之時,若能體認陰柔逐漸盛長而即將盈滿,陽剛逐漸消滅而即將剝落的趨勢,順應客觀形勢,不意氣用事,不強求出頭,便能避免小人的迫害。等到時局轉換為陰消陽長,自然可以積極進取,有所作為。所以,處剝之道應當“內順而外止”。
從六爻關系來看,上九剛爻即將被五個柔爻所剝落。然而六三與上九成正應,六五與上九成正比,有應、比則能相親相助,所以六三、六五兩柔爻沒有剝陽的意思,因此得“無咎”、“無不利”。
剝。不利有攸往。
剝卦以群陰盛長而剝消陽剛,比喻眾小人得勢而毀壞正道,迫害君子。處剝之時,君子當順時而止,謹言慎行,以避免為小人所害,所以說“不利有攸往”。
例解 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當局勢對自己不利時,要懂得順應客觀環境,暫時停止行動,才能遠離災禍,保持實力,等到適當時機再有所作為。如漢代開國功臣韓信早年寧受胯下之辱,正是因為他能“順時而止”的緣故。試想若韓信逞一時之勇,抵死不從,恐將沒有后來的豐功偉業。
初六 剝床以足蔑。貞兇。
“以”為及、至的意思。“蔑”通“滅”。“貞”為固守。陰柔剝消陽剛本是從下而上。以剝床為比喻,居最下方的床腳最先被剝落消滅,然后由下往上,最后及于床上之人。處剝之時,陰柔盛長而陽剛衰退,是小人道長而君子道消之時,君子宜順應時勢而有所不為。倘若不能體認陰長陽消的道理,見小人當道而無所警惕,仍固守本位而不知變通,雖只是“剝床以足蔑”,陰柔只剝消初位的陽剛,但假以時日,陰邪漸長,剝陽日盛,終將危及床上之人,因此爻辭以“貞兇”告誡,意思是固守而不知變,則兇。
例解 生物的演化莫不遵循“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道理,尤其是當生存環境發生劇烈改變的時候。像曾經盛極一時的恐龍,由于無法適應突然變得極為惡劣的生活環境,于是在生存競爭中落敗而絕種。由此可見,只有在危難剛出現時,就以“剝床以足蔑,貞兇”為戒,盡快做適度的變通,才會免于危難。
六二 剝床以辨蔑。貞兇。
“辨”為床干。初六居一卦的最下方,有如剝滅床腳。六二則進一步剝滅居中的床干,表示小人氣焰日益猖獗,為害漸盛。此時,若仍不知隨時勢做適當的改變,只是堅守本位不動,必將惹禍上身,故爻辭仍以“貞兇”告誡。
例解 以傳染病的防治來說,必須在傳染病剛發生之際,迅速采取相應措施,關閉病菌傳播渠道,才能有效遏止傳染病的擴散。相反地,倘若認為事態輕微而掉以輕心,不采取任何對策,則一旦病情蔓延,恐將無法收拾,這就是“剝床以辨蔑,貞兇”的道理。
六三 剝之無咎。
六三柔爻與上九剛爻相應,相應則能相親相助。處群陰剝陽之時,六三能追隨上九陽剛君子,而不與初六、六二及六四一起剝滅上九,所以處剝之時而能“無咎”。在小人得勢、正道傾圮的時候,能堅持操守,不同流合污,當然沒有過錯。
例解 東漢宦官勢力龐大,弄權橫行。但是仍有少數宦官能以正道自守,如宦官良賀為人忠厚,生活清儉。皇帝曾下詔命百官推舉賢士,只有良賀沒有薦舉。因為他認為自己深居宮中,無法得知誰有賢才,所以不敢向朝廷薦舉。由此可見,良賀實為“剝之無咎”的賢明宦官。
六四 剝床以膚。兇。
初六、六二與六四都與上九沒有相應或相比關系,所以都以剝床比喻剝陽。而六四比初六、六二更進一步,已經傷害到皮膚,即將危及床上的人。由于災禍已切身,大難又臨頭,所以爻辭直言“兇”,而不說“貞兇”。
例解 明代中葉以后,宦官弄權。熹宗時,魏忠賢專擅朝政,偽造圣旨,殺賢士楊漣。左光斗、魏大中等皆被捕下獄。群臣莫不畏懼,爭相諂諛,干兒、義孫布滿朝廷。浙江巡撫潘汝楨首建忠賢祠,各方相繼仿效;監生陸萬齡更請以忠賢配祀孔子。后來,雖然魏忠賢被思宗所殺,但士人氣節早被魏忠賢折辱殆盡,明朝國運大勢已去,正所謂“剝床以膚,兇”。
六五 貫魚以宮人寵。無不利。
“魚”是陰物。“貫魚”是指五個柔爻排列在下,連成一串。“宮人”是帝王后宮后妃嬪妾的總稱。“寵”是指得寵于君上。六五居一卦的尊位,在五個柔爻之中居最上方,所以是群陰之主。處剝之時,六五柔爻承上九剛爻而成正比,故能相親相助。六五非但不剝削陽剛,反而壓制其他柔爻,使其他柔爻不能往上進逼而剝落上九。所謂“貫魚以宮人寵”,就是以在下的五個柔爻比喻為宮人,有如眾多的魚穿成一串般順次排列,共同歸附于上九剛爻,則能得寵愛于上九。剝卦本為陰柔強盛而剝消陽剛,六五能揚棄剝消陽剛之心,并率領其他柔爻歸附上九,則無所不利。
例解 五胡十六國時,鮮卑族慕容廆(269—333)建國,史稱前燕。慕容廆深知,只有加強吸收漢文化才有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因此致力于提倡儒術。慕容廆任命精通儒學的漢人劉贊為東庠祭酒,令太子率領王公子弟受業于劉贊。慕容廆于公事閑暇之馀,還親臨講堂聽課。慕容廆帶領鮮卑族人接受漢化,國家果然文教大興,正所謂“貫魚以宮人寵,無不利”。
上九 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
“碩果”是指唯一的上九剛爻居一卦的上方。根據《說卦傳》,乾為木果。剝卦由在下的五個柔爻與在上的一個剛爻組成,表示從初位到五位,陽剛皆被剝落,只剩一個剛爻在上,即上九,象征碩大的果實未被摘食,即“碩果不食”。果實中的果核、種子,是植物賴以延續生命、繁衍物種的依據,所以“碩果不食”含有生生不息的道理。上九剛爻獨存于剝卦的終極,剝卦發展至窮極則轉為復卦一個剛爻將復生于下方,有如碩果未被摘食,終有一日將落地生根,再度生長。在陰道盛極的時候,人心皆向往安定治世,正是扭轉局勢的大好時機。上九以剛爻凌駕于眾柔爻的上方,象征君子乘坐于車輿之上,而眾人在下擁戴,共同為消除邪亂、復歸正道而努力,這就是“君子得輿”。上九剛爻位于五個柔爻的上方,好比覆蓋五個柔爻的廬舍。倘若小人不知陰陽消長循環的道理,只知一味迫害君子,剝消陽剛,以致唯一的上九剛爻也被消滅,則如同廬舍被毀一般,廬舍下的五個柔爻也將失去庇護而得兇,這就是“小人剝廬”。
例解 綜觀歷史,即使在國君無道、小人橫行、政治極度黑暗的時候,仍然有不少志士仁人,或隱居山林,或發憤著書,或開課授徒,不斷地為維系正道于不墜而奮斗。這一股正義的力量無疑地就是時代的希望,有如“碩果不食”,終將復生一般。此時,只要懷有正大光明理想的一群人登高一呼,發動革命,必能獲得廣大群眾的響應,有如“君子得輿”一般,將使天下復歸于正道。
上一篇:白話《易經·坤下離上》原文釋義
下一篇:白話《易經·坤下震上》原文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