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帝蕭繹
梁簡文帝蕭綱被殺一年有余,蕭繹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即位稱帝。登上天子寶座,本是蕭繹朝思暮想的事情,而今終于如愿以償,按說應該是非常高興的。然而蕭繹今天卻怎么也打不起精神來。他端坐在偏殿里,面對著公卿大臣們的叩拜朝賀,睜大了唯一的一只眼睛,漠視著正前方,幾年來的風雨坎坷,又一幕幕浮現在眼前……
勤王建康
蕭繹字世誠,小字七符,是梁武帝蕭衍的第七個兒子。生于天監七年(508)八月,6歲時封湘東郡王。曾一度離京做寧遠將軍、會稽太守,后入都為侍中、宣威將軍。普通七年(526),年僅18歲的蕭繹持節都督荊、湘、郢、益、寧、南梁六州諸軍事兼荊州刺史。太清元年(547)又任九州軍事都督,鎮西將軍兼江州刺史?;蛟S正由于如此顯赫的官職和輝煌的經歷,蕭繹心中充滿了一種傲視一切的感情。所以,當其長兄蕭統逝世,梁武帝立其三兄蕭綱為皇太子時,蕭繹心中不免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蕭繹自幼聰悟俊朗,天才英發,5歲時即能口誦《曲禮》,觀者無不驚嘆。成人后更是博覽群書,下筆成章,出言為論。蕭繹雖然如此才華橫溢,但做為皇子,為爭權奪利,對其兄長們友悌謙恭的感情幾乎可以說一點也沒有,所有的只是冷漠和敵視。太清元年(547) 春天,蕭繹五兄廬陵王蕭續在荊州任上因病而死。以前,因蕭續曾向梁武帝報告過蕭繹的過失,蕭繹即與他斷絕音信?,F在蕭繹聽說蕭續病死,且聞詔命讓他代蕭續為荊州刺史,竟高興得又蹦又跳,以致將木底拖鞋折壞。
侯景亂起,荊州刺史湘東王蕭繹移檄湘州刺史河東王蕭譽、雍州刺史岳陽王蕭察、江州刺史當陽公蕭大心、郢州刺史南平王蕭恪,號召發兵勤王。為了表示積極主動,蕭繹親自督率三萬大軍由江陵向東進發。然而到了武城,卻頓兵不前,坐懷觀望。十二月,蕭繹得到各路援軍已到建康的消息,才令世子方等率步騎一萬、竟陵太守王僧辯率舟師一萬分兩路入援建康。
這時,中記室蕭賁見蕭繹不肯親自入援,心中非常氣憤。一次,蕭賁和蕭繹玩一種雙六的棋子,蕭繹下子稍有遲疑,蕭賁即借機諷勸說: “殿下毫無下意?!?蕭繹佯裝沒聽出來,內心卻極銜恨。后來,各路援軍受命歸還本鎮,蕭繹世子方等也還軍稟報形勢,蕭繹這時雖知建康已陷賊手,仍欲還師江陵。蕭賁又進言說:“侯景以人臣舉兵犯闕,與義不合,現在如能發兵東進,等不到渡江,一個小孩子就能把他殺掉了。殿下以十萬之眾,未見賊影即回本鎮,這怎么可以呢?”蕭繹因此更加氣憤,過了幾天,就借故把蕭賁殺了。
先前蕭繹入援時,信州刺史桂陽王蕭慥 (蕭繹伯父蕭懿的兒子) 出兵西峽口,入江陵城等待消息。及至援軍還鎮敕命傳來,蕭慥想等蕭繹回來商議后再回信州。誰知這一淹留,竟惹出一場蕭氏內訌。原來梁武帝令湘州刺史張纘去代岳陽王蕭察為雍州刺史,而以河東王蕭譽為湘州刺史。蕭譽先入湘州,張纘因其年少,禮節上不太重視,被蕭譽所嫉恨,想去雍州赴任,又怕蕭察不肯讓印,左右無奈,決定去江陵投靠湘東王蕭繹。此時,張纘為了報復給蕭繹一封密信,內稱河東王蕭譽要進攻江陵,岳陽王蕭察也與他同謀。蕭繹見信,將信將疑。不久,又有裨將朱榮遣人報告,說是桂陽王蕭慥留在江陵,準備與河東、岳陽二王里應外合。蕭繹聞言大驚,令將十幾萬石米糧鑿船沉入水中,然后匆匆趕回江陵,不分青紅皂白,便將蕭慥殺掉。
這一事件不過是蕭氏兄弟叔侄之間爭斗的一場序幕。殺了蕭慥之后,蕭繹贈送張纘許多禮物,然后讓他去雍州赴任。蕭察知道建康已經陷入侯景之手,果然不肯讓印,將張纘安置在城西白馬寺。后來又迫使張纘削發為僧,改名法纘,仍派兵監守,不許離開雍州。從此,蕭繹遂與蕭譽、蕭察兄弟結下怨仇,導致后來叔侄私斗。
蕭氏內爭
蕭繹有妃徐氏,貌丑而好妒。一次,蕭繹進入內室,徐妃只化妝半個臉面,以此嘲笑蕭繹只有一只眼睛。蕭繹大怒,自此二、三年才去徐妃房中一次。徐妃不堪寂寞,便與道士智遠、幕僚暨季江等人私通,丑聲傳播內外,蕭繹只做不知。蕭繹世子方等因是徐氏所生,所以也不見寵愛。乃至方等由建康還師江陵,蕭繹見他軍容壯盛,向徐妃嘆其治軍有方。徐妃聽了也不言語,只是暗自流淚,默默退去。蕭繹因此怒不可遏,將徐妃丑行寫出,貼在大閣之上,世子方等見了非常害怕。
太清三年 (549)六月,蕭繹自稱奉有密詔,召集諸王興兵討侯景。河東王蕭譽聞信大怒,說: “大家都是刺史,我為什么要隸屬于他?”蕭繹接連三次遣使催促,蕭譽堅決不聽召喚。蕭繹便遣世子方等率兵二萬討伐蕭譽。方等臨行,私下對親信說:“這一去我必死無疑,死得其所,我有什么怨恨呢?”這一仗方等果然戰死,蕭繹聞報毫無悲傷之態。這時,蕭繹寵妃王氏又突然病死,蕭繹懷疑是徐妃毒殺,逼令自盡,徐妃乃投井身亡。蕭繹令將徐妃尸體抬還徐家,稱做 “出妻”,草葬于江陵瓦官寺旁。
處理了家事以后,蕭繹又命竟陵太守王僧辯與信州刺史鮑泉立即攻打湘州。王僧辨以部下尚未集結為由,與鮑泉至江陵請示緩期進軍。蕭繹懷疑僧辯有觀望之心,手按利劍大聲嚷道: “你害怕出征,抗拒命令,難道是想同賊一道與我作對嗎?”說著,就用劍向僧辯砍去,正中他的左大腿。王僧辯當場昏厥,蘇醒后被送入監牢。僧辯的母親流涕謝罪,自稱老身教子無方,蕭繹才消了氣,以良藥為僧辯治傷。鮑泉見這種陣勢,不敢多言,獨自帶兵討伐湘州。
河東王蕭譽聽說鮑泉前來,急忙遣使向岳陽王蕭察求援。蕭察留諮儀參軍蔡大寶守襄陽,自率二萬多人馬進討江陵,目的逼鮑泉回軍。蕭繹因此非常害怕,命人去監獄向王僧辯詢問退敵計策,僧辯條陳方略,蕭繹極為贊賞,遂釋放僧辯,令為城中都督,負責護城事宜,不久,蕭察抵達江陵城下,作十三營圍攻城池,不巧天降大雨,平地水深四尺,圍城將士因此士氣大減。這時蕭繹又暗地交結老友新興太守杜崱,共同圖謀蕭察。杜崱的哥哥杜岸用五百騎兵襲擊襄陽。蕭察聞聽此消息,連夜趕回襄陽。
江陵解圍,湘東王蕭繹松了口氣。因鮑泉帶兵久攻湘州不克,蕭繹又任命平南將軍王僧辯為都督,令舍人羅重歡同去助戰。鮑泉知道王僧辯來,非常高興,說: “有王竟陵來助我,賊不難平定了?!闭f完即令清掃營帳,等待僧辯。王僧辯到了鮑泉大營,背對著鮑泉坐下,說: “鮑郎,你有罪責,王讓我把你抓起來。”說完即讓羅重歡宣布蕭繹命令,將鮑泉鎖在床旁。鮑泉親自寫信給蕭繹,引咎自責,蕭繹復令釋放鮑泉,讓他與王僧辯共同攻打蕭譽。
岳陽王蕭察因前次戰敗,恐勢單力薄不能自存,便向西魏求援,表示愿作附庸。西魏丞相宇文泰答書允許,蕭察便派正妃王氏和世子蕭寮入西魏為質,請求出師。宇文泰命開府儀同三司楊忠都督三荊十五州軍事,負責南征事宜,楊忠進展順利,出師不久即盡有淮南、江東之地。
大寶元年 (550)二月,楊忠乘勝至石城,打算進逼江陵。湘東王蕭繹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舍人庾恪主動請求勸楊忠退兵,蕭繹忙令他赴敵營聯絡。庾恪見了楊忠,說道: “蕭察伐叔,于義不符,貴國卻出兵幫助,這怎么能使天下歸心?”楊忠答道: “我軍是來征討不服,并非幫助蕭察。如果湘東王愿意表示歸順,我便可立即還兵?!笔捓[乃送兒子方略為人質,卑辭求和,請作西魏附庸。楊忠與蕭繹結盟而還。
蕭繹處理好與西魏關系,便專心攻打蕭譽,蕭譽急向邵陵王蕭綸求援。蕭綸想救蕭譽,又怕兵糧不足,便寫一封信給湘東王蕭繹說: “天時地利,不如人和。何況弟與蕭譽是手足股肱,怎么可以互相傷害呢? 現在社稷蒙難,祖先受辱,創巨痛深,只應剖心嘗膽,泣血枕戈,不可因小失大,禍亂國家。”蕭綸在信中還反復陳述了骨肉相爭,愈勝愈酷的道理,力勸蕭繹罷兵。蕭繹接信后回了一信,反復聲明蕭譽罪大惡極,已經不可赦免。并表示平定了蕭譽,就去征討侯景。蕭綸接信,擲之于地,慷慨流涕說: “天下事一敗至此! 湘州如果敗亡,我也就無葬身之也了!”
這年四月,王僧辯猛攻長沙,河東王蕭譽部將慕容華引僧辯入城,捉住蕭譽。蕭譽勸王僧辯說: “請不要殺我,讓我先見七官一面?!?七官即是蕭繹,王僧辯不允所請,當即斬殺,然后將頭顱送往江陵。蕭繹令來人帶回長沙與身同葬,進王僧辯為左衛將軍,鎮西長史。
蕭繹滅掉了侄子蕭譽之后,才正式為梁武帝舉喪。為了表明孝思,特地令工匠用檀木刻成武帝像,置于百福殿,遇事必先在像前祈禱,然后才決定實施。又因當時皇帝蕭綱受制于侯景,不肯奉大寶年號,仍沿稱太清四年。舉喪過后,蕭繹移檄遠近,宣布大舉討伐侯景。這時,只有荊、益二州力量較為雄厚,益州刺史武陵王蕭紀派世子圓照率兵三萬,受湘東王蕭繹指揮。圓照軍至巴水,蕭繹怕他建功立業,尾大不掉,特授為信州刺史,令屯白帝城,不許東來。六月,蕭繹授陳霸先為豫州刺史,領豫章內史。七月,蕭繹又任命王琳為宣州刺史。
與蕭繹整治武備同時,邵陵王蕭綸也大修鎧杖,宣稱將要討伐侯景。蕭繹怕他因此強盛,不利于自己,便于八月遣左衛將軍王僧辯等率舟師東進江、郢二州,揚言抵拒任約,并聲稱迎邵陵王還江陵,授給他湘州之地。王僧辯軍至鸚鵡州,郢州司馬劉龍虎等暗中送人質于王僧辯。蕭綸聞知此事,即遣兒子威正侯蕭率兵攻劉龍虎。龍虎敗逃,降于王僧辯。蕭綸又寫一書信責備王僧辯說: “將軍前年殺人之侄 (河東王蕭譽),今歲又伐人之兄 (邵陵王蕭綸自己),以此求榮,恐怕會遭天下人恥笑吧?” 王僧辯將此信送給蕭繹,蕭繹命令繼續進軍。蕭綸見王僧辯來攻,召集部眾于西園,流著淚說: “我本無他意,不過志在滅賊,湘東卻說是要與他爭帝,派兵馬前來征伐。今日之事,要守糧儲不足,要戰則貽笑千載。既然如此,又不能無罪受戮,不如先到下流躲避一時?!辈肯聦⑹繝幷埑鰬?, 蕭綸一概不許, 與蕭從倉門登舟北上, 王僧辯因此入據郢州。 蕭繹見報大喜,升南平王蕭恪為尚書令,開府儀同三司,以世子方諸為郢州刺史,王僧辯為領軍將軍。
蕭綸與左右近臣輕舟奔武昌澗飲寺,僧人法馨將蕭綸藏于巖穴之下,蕭綸長史韋質等人聽說蕭綸住處,迎他出來作為號召,有流民九千人歸附,屯于齊昌。不久遣使向齊求和,齊封蕭綸為梁王。這時任約進寇西陽、武昌,蕭繹以廬陵王蕭應與部將文盛率兵抗拒。蕭綸駐扎于距西陽 (今湖北黃岡) 八十里的馬棚,任約派二百鐵騎襲擊,蕭綸沒有防備,單身策馬落荒而逃。其時蕭繹也已與齊連和,故齊人觀望,不助蕭綸。蕭綸行至汝南,魏汝南城主李素是他的舊吏,所以開城門迎蕭綸進去。任約因此據有西陽、武昌。
大寶元年 (550) 十一月,武陵王蕭妃率諸軍發于成都,蕭繹派人送信給蕭紀,說:“蜀人勇悍,易動難安,弟但鎮守即可,滅賊之事只管交付給我就是了。”并別附一紙,說:“地擬孫、劉,各安境界; 情深魯、衛,書信恒通?!笔捊浗有牛辉倏紤]東進。過了幾天,南平王蕭恪率文臣武將拜表推蕭繹為相國,總百揆,蕭繹不許。大寶二年(551)三月,齊授蕭繹為梁相國,建梁臺,總百揆,承制。這時,蕭綸已在汝南戰死,蕭繹對手去了二人,蕭氏內訌至此告一段落。
討景稱帝
大寶二年(551) 四月,湘東王蕭繹以王僧辯為大都督,率巴州刺史淳于星、定州刺史杜龕、宜州刺史五琳、彬州刺史裴之模共擊侯景。僧辯大軍至巴陵,卻聞郢州失陷,乃輻住于此,飛報蕭繹。原來,郢州刺史是蕭繹世子方諸,年方一十五歲,只知嬉戲,不曉軍旅之事,偏偏輔佐者鮑泉曲意迎合世子,每日里當牛作馬,引逗方諸取樂。所有城防之事,一概不問,因此被侯景部將宋子仙攻破。蕭繹聞郢州失守,寫信給王僧辯說:“賊既然攻下郢州,必將沿長江西下,你不必遠行進擊,但守住巴陵,以逸待勞,定可獲勝?!睘榇_保巴陵無虞,蕭繹又命羅州刺史徐嗣微、武州刺史杜崱,自武陵引兵援助僧辯。
侯景命丁和領兵五千守夏首,以宋子仙率軍一萬為前驅,直指巴陵,又以任約帶兵遠征江陵,侯景自率大軍水陸繼進。在侯景強大攻勢下,沿江城防大都望風請降。王僧辯在巴陵令將士偃旗息鼓,安若無人。不久,侯景渡江,遣輕騎至城下,問: “城中誰人主守?”守軍回答: “王領軍?!背窍掠謫枺?“為什么不早早投降?” 王僧辯應聲答道: “大軍只管去荊州,此城不足為礙。”騎兵返報侯景,侯景令執王珣等至城下,使召其弟王琳,王琳厲聲說道: “兄受命討賊,不能死難,卻不感到慚愧,難道還想引誘我嗎?”說罷取弓欲射,王珣羞慚而退。侯景督率士卒百道攻城,兇猛異常,這時只聽城中一聲吶喊,尖石如雨點般飛下,打死打傷士卒無數,侯景只好退卻。王僧辯又遣輕騎出戰,十余次皆勝。侯景親于城下身披甲胄作戰,僧辯卻在城上奏樂乘輿巡城。侯景不禁嘆服其勇。
岳陽王蕭察聽說侯景已克郢州,立即遣蔡大寶領兵一萬進據武寧,并遣使至江陵,說是來援湘東。眾將育議答以侯景已破,無須來援。湘東王蕭繹說: “現在讓其退軍,是促他速進呀!” 即令人傳語蔡大寶說: “岳陽接連來信請和,說是不相侵犯,為什么你忽然占據武寧? 如果決計一戰,我當遣天門太守胡僧佑率精甲鐵騎二萬五千人駐扎湕水,待時進軍。”蕭察聞報,立即召蔡大寶還師。
蕭繹退卻蕭察,又令晉州刺史蕭惠正率兵援助王僧辯,惠正自己缺謀少略,不堪大任推辭,并舉薦胡僧佑代替。這時,胡僧佑正因忤旨之罪入獄,蕭繹即下令釋放,任他為武猛將軍,令赴援巴陵,并告戒說: “賊如水戰,只以大船臨敵必勝; 如要陸戰,你便可鼓棹直趨巴丘,不要與他交鋒?!鄙宇I兵至湘浦,聞報前面有任約,即避道西上。任約以為僧佑畏己,驅眾急追至芊口,遙呼僧佑說: “吳兒還不早降? 要跑到哪里去?”僧佑不應,悄悄引兵至赤沙亭,正巧有信州刺史陸法和引兵來會。兩人定計設伏等待任約,任約自恃其勇,馳驅而來,胡陸兩支伏兵猛然沖擊,將任約緊圍核心,活捉了去,送往江陵。侯景晝夜攻巴陵不下,軍中糧食已盡,又加疾疫流行,士氣已經大降?,F在,聞聽任約兵敗,大驚失色,連夜焚營逃遁,臨走留宋子仙守郢城,別將支化仁守魯山,以丁和為郢州刺史,協助防守事宜。
蕭繹以王僧辯為征東將軍、尚書令,胡僧佑等也都晉職加爵,使引兵東下。陸法和送任約至江陵,請求歸還本鎮,并對蕭繹說: “侯景已是甕中之鱉,不久即可平定。但蜀賊(武陵王蕭紀)將至,不可不防,請讓我守險以待?!笔捓[認為法和的話很有道理,便遣法和屯駐峽口,防備蕭紀。王僧辯至漢口,首戰告捷,活捉支化仁送往江陵。第二日攻克郢州羅城,宋子仙退據金城,僧辯四面筑壘環攻。宋子仙因蹙不堪,表示愿獻郢城,條件是讓他活著回建康。王僧辯假意允許,命撥船百艘以示誠心。子仙信以為實,駕舟待發,后面杜龕率精兵千人急追而來。宋子仙且戰且走,至白楊浦,被大將周鐵虎截住,一陣廝殺,子仙與丁和戰敗被擒,送往江陵。蕭繹從二人口中得知世子方諸和鮑泉已經死于城破之時,怒不可遏,即令將二人斬首。
侯景回建康之后,自知時日不多,在王偉慫恿下,廢去簡文帝蕭綱,奉立新主蕭棟即位。東道行臺劉神茂聽說侯景敗歸且廢去蕭綱,即誓師反景,據住東陽,與江陵遙相呼應。王僧辯自郢城東下,收降豫章守將侯瑱,直入湓城,與陳霸先令師于屯邱,得霸先接濟糧米三十萬石,軍威大振。侯景顧不得外面形勢,更想要嘗嘗做皇帝的滋味,于是逼蕭棟禪位,自稱漢帝,升壇受賀。將蕭棟貶為淮陽王,幽禁監錮,改天正元年為太始元年。王偉請立七廟,侯景問: “什么是七廟?”王偉回答; “天子祭七世祖宗,所以應當立七廟?!焙罹罢f: “我前代祖宗名字,都已不知。只有父親名標,死在朔州,離這里那么遠,怎能來這里享用呢!”左右聽了,不禁發笑。王偉乃推漢司徒侯霸為侯景始祖,晉征士侯瑾為七世祖,父親侯標為元皇帝。侯景稱帝以后,令中軍都督李慶緒率兵攻打劉神茂,結果神茂連戰連敗,不得已乞求投降。李慶緒將神茂送至建康,被侯景用特制大銼碓,由足至頭,寸寸銼碎。
天正二年 (552) 春天,蕭繹令王僧辯率軍東討侯景。此時陳霸先已經率甲士三萬,舟船二千,由南江出湓口。王僧辯與他會師于白茅灣,兩統帥筑壇歃血,共讀盟文,流涕慷慨,大意是協力討賊,永無二心,全軍為之士氣大振。盟誓完畢,王僧辯即遣侯瑱襲擊南陵、鵲頭二城,皆獲捷音,遂順流東進。侯景急忙派侯子鑒帶水兵出屯淝水,郭元建帶兵從陸上赴小峴。侯子鑒剛剛攻入合肥外城,聞西軍 (因蕭繹所在江陵在建康西而名) 將至,奔還淮南,王僧辯遂軍于蕪湖。侯景非常害怕,宣布詔令赦免蕭繹、王僧辯之罪,眾人不禁啼笑皆非。侯子鑒退居姑熟、南洲,侯景遣部將史安和率兵二千助守,且親自赴姑熟巡視柵壘,面諭子鑒說: “西人善于水戰,不要輕與爭鋒,往年任約之敗,就是因為水戰。如能得步騎一戰,必然破敵?,F在你只管結營岸上,堅守待變就是了。”子鑒聞命乃舍舟登岸,閉營不出。王僧辯等在蕪湖逗留十余日不進,即有人告侯景說:“西師懼我之強,勢必逃遁,如果再不出擊,機會就要失去了!”侯景乃復命子鑒整備水戰,子鑒遵命由陸登舟。王僧辯聞報,即趨進姑熟,子鑒率步騎萬余人上岸挑戰,又以一種叫鸼的戰船千余艘分載戰士,準備追逐。王僧辯令小船退后,只留大艦夾泊兩岸,子鑒水軍認為僧辯怯戰,便駕船直追。王僧辯用大船斷其歸路,以小船四面截擊,殺得賊船東沉西沒,士卒赴水死者數千人。子鑒棄甲換裝,收拾散卒逃還建康。侯景聞敗大懼,涕流滿面,臥于床上,良久方起。強打起精神,命令石頭戍將張賓,將戰船用巨石縋沉淮中,堵塞淮口; 再沿淮筑城十余里,抵御西軍。
王僧辯軍至淮口,見侯景防備森嚴,乃向陳霸先問計。霸先說:“先前柳仲禮擁兵數十萬,隔水而坐,賊登高而望,表里俱盡,故能復我義師?,F在想圍攻石頭,必須速速渡過北岸,諸將如不能當其鋒,霸先愿先去立柵?!鄙q表示贊同,霸先遂往石頭西面落星山,擇地筑柵;王僧辯亦進軍招提壽北。侯景親率萬人,鐵騎八百列陣于西州之西。霸先說:“我眾賊寡,應分其兵勢,不要讓他聚精蓄銳,反致死于我。”即命諸將分處置兵,與侯景對陣。經過幾次反復激戰,侯景大敗,逃還闕下,召王偉責備說: “你讓我稱帝,今日怎么樣呢?”偉不能答,繞闕而藏。侯景想要逃跑,王偉執轡進諫: “自古難道有叛天子么? 宮中衛士,猶可一戰,舍此能到哪里去呢?”侯景嘆道: “我昔日敗賀拔勝,破葛榮,揚名河朔;渡江平臺城,降柳仲禮如反掌;今日是天亡我了!”因與親黨百余騎東走入關。
王僧辯命杜龕、杜崱等入據臺城,軍士剽掠居民,百姓男女裸露,號注滿道。當晚,軍中失火,太極殿及寶器羽儀,盡皆焚燒無遺。王僧辯報捷江陵,奉表勸進,且迎都建康。這已是第三次勸進,蕭繹復答緩議此事。先前王僧辯東行之時曾問蕭繹:“平賊之后,如嗣君萬福,應該如何行禮?”蕭繹答說: “六門之內,自極兵威?!鄙q說: “討賊之事由我負責,成濟(弒魏高貴鄉公者)之事,請另用他人。”蕭繹乃密諭宣猛將軍朱買臣處置,及侯景兵敗,豫章王蕭棟與兩個弟弟蕭梧、蕭樛相扶出于密室,途中遇著杜崱,為他們除去鎖械。兩個弟弟高興地說:“今日可免橫死了!”蕭棟卻不樂觀,說:“禍福相倚相伏,我仍感到不安。”后來朱買臣找到三人,呼之上船共飲,醉后即并沉于水中。
侯景率眾逃跑,被侯瑱追上,一陣沖殺,僅余心腹數十人。侯景先前帶有兩個幼子,為逃命亦推入水中,乘飛舟欲東渡入海。侯景愛妾的哥哥羊鹍,見侯景窮蹙無路,決計反叛,乃乘景白日睡覺之機,令舟夫轉舵駛向京口。侯景醒來察覺,召羊鹍詢問。羊鹍拔刀對景說: “我們為王效力已經多年,現在王已失敗無疑,乞借你頭顱博取富貴!”說罷即將侯景擊斃,將尸首獻于建康。僧辯梟景頭顱,傳往江陵,將尸身陳列市曹,百姓爭食其肉,溧陽公主亦參與其間,一會兒便骨肉皆盡。蕭繹得侯景頭,懸市三天,用漆燙過,藏于武庫。然后按功行賞,以南平王蕭恪為揚州刺史; 進王僧辯為司徒、領衛將軍,封長寧公; 以陳霸先為征虜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長城縣侯。侯景部將任約、謝答仁予以赦免。還有王偉,在獄中上五百音詩,蕭繹惜其文才也想下詔赦免。有人對蕭繹說: “王偉前日作檄文,文詞也很漂亮?!笔捓[即命取來,見其中有 “項羽重瞳,尚有烏江之敗; 湘東一目,寧為赤縣所歸”之句,不禁勃然變色,即命將王偉拔舌釘柱,剜腹割肉致死。
至陳霸先與王僧辯班師,公卿百官又一次奉表勸進,蕭繹乃準如所請,即位江陵?;蛟S是蕭繹預感到前途叵測,即位這一日竟不升正殿,只在偏殿中召集百官,草草行禮。
憂患皇帝
蕭繹稱帝之時,江陵以東,僅以長江為限,江北之地盡屬北齊; 江陵以西,至于峽口,西蜀則為益州刺史武陵王蕭紀據守,嶺南則由蕭勃自主,陽奉陰違,不聽號令。
蕭繹稱帝之后沒有幾天,內亂外患就再度興起。先是,王僧辯怕建康宮殿破焚罪名落在自己頭上,便將因平侯景功高但不聽約束的王琳塞責,請蕭繹誅殺王琳。蕭繹欲擒故縱,下詔調王琳為湘州刺史。王琳自疑及禍,使長史陸納先率部眾赴湘州,然后自去江陵面君謝恩。臨行時,王琳對陸納等人說: “我要是回不來,你們怎么辦呢?”陸納等人以死相期,眾人灑淚而別。王琳一到江陵,便被衛軍拿下投入獄中。蕭繹另派始安王蕭方略為湘州刺史,以廷尉董羅漢為長史,由太舟卿張載陪同入巴陵安撫王琳部下。陸納與士卒面向建康大哭,不肯受命。張載厲聲喝叱,陸納即令士卒將張載與董羅漢拿下,只放蕭方略歸報江陵。蕭繹派宦官陳旻勸諭,陸納當著陳旻的面將張載剖腹抽腸,系于馬足,策馬而行,須臾腸盡氣絕,又割心焚骨,對火舞蹈。
蕭繹聞報大驚,立即令宜米侯蕭循為湘州刺史,帶兵往討陸納,又征王僧辯率師會討。蕭循軍至巴陵,得陸納降書,說是 “王郎被囚,所以我們逃罪于湘州,不是有謀反之意。”并請送妻子為質。蕭循覽書笑說: “這是詐降之計,今夜必來襲我。”將部眾分頭埋伏,自坐于帳中等待。當夜,陸納果然率兵偷襲,中伏大敗,走保長沙。王僧辯與蕭循會合,共逼長沙城下,連攻數十日不克。蕭繹將王琳送至長沙,令曉諭部眾。陸納率眾在城上叩拜,且哭訴道: “朝廷若赦王郎,我們情愿投誠?!鄙q不許,自送王琳回江陵,其時,武陵王蕭紀已由西蜀發兵,蕭繹為安定內部,不得已赦免王琳,仍遣為湖州刺史,陸納聞命即降。蕭繹不久即征王琳西上拒蜀。
武陵王蕭紀是梁武帝第八子,大同三年(537)入蜀為益州刺史。蕭紀在蜀地十七年,內勸農桑,外通商賈,財用豐饒,器甲殷積,漸生稱帝之意。侯景殺簡文帝蕭綱之后,蕭紀遂于552年稱帝,改元天正,并于次年率軍東下。陸法和于峽口設立二城,鎖江斷峽,飛報江陵乞發援師。蕭繹大懼,忙遣使勸說蕭紀退兵,又遣使西魏,請出兵助討蕭紀。西魏大丞相宇文泰覽書大喜,說: “取蜀制梁,在此一舉?!彼彀l兵徑襲成都。蕭紀行至巴東,聞侯景已平,召太子圓照責問。圓照回答說: “侯景雖平,江陵未服,父皇既已上尊號,怎能復為人下?”蕭紀見太子言之有理,決計東進。諸將思家心切,皆言歸蜀,蕭紀乃下令說: “敢諫者死!”
蕭繹離弟銳意東進,乃從獄中釋放任約,授為晉安王司馬,使助陸法和拒敵。不久又用謝答仁為步騎校尉,率兵助戰,且寫信給蕭紀,勸他立即止兵,不要傷了兄弟和氣。蕭紀接信不答,仍然攻伐不息。無奈頓兵日久,每戰不利,又聞西魏軍已圍成都,被迫遣度支尚書樂奉業赴江陵求和,請依前書還蜀。奉業知蕭紀必敗,反對蕭繹說:“蜀軍缺糧,士卒多死,危亡在于旦夕?!笔捓[因此不許求和。
這年秋七月,巴東百姓符開斬峽口城主公孫晃,降于王琳;謝答仁與任約連破三壘,兩岸十四城俱降。游擊將軍樊猛將蕭紀團團圍住,蕭繹密敕樊猛,說是: “讓紀生還,不成功也?!?樊猛乃猛攻蕭紀,蜀軍潰敗,蕭紀在舟中繞床而走,將金囊扔給樊猛,說:“我把這送給你,請送我一見七官?!狈驼f:“天子如何能見?我把你殺了,金子還能跑了嗎?”說著,即將蕭紀及其幼子圓滿殺死。陸法和亦收太子圓照兄弟三人送往江陵。蕭繹將圓照與圓正等關入獄中,絕食而死。
蕭繹既除八弟,詔諸軍各還本鎮,并議還都建康,領軍將軍胡僧佑等極力諫阻,說:“建業王氣已盡,與北虜止隔一江,若有不虞,后悔無及。且自古有言,‘荊州洲數滿百,當出天子’,現在枝江生洲,已滿百數,陛下于此正應此兆?!笔捓[猶疑不決,乃令朝臣議論。黃門侍郎周弘正等人說:“今百姓未見輿駕入建康,以為陛下不過是列國諸王;愿陛下從四海之望?!?時群臣多荊州人,都說: “弘正等人是東人,勸陛下東下,恐怕并非良計?!焙胝斆鎿尠渍f: “東人勸東,說不是良計; 西人勸西,難道就是長策?”蕭繹聞言大笑,復召五百人會議于后堂。蕭繹問道: “我想寶都建康,諸卿以為如何?”眾臣皆不敢先言。蕭繹乃下令說: “勸我遷都者左袒,留此地者右袒?!?一時左袒者過半。武昌太守朱買臣說道: “建康舊都,山陵所在,荊鎮邊陲,非帝王所居,愿陛下不要再猶疑,免致將來后悔! 臣家在荊州,難道不愿陛下在此立都?但恐這樣只是臣富貴,并非陛下富貴呢?!笔捓[又令術士杜景豪卜卦,未得遷都吉兆。景豪稟告蕭繹,退下后私對親友說:“此兆恐怕是鬼賊所留!”蕭繹見卜卦不吉,又因建康凋殘,江陵全盛,故從僧佑等言。詔王僧辯還鎮建康,陳霸先還鎮京口。
料理完畢,蕭繹派侍中王琛山使西魏,西魏宇文泰亦遣侍中宇文仁恕來梁聘問。仁恕至江陵,正遇齊使亦至,見蕭繹待己不如齊使,回去告知宇文泰。宇文泰但笑不語。不久蕭繹派人招聘,請據舊日版圖,重定疆界。宇文泰冷冷地對梁使說:“你們還想開拓疆土么? 但能保住江陵,就算萬幸了。”梁使未免忿然,詞語多有不遜。宇文泰對左右說:“古人有言,天之所棄,誰能興亡?這不是說的蕭繹么?” 由是決計圖梁。梁王蕭察聞聽此事,更加給宇文泰送去重禮,并屢請出師日期。魏將馬伯符,原為梁臣,探聽到消息遣人送書告梁,蕭繹不以為實。置之不問。
這時有廣州刺史蕭勃,因是陳霸先推薦而非蕭繹任命,心不自安,啟求入朝。蕭繹遷蕭勃為晉州刺史,而因王琳部眾強盛代為廣州刺史。王琳與主書李膺友善,私下對李膺說: “琳本一小人,蒙主上拔擢至此,能不感恩?現在天下未定,即遷琳嶺南,倘有不測,我如何遠道奔援? 竊想主上旨意,無非疑我生變,琳分望有限,難道能與主上爭帝嗎?為主上計,不如以琳為雍州刺史,鎮守武寧,我自放兵屯田,為國御侮,君臣一德,內外無憂,難道不是良策么?”李膺服琳所言,但卻不敢奏明蕭繹。王琳乃陛辭而去。
承圣三年(554)十月,西魏遣柱國常山公于謹、中山公宇文護、大將軍楊忠等率眾五萬由長安出發,入寇江陵。西魏荊州刺史長孫儉將大軍迎入戍所,向于謹問道:“大軍前往江陵,為蕭繹策劃,該怎么辦呢?”于謹答道:“躍兵漢沔,席卷渡江,直據丹陽,乃為上策; 移郭內居民,退保子城,深溝高壘,等待援軍,不失中策; 如果不先移城,只守外郭,就是下策了。”長孫儉又問道: “據公高見,蕭繹能出何策?” 于謹回答: “我料蕭繹必出下策。”長孫儉問以何故,于謹說: “蕭繹為人庸懦無謀,多疑少斷,百姓又難與慮始,皆戀邑居,所以知其必出下策。”長孫儉嘆服。于謹統兵南下。
武寧太守宗均忙向朝廷報急,蕭繹召公卿商議,領軍胡僧佑、太府卿黃羅漢說:“兩國通好,未生嫌隙,不會有此事情?!笔讨型蹊∫舱f:“臣前日使魏,見宇文溫顏相待,必無侵犯之理。”蕭繹乃令王琛再次入魏探聽消息。這時又有諜報稱于謹已至樊、鄧,梁王蕭察率眾會合。蕭繹喜歡玄談,于龍光殿講《老子》,聞此消息乃停講備戰。王琛至石梵,未見魏軍,馳書報黃羅漢邊境無事。蕭繹乃復講《老子》,百官著戎服聽講。次日警報迭至,蕭繹使主書李膺赴建康,征王僧辯為大都督、荊州刺史,命陳霸先遷鎮揚州。僧辯急遣豫州刺史侯瑱、兗州刺史杜僧明等分領諸軍赴援。
十一月,蕭繹親自乘馬出城,督軍插木為柵,周圍六十余里。又命領軍將軍胡僧佑都督城東諸軍事,尚書右仆射張綰為副; 令左仆射王褒都督城西諸軍事,四廂領直元亮為副。其他王公以下,各派職守。不久又命太子元良巡閱城樓,令居民助運木石。防備初有頭緒,西魏大軍已經到來。武昌太守朱買臣、衡陽太守謝答仁等出城交戰,各有殺傷。不分勝負。
蕭繹此時想起王琳,復征琳為湘東刺史,使引兵入援,然而路途遙遠,絲毫不能應急。西魏統帥于謹令縱火焚柵,波及城樓二十五座,和幾千家平民百姓。蕭繹至所焚城樓,望見魏軍渡江筑起長圍,嘆息不知所為。又過幾日,信州刺史徐世譜、晉安王任約于江南馬頭筑壘,遙應江陵。當夜,蕭繹巡城望見援軍燈火,猶信口賦詩,隨從侍臣多隨聲應和。蕭繹復裂帛為書,催促王僧辯說: “我忍死待公,何不速至?”誰知傳信人被西魏截住,無由通達。
西魏軍大舉攻城,梁將王褒、朱買臣等出戰皆敗,唯胡僧佑親犯矢石,堅守城池,相持數日。這天,胡僧佑中箭身亡,朝野震驚。朱買臣按劍進去說: “宗懔、黃羅漢二人諫還建康,以至有今天之難。只有將二人斬首才可謝罪天下!”蕭繹嘆了口氣,說: “前日不愿移都,實是我的意見,宗黃二人有什么罪呢?”
西魏傾力攻城,有人偷開西門迎入魏軍。蕭繹與太子、王褒、謝答仁、朱買臣退保金城,令汝南王大封,晉熙王大圓作人質,向于謹請和,于謹不許。其時城南已破,而城北諸將猶苦戰不止。至晚,聞城陷,漸次散去。蕭繹知大勢已去,入東閣竹殿,命舍人高善寶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自己也要投火自焚,被左右宮人阻止。蕭繹恨恨不已,用寶劍擊樓,嘆息說: “文武之道,今日盡矣!”又令御史中丞王孝祀作降文。謝答仁、朱買臣堅決反對,說: “城中兵眾猶強,乘暗突圍出去,賊必驚慌失措,那時我們即可渡江與任約會合。”蕭繹文人,平常不善騎馬,搖頭說道:“事必無成,只增恥辱。”謝答仁說:“我可以扶掖陛下?!笔捓[詢問王褒意見,王褒說:“答仁乃侯景余黨,怎可相信?與其成彼之功,不如自己投降?!敝x答仁又請守子城,蕭繹壯其行,授城中大都督,并許配以公主。然而再與王褒商議,王褒仍說不可,蕭繹乃收回成命。答仁聞命欲入宮求見,被門吏所阻,氣得口吐鮮血倒地而亡。
蕭繹令作降書送出,于謹征太子為質,蕭繹派王褒護送太子。于謹的兒子因王褒善書,給他紙筆,讓他寫一條幅,王褒不加思索,竟寫下 “柱國常山公 (于謹) 家奴王褒”字樣。于謹令王褒召蕭繹出迎,蕭繹乃撤去羽儀之物,著素衣乘白馬出東門,感慨萬端,抽劍擊門說: “蕭世誠一至于此乎!” 至白馬寺北,魏軍奪其駿馬,用一匹劣馬代替,并使大個有力的少數民族士兵用手扼住其背。途中遇到于謹,強令跪拜,蕭察亦在旁斥辱,蕭繹無可奈何,只得忍氣吞聲。于謹使蕭繹至龍泉廟,將武陵、河東二王子孫從獄中放出,皆鎖械嚴酷,瘡痍腐爛,令蕭繹就近看視,說: “他們都與你有骨肉之親,而忍虐如此,怎么能做君主呢?”蕭繹面紅耳赤,無以為答。
梁王蕭察請將蕭繹交與他看管,于謹答允。蕭察乃帶蕭繹歸營,囚于黑布幔之下,蕭繹受辱不堪。過了幾天,于謹令開府儀同三司長孫儉入據金城。長孫儉特地去看望蕭繹,蕭繹對他說: “城中埋金千斤, 我想送給您?!遍L孫儉便帶蕭繹入城, 繹對儉哭訴蕭侮辱形狀,且對儉說: “剛才所說,實不得己欺騙足下,難道有天子埋金的嗎?”長孫儉乃將蕭繹置于主衣庫。
十二月,于謹派人去逼蕭繹作書召王僧辯,蕭繹辭以不可。使者問:“王現在難道是自由的嗎?”蕭繹回答說:“我既不自由,然僧辯亦不由我?!笔捓[又向長孫儉求宮人王氏、荀氏并幼子犀首,長孫儉答應了他的要求。這時于謹正籌劃如何處置蕭繹,蕭知道后,堅決請求殺掉蕭繹,并遣尚書傅準監刑,用土袋將蕭繹壓死。時年47歲。蕭令用布纏尸,外用蒲席為殮,草葬于津陽門外。明年四月,追謚為孝元皇帝,廟號世祖。
上一篇:元帝曹奐
下一篇:幼主元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