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學
佛教產生于公元前6至5世紀的古代印度,公元1世紀前后傳入中國漢族地區。佛教傳入以后,與中國本土原有的思想文化不斷地沖突和交流,最終與中國文化融為一體。在中國歷史上,佛教曾經對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過廣泛影響,并且促進了中國哲學、宗教、藝術、語言、習俗及對外文化交流的發展。佛教在現代仍然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并且對人們的思想與生活產生著影響,因而它至今依然是中國思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佛學在歷史上主要是圍繞著有關佛教的經典教義、戒律儀規、修行實踐等問題而展開的佛教學說。近代以來,隨著科學方法的傳入以及思想學術的變化,有關佛教的思想、歷史、文獻等各種問題的研究也都納入了佛學的范疇。中國佛學是中國佛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國思想和學術的一個重要方面。
佛學是佛教的核心內容,中國佛學是與中國佛教的整體共同發展的。佛學在中國有著大約兩千年的悠久歷史,這一漫長的發展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五個主要階段,即東漢魏晉時期的初傳階段、東晉南北朝時期的發展階段、隋唐時期的繁榮階段、宋元明清時期的衰落階段、近代以來的革新階段。下面就按照這樣幾個階段敘述中國佛學的發展。
上一篇:音韻學·漢語聲調系統的研究·中古漢語聲調系統的研究
下一篇:中國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