渙第五十九
坎下巽上
渙有渙散、離散的意思。渙卦由坎、巽兩卦組成。
從卦象來看,坎為水,居下卦;巽為風,處上卦。風吹拂于水面上,則冰凍融釋,有渙散的現(xiàn)象。內卦坎體三爻處于渙散危難之中,而外卦巽體三爻中的上九,因與六三有應,因此轉向聚合,能夠濟助扭轉渙散之勢,脫離危險。
渙卦中,以兩爻相合為勝,如初六與九二、六四與九五皆因親比而相合;六三與上九則因相應而相合。
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假”是至或到達的意思。“廟”指太廟,是古代君王祭祀祖先的場所。處于人心渙散的時候,九五君王能和六四大臣同心一德,致力于收復聚合人心,因此渙卦有得致亨通的道理。君王親自蒞臨太廟,祭祀配享祖先,以至誠之心與天相感通,所以說“王假有廟”。且渙卦由坎、巽兩卦構成,坎為水,巽為風,又引申為木,木在水上,有如行舟渡水。君臣上下同心協(xié)力,聚合天下人心,則可大有作為,利于涉險濟難,所以說“利涉大川”。聚合人心,必須持守貞正的德性,才可大可久。
例解 例如東晉立國之初,局勢尚未穩(wěn)定,晉元帝用王導為丞相。王導一方面招撫南渡避難的中原人士,收攬賢才,一方面與吳地的世家大族建立良好關系。在大家共體時艱之下,安然渡過危險。在王導竭力輔佐之下,荊州、揚州地方安定,戶口殷實,東晉立國基礎賴以穩(wěn)固,時人稱他為“江左夷吾”,贊美他的才干有如春秋齊國的管仲一般。由于晉元帝和王導能君臣同心一德,安定、聚合天下人心,東晉才得以偏安江左,富庶一時。
初六 用拯馬壯。吉。
初六柔爻資質陰柔而無才干,不能濟助渙散的局勢,但與九二親比。九二以剛爻居陰位,得下卦中位,具有健壯柔順的美德。因為馬的性情柔順,又體力剛健、能行遠路,所以初六和九二的親比關系,有如“用拯馬壯”。能在渙散的開始及早拯救,自然較易挽回。初六處于渙卦的開始,有九二壯馬相助,當然可以得吉。離散的趨勢,應及早辨明,在剛開始渙散的時候,便以壯馬拯救,則不至于徹底渙散,這就是其他五個爻都提到“渙”,只有初六不提渙的根本原因。
例解 例如公共設施有時因為施工質量不良或使用不當?shù)仍颍瑢е氯毕菖c瑕疵,造成公共安全的隱憂。如果在危機剛出現(xiàn)的時候及早發(fā)覺,“用拯馬壯”,迅速延請專家鑒定和補救,便可避免悲劇的發(fā)生。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正好說明了防微杜漸的重要性。
九二 渙奔其機。悔亡。
“奔”是急速前往。“機”是一種用木做的矮桌,跪坐時可以靠著它。到九二,渙散的局勢已經(jīng)形成。九二居坎體險陷之中,上與九五成敵應,下乘初六成親比。九二陷入危險,眼見渙散的局勢不能挽回,便離開危險之境,就近找個安全的地方,與初六親比。畢竟,在渙散的局面下,要齊心合力才能共度艱難。九二迅急靠近初六,把它當作“機”,憑機而坐,安然處于險難之中,則可避免后悔之事發(fā)生。
例解 孔子生活在禮樂崩壞的春秋晚期,懷抱政治與社會改革的理想而周游列國。不但無法獲得真正的賞識,反倒遭遇許多挫折與打擊。目睹局勢無法挽回,孔子只得結束求仕生涯,回到魯國,親比于有志向學的弟子,以求作育英才,傳道后世。孔子“渙奔其機”的作為不但是“圣之時者”的表現(xiàn),更使他的理想永為后人所傳頌。
六三 渙其躬。無悔。
六三以柔爻居陽位,處下卦上方,失位不中,才干不足,卻躬親濟助渙散的局勢,原本有過悔。但是,六三與上九正應,相應則相合,能同心協(xié)力救助渙散之局,因此得“無悔”。渙卦中,只有六三和上九兩爻相應。
例解 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中,原本以蜀漢為最弱。但是,蜀漢仍一心向往成就霸業(yè),復興漢室。蜀漢這種“渙其躬”的作法原本很危險,但由于能和東吳建立良好關系,共抗曹魏,在赤壁一戰(zhàn)中擊敗曹操,得以與曹魏、東吳鼎足而立。
六四 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群”是結黨成群。“丘”比喻聚集得很多。“夷”指平常、一般。“匪夷所思”意謂不是一般人的見識所能想象得到。渙卦發(fā)展到六四,已經(jīng)離開坎體,進入巽體,也就是離開危險之地,采行巽順之道,人心漸由渙散轉向聚合。六四下無應爻,象征它能解散私黨,不致成群結黨,圖謀私利。六四以柔爻居陰位,為柔順近君大臣,一心上承九五剛中之君;且渙卦中只有六四、九五兩爻當位得正,象征君臣以正道合力濟助渙散。“渙其群”指六四能渙散自己的私黨。其實,天下所以渙散而分崩離析,多半起于私心,各結黨派,圖謀己利。如今私黨既然解散,則公道大行于世,應得大吉。“渙有丘,匪夷所思”是贊美的詞語,意謂當人心渙散、私黨林立的時候,能解散私黨,使萬眾歸一心,實為盛大的聚合,也是偉大的功勞。這非常不容易做到,但是一旦實踐,功用卻又十分神妙,絕非常人所能想象。
例解 例如現(xiàn)今臺灣地區(qū)有許多地方派系,常常以金錢和暴力介入選舉,把持地方事務,嚴重扭曲地方自治的運作。然而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卻不以身作則,解散其本身的地方派系,或切斷與地方派系的瓜葛,以杜絕結黨營私。難怪臺灣黑金政治橫行,這便是不懂得“渙其群,元吉”的道理。
九五 渙汗其大號。渙王居。無咎。
“大號”是君王施行的政令。“王居”指君王所居住的地方。九五君王以剛爻居陽位,得巽體中位,當位得中,是天下的中心所在。面對渙散的局勢,九五君王的號令能普遍發(fā)布于天下,以消除民怨,化解積郁,有如人身出汗,病痛將可痊愈。且汗水涌自中心而散布身體四肢,就像九五君王居于天下之中心,號令一出天下奉行,以這種態(tài)度和方法處理渙散的局面,可得無咎。
例解 在中國古代,當決策錯誤,造成國家人民損害時,君王常會下罪己詔,向全國人民道歉認錯。這種“渙汗其大號”的做法不但是自我反省的表現(xiàn),也可化解民怨,引導國家邁向更光明的前景。
上九 渙其血。去逖出。無咎。
“逖”(tì)是遙遠。上九以剛爻居陰位,與六三相應。上九如果依附六三,不但不能脫離渙散的局勢,反而再度陷入坎險之中,所以用“血”來象征發(fā)生危險和傷害。然而,上九居于巽體的極頂,能巽順于事理,因此能使坎險遠去而不復再來,掙脫出坎險而不再陷入,可得無咎。
例解 一個黑道分子服刑期滿,回到社會中,如果他還跟過去的狐群狗黨牽扯不清,將再度誤入歧途、觸犯法網(wǎng)。反之,如果他能認清事理,跟黑社會斷絕關系,重新做人,將不再有牢獄之災或殺身之禍。
上一篇:白話《易經(jīng)·坎下坤上》原文釋義
下一篇:白話《易經(jīng)·坎下離上》原文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