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第一
乾上乾下
乾為天,象征天道運行剛健不息。單卦的乾為三畫卦,由三個陽爻組成。世界上由陽氣積聚所形成的物象,以天為最廣大深遠。重卦的乾為六畫卦,由兩個單卦的乾相疊而成。
從卦象來看,上下二體皆為乾,是兩天相重,象征天道運行,周而復始,剛健不息。從卦德來看,乾為剛健。再就物象來說,乾又代表父親或君王。乾卦的六個爻皆以龍的形象為比喻,因為龍變化莫測,無論“潛”、“見”、“惕”、“躍”、“飛”、“亢”(詳見爻辭解說),都能適得其所,所以用龍來象征乾道的變化。
乾。元亨利貞。
“乾”是卦名。“元”是開始、宏大。“亨”為亨通。“元亨”意指開始就亨通,所以為大通。“利”為適宜。“貞”指貞正而堅固。“元亨利貞”是乾卦的卦辭。卦辭相傳為周文王所作,用來解釋論斷一卦的吉兇。
“乾”與“坤”相對。乾象征天,坤象征地。乾以動為主,坤則以靜為主。乾卦的六個爻皆為陽爻,為純陽而至為剛健;坤卦的六個爻皆為陰爻,為純陰而最為柔順。乾道至大,覆蓋天下萬物;坤道至廣,承載天下萬物。所以《序卦傳》說:“有天地,然后萬物生焉。”這就是《周易》以乾、坤兩卦為六十四卦的首兩卦的緣故。《系辭傳》也說:“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乾卦的道理,大通且利于貞正堅固,因此卦辭說:“元亨利貞。”大通而至正是天道本來的狀態(tài)。大通的狀態(tài)必須靠貞正堅固來維持,否則大通的狀態(tài)難以長久延續(xù)。
例解《象傳》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勉勵人效法天道運行的剛健不息。俗話說:“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一個人的聰明才智,只能使他在邁向成功的路途上,比別人多一項競爭的利器而已。如果沒有堅強的毅力與持續(xù)的努力,智商再高,都是枉然。美國的發(fā)明家愛迪生(1847—1931)在發(fā)明電燈的過程中,經(jīng)歷無數(shù)的失敗,卻始終不氣餒,最后才找出鎢絲作為燈絲,而發(fā)明了電燈。誠如愛迪生所說:“所謂的天才是一分聰明加九十九分努力。”
初九 潛龍勿用。
爻分奇偶兩種:為奇,為陽爻,以“九”表示;為偶,為陰爻,以“六”表示。畫卦時,必須由下而上,所以稱最下方的爻為“初”。“初九”指位處一卦最下方的陽爻。“潛龍勿用”是乾卦初九爻的爻辭。爻辭相傳為周公所作,用來解釋論斷一爻的吉兇。
“潛”為潛藏、隱藏。“龍”是陽性之物。如同天地之氣有升有降一般,君子處世之道也有出而行道于世與退而晦藏其德的分別。初九位于乾卦的開始,陽氣潛藏,有龍隱藏于地下之象。比喻初九君子,此時不應(yīng)急于求表現(xiàn),而應(yīng)修養(yǎng)自己的德性,蓄積豐富的才學,韜光養(yǎng)晦以等待宏圖大展的時機。
例解 前秦名相王猛(325—375)在未出仕前,曾經(jīng)拜訪因北伐而來到北方的東晉名將桓溫,深得桓溫的賞識。就在桓溫想把王猛帶回南方加以重用之時,王猛的老師勸他不要南渡,因為王猛的才干不在桓溫之下,如果隨桓溫而去,恐怕將來發(fā)展的空間有限。王猛能“潛龍勿用”,果然在沉潛一段時日后,獲得苻堅的重用,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在他主政期間,前秦統(tǒng)一北方,王猛的名聲也隨著其功業(yè)而流傳千古。
九二 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二”指由下往上的第二爻。以下各爻的“三”、“四”、“五”皆以此類推。“田”是地上。“大人”指才德兼具或有權(quán)位的人。“利見大人”意指利于拜見九五君王。九二處下卦中位,代表陽氣顯明而發(fā)用,就像龍離開潛藏的地下而顯現(xiàn)在地面一樣。九五和九二以剛爻分居上、下卦的中位,同樣具備陽剛中正的德性而互相呼應(yīng)。所以,此時九二君子利于拜見九五大人,以求施展自己的抱負。
例解 戰(zhàn)國初期,秦孝公為與中原各國爭霸天下,廣招天下賢才,力圖振興。此時,商鞅在魏國未獲重用,聞及秦孝公求賢心切,于是西行秦國。在與孝公一席長談之后,孝公十分欣賞商鞅的才華,乃大膽起用商鞅。由于孝公的充分信任,君臣相得益彰,商鞅得以在秦國展開大刀闊斧的改革,實為“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商鞅變法也為秦國日后一統(tǒng)天下奠定了基礎(chǔ)。
九三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乾乾”指九三處下卦乾體之上,位于上下卦的交接處,即將進入上卦乾體,比喻行事“乾乾”,剛健不息。“夕”是黃昏。“惕”指恐懼。“若”是語助詞。“厲”指危厲不安。九三以剛爻居陽位,處下卦上方,已逾中位,故過于剛強而有失中道;且居上下卦交接處,乃處于危險的境地。九三應(yīng)當整天“乾乾”而行,剛健而自強不息,直到黃昏的時候,仍然懷抱戒慎恐懼的心情。如此,縱使身處危險的境地,仍將沒有過錯。
例解 在一個部門或企業(yè)里,中級主管動輒得咎,一方面要督導部屬,另一方面又得向上級主管負責。基層職工渾水摸魚,或許還能得過且過;中級主管如果敷衍塞責,必遭屬下輕蔑,領(lǐng)導斥責。唯有“終日乾乾,夕惕若”,剛健而自強不息,才能贏得部屬的敬重與上級的賞識。
九四 或躍在淵。無咎。
“或”表示想前進卻猶豫不決。“躍”是向上跳躍,但還沒達到飛騰的程度。“淵”指廣闊深遠,這里比喻天地的交接處。九四以剛爻居陰位,剛的性質(zhì)為進,陰的性質(zhì)為退,因此九四進退未定,有“或躍在淵”之象。有如龍?zhí)S于天地的交接處,想飛但遲疑不決,尚未奮力飛騰。九四君子處于即將上往,卻未必真能進往的時候,必須依照正理,而隨時進退。就算前進,也不是為了貪得名位;就算退隱,也不是為了沽名釣譽。能被在上位者賞識與任用,則貢獻自己的才學,否則就退藏以修養(yǎng)自己的德性,正所謂“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如此一來,又怎么會有過錯呢?
例解 漢宣帝時的宰相丙吉(?—前55),原本是在宣帝逃脫死劫時,助了一臂之力的救命恩人。在宣帝知道這件事以前,丙吉一直未受重用,但他絲毫不以為意。后來,宣帝得知丙吉是他的大恩人,于是大力提拔、重用他,丙吉也不因此驕傲,只是奉獻心力,宵旰勤勞。丙吉能依時進退,“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深得乾卦九四“或躍在淵”之道,不愧為一代賢相。
九五 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九五以剛爻居陽位,處上卦中位,象征具備剛健中正的德性而位居至尊的君子。乾卦的六個爻皆屬陽爻,乃純陽而至為剛健。乾道變化到第五爻的時候,陽氣已經(jīng)盛壯至于天,因此九五深得乾道的精義,有“飛龍在天”之象。猶如圣人有剛健中正的德性,向上騰飛以至高居天位,而為萬民所瞻仰。此時九五君王宜訪求在野有大德的賢人,助己為治,如爻辭所說“利見大人”,上下同心協(xié)力,和衷共濟,以成就安邦定國的大業(yè)。
例解 一個盛世的興起,必然是由英明的領(lǐng)導者加上一群杰出的人才共同努力而成的。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得房玄齡、杜如晦、魏征等人的輔佐而成就貞觀之治。唐玄宗李隆基(685—762)有姚崇、宋璟的輔弼,因此締造了開元盛世。
上九 亢龍有悔。
“上”指一卦最上方的爻。“亢”是過于上而不能下。九五爻辭“飛龍在天”,比喻一個人所擁有的名位已達極盛;而上九以剛爻處于純陽卦的終極,物極則反,盛極則衰。上九過越中道而極盡剛強,必將走向反面,逐漸衰微。由于過越中道,因此只能上往而不能下返;由于剛強至極,以致只知前進而不知后退。相反地,九三雖然也是過于剛強而有失中道,但仍然能戒慎恐懼,所以能免過錯。上九過越中道,亢極而不知收斂,以致逐漸衰微而“有悔”。
例解 清初權(quán)臣鰲拜(?—1669),在順治皇帝死后,一手掌握朝政,擅殺大臣,為所欲為,完全不把年幼的康熙皇帝放在眼里,失去了為人臣者應(yīng)有的分寸,終于被康熙皇帝設(shè)計擒殺。鰲拜恃功攬權(quán),知進不知退,故“亢龍有悔”。
用九 見群龍無首。吉。
“用九”指九的功用。九的功用在于可變?yōu)榱U俭邥r,從本卦引申出的卦稱為“之卦”。乾卦的六個爻如果都是“九”而不是“七”,則“九”變?yōu)椤傲保栘匙冴庁常詣t變?yōu)槔へ浴!叭糊垺笔侵盖缘牧鶄€爻,都從陽爻轉(zhuǎn)變成陰爻,本為剛強卻能柔順,則剛?cè)嵯酀啬艿眉G卤臼羌冴枺抑翞閯偨。瑧?yīng)當以柔和的態(tài)度,對待德性、才學或權(quán)位較自己為差的人。千萬不能濫用自己的剛強,不要不顧條件地事事強出頭,才可得吉,所以說:“見群龍無首。吉。”
例解 秦始皇(前259—前210)懷抱雄才大略,才智過人。他所實行的政策無一不顯現(xiàn)出他遠大的眼光與卓越的見識。然而,他沒有考慮到天下初歸一統(tǒng),人民最需要的是休養(yǎng)生息。秦始皇大興土木,以苛法治民,質(zhì)剛而用剛,不知剛?cè)嵯酀牡览恚K于民怨四起。于是陳勝、吳廣揭竿起義,一代強秦兵敗如山倒,國祚只維持短短的十五年。
上一篇:解讀周易的基本原則(代自序)
下一篇:白話《易經(jīng)·乾下兌上》原文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