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文化·春秋
時代名。指周平王東遷(前770)至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的東周前期。因魯國編年史《春秋》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至魯哀公十四年(前481)的東周歷史,故以書名轉稱時代,稱這一歷史時期為春秋時期。春秋時期,王室力量衰微,先后出現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楚莊公、秦穆公、吳王闔閭、越王勾踐等相互爭霸和國人暴動、跖領導的奴隸起義等社會動蕩。經濟上鐵器和牛耕已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越王勾踐銅劍的精堪制造技藝代表了當時手工業的長足發展。春秋后期井田制的逐步瓦解和“禮壞樂崩”標志著我國古代社會進入了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時期。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法制文化·明大誥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舞蹈文化·晉南花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