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趣談·徐世昌
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號菊人、鞠人、東海、弢齋,號水竹邨人、石門山人,室名退耕堂、海西草堂、歸云樓。天津人。清光緒間進士,授翰林院編修,軍機大臣,東三省第一任總督。民國七年(1918年)至民國十一年(1922年)任北洋政府大總統。此人國學功底深厚,著書立言,涉獵廣泛,詩書畫兼通,素有 “文治總統” 之稱。
大事業須從根本上做起
真學問必由經史中得來
此聯寫于1933年,此時正是徐世昌結束40年的宦海生涯、在天津歸隱之際。1922年,徐在曹錕恢復舊國會的窘境下,被迫辭去大總統之職,明志曰:“半日讀書,半日靜坐。”并命名其書房為“退耕堂”,表示不再過問政事。平時他在書房里潛心于著述、繪畫、寫字、吟詩。常吟古詩“八十老翁頑似鐵,三更風雨采菱歸”,且堅持寫日記。他在自家住宅地上開畦種菜,自詡為“解甲歸田”。每當茶余飯后,他就來到菜畦旁,親自指點傭人培植蔬菜。有時他也換上短衣,手持鋤頭,在菜畦中間勞作。他信奉道教,特別崇拜呂洞賓,他在樓上設呂祖像,午睡后在呂祖像前叩頭一百個,天天如此,從不間斷,還每日靜坐練氣功。他曾為嚴修題過一首詩: “詩壇酒壘厭江湖,眼底縱橫見此圖。花月多情如夢幻,川原有恨入榛蕪。客來關輔三霄路,臣本煙波一釣徒。”
徐世昌一生喜撰楹聯,據說他出任大總統后,即常將自己書寫的楹聯分贈局以上官員。1934年,他于80壽辰時,在天津英租界寓所舉行壽慶,賓客盈門。他早在一年前就書寫了數百幅楹聯和條幅,贈送給來賓。從書寫的年代和款識上看,此聯正是他贈送給親朋楹聯中的一副。上聯的長題中寫道“從古至今,多少英才杰士無不遵此二語磨煉而成。”這像是勉勵別人,其實也道出他的內心世界。
徐世昌早年曾“同署六人聯名奏請練習將才增練新軍”,為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袁世凱疏通上層。他刻苦攻讀外語,結合中國實際,改革新軍體制,小站練兵,功不可沒。他精心建設“北洋常備軍”六鎮,又開發東北,使奉天“馬路、電燈、巡警無不具,儼然歐式”。民國時期,位至總統,堅持以文治國,對內和平息爭,對外維護主權。尤其在日本侵華期間,下野后的徐世昌不為權勢所屈,不為游說所惑,對擁其出山主權者厲聲呵斥,斷然拒絕。從這一點上看,徐的這幅對聯或許同他的一生還能對得上號。
大事業須從根本上做起 真學問必由經史中得來
幾多柳絮風翻雪
無數桃花水滿霞
徐世昌在清末民初文壇、詩壇早有一席之地。他素有“總統詩人” 的稱譽。出任總統時,特意在總統府成立“晚晴簃詩社”,吟誦唱和,以詩會友,在政界堪稱奇人。他一生創作詩詞5000多首,創作了一萬余幅楹聯,不僅數量多,而且許多作品“度越前人”。如“半村半郊山邊市,宜雨宜晴江山樓”,“此心平靜如流水,放眼高空看過云”,“少時讀書老猶記,夢里成詩醒半忘”,均是意境優美、格調高雅的佳作,毫無一點煙火之氣。徐常作文人畫,有“詩書畫一體三面”之稱,典雅的楹聯配以他韻味十足的畫作,可謂珠聯璧合。此聯以夸張的手法,取柳絮、桃花的景致,一派春意盎然展現在人們面前。
幾多柳絮風翻雪 無數桃花水滿霞
上一篇:扇面趣談·徐世昌
下一篇:收藏趣談·徐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