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蒙叟
大宋帝國應天府(府治宋城,今河南商丘)有個寧陵縣(今河南應陵東南),縣里有個劉家,是赫赫有名的衣冠世家。還在唐朝時,劉仁軌(603~ 685)便官至宰相。劉仁軌的第11代孫叫劉熙古, 聰明好學, 年15便通曉《易》、《詩》、《書》。他在后唐時中進士,出為金州(今陜西安康西北)防御史孫鐸的從事。后晉時,出任下邑(今河南夏邑)縣令。后漢時,出任盧氏(今屬河南)縣令。后周時,做過幾任州的佐史。宋朝建立后,劉熙古很受太祖信用,累官至參知政事。
劉熙古有兩個兒子,長子劉蒙正,頗有父風,善騎射,自宋太祖時起,便在皇帝身邊做內侍官,歷任太祖、太宗、真宗三朝。次子劉蒙叟,名氣比哥哥大得多,乃宋初名人。
劉蒙叟,字道民,好學上進,擅長詩文,他雖不像父兄那樣擅長騎射,卻繼承了父親的陰陽象緯之術。乾德五年(967)大魁天下,成為大宋開國第8名狀元。中狀元后,劉蒙叟歷任岳州(州治巴陵,今湖南岳陽)、宿州(州治符離,今安徽宿州)推官,職司刑獄。后拜監察御史,出知濟州(州治巨野,今屬山東)。不久,太宗任命他的弟弟、秦王趙廷美之子趙德恭判濟州事,劉蒙叟降為通判,即副長官。不過,趙德恭僅僅掛名而已,一切政務都委任劉蒙叟。此后,劉蒙叟歷任廬州(州治合肥,今屬安徽)、濠州(州治鐘離,今安徽鳳陽東北)、滁州(州治清流,今安徽滁縣)、汝州(州治梁縣,今河南臨汝)知州。
宋真宗即位后,劉蒙叟上疏,勸真宗崇儉戒奢,謙遜謹慎,輕徭薄賦,勤理政事,受到真宗嘉獎,讓他入值史館,參與修史。劉蒙叟進獻《宋都賦》,以賦的形式述說國家受命建號之地應建都,立宗廟。當時未及實行,后來終從劉蒙叟之言。真宗命史館各臣把自己的舊作進獻上去,在眾多的作品中,劉蒙叟的大作最佳。此后,劉蒙叟改任職方郎中,掌管圖書典籍。
景德(1004~ 1007)年間,劉蒙叟因足疾而上疏乞請退休,真宗詔令他以太常少卿的官銜退休。劉蒙叟卒于家,享年73歲。
劉蒙叟著有《五運甲子編年歷》三卷。子劉宗儒、劉宗弼、劉宗海,皆登進士。
上一篇:劉若宰
下一篇:盧文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