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旻
李旻,字子陽,號東崖,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少聰敏善悟,稍長即好詩書,博聞強記,日誦數千言,致力于科第。其八股之作文格華暢,地方考試常列第一,名聞遠近,時學者是慕名而來,爭識其面。成化十六年(1480)浙江鄉試第一。該科浙闈初擬王華為第一,后因臨謝時考官嫌其穿白衣服,不成體統,黜置第二,而以李旻為第一。后來此二人皆中狀元,可見考官慧眼識人,為一時之盛事。成化十七年(1481),李旻參加辛丑科會試落第,成化二十年(1484)再入禮闈。會試中式,廷試擢為第一,時李旻年39歲,授翰林院修撰。成化二十三年(1487)始與修《憲宗實錄》,次年補授經筵講官。弘治四年(1491),以其纂修《實錄》有功,皇帝特賜銀10兩,彩緞2表里。適其父去世,丁艱在家,弘治六年(1493)始起復原職。弘治九年(1496)任滿9年,以例升左春坊左諭德。2年后直文華殿,掌左春坊印,兼修玉牒。其間妻沈氏病卒,家有老母,因萌生歸意,上疏乞歸奉養,未得批準。后為太子朱厚照之侍講官。弘治十四年(1501)升南京太常寺少卿,尋又署南京國子監事。弘治十七年(1504)以官員考績至北京,再次陳請歸家奉養老母,迄未得允。孝宗死后,武宗即位,因與李旻有師生之誼,繼續委以重任,此時李旻已是三朝老臣,年近60。正德元年(1506)受召至京,修《孝宗實錄》,改官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讀,仍修玉牒,并兼經筵講官。李旻于朝政故實頗為明了,其官太常寺時,辨明典禮,刺當時之非,改正了朝廷禮制中的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次年,奉命教習庶吉士,不久又以太常寺卿兼國子監事。正德二年(1507)八月升南京吏部右侍郎。正德四年(1509)四月卒于任內,終年64歲。旻為官前后計25年,其在官場雖無驚人作為,但如履平地,波瀾不驚,歷仕三朝,善始善終。同舊時一般官僚一樣,他感到一生的榮華都是浩浩皇恩所賜,故在臨死時他的老朋友何世光去看望他,他對老友說: “我心里有兩件事放不下,一是皇恩浩蕩,未能好好報答; 二是老母在堂,不能盡孝心。”李旻外表秀偉瀟灑,面拖長須。他為人極闊達倜儻,不拘小節,而人情世故上亦常不循時規,故多為心狹者所忌。他口才極好,喜歡與人辯論,學問根底又極深厚,故言談所及,出入經傳,馳騁于子史,出口即成妙文,甚至與一二相知闊談終日,聽者咂舌忘倦。由于常年優游詞林,參與修纂工作,筆下功夫亦頗不凡。其在史館所修諸書,以善敘事理著稱。時學者丘浚為史館副總裁,對其所修諸書,極為稱賞。閑時,詩文之作,亦頗有法度,著書數種,惜多未脫稿,藏于家,后漸亡佚。
上一篇:李振鈞
下一篇:李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