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趣談·關羽
《關羽》:關羽(?—219),三國時蜀漢大將。字云長,本字長生。美須髯公。河東解縣(今山西臨猗)人。熟讀《左氏春秋》,有深謀大略。東漢末,亡命奔涿郡,從劉備起兵,情同兄弟。劉備為平原相,他與張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建安五年(200年),劉備為曹操所敗,他被俘后,操愛其才,優禮相待,封漢壽亭侯。后仍歸劉備。建安十九年(214年),鎮守荊州。二十四年(219年),圍攻曹操部將曹仁于樊城,又大破于禁所領七軍,降于禁,殺龐德,一時北方震動,曹操擬遷都以避其鋒。后因后備空虛,孫權用呂蒙計,襲取荊州,他兵敗被殺。
“壽亭侯印”
宋代紹興年間,洞庭湖漁民從湖底撈得一枚壽亭侯印,印上系環。交到潭州府后,官府認出這是關云長封漢壽亭侯的官印,便由荊門玉泉關將軍廟收藏。而在當時的州府左藏庫內,也收有一枚壽亭侯印,據說這顆印是建炎二年(1 1 2 8年),復州寶相院內伐木掘土得之,印上刻年款:“漢建安二十年壽亭侯印。”慶元二年(1196年),邵州太守黃沃叔從郡人張氏那里也買到一枚“壽亭侯印”,印文與左藏庫所藏的完全相同。宋人洪邁還聽說,嘉興王仲言處也收藏一枚。為什么壽亭侯印有那么多呢?洪邁經過研究,認為這些印章都不是漢印,理由是:(一)關云長封的是漢壽亭侯。“漢壽”是亭名,并非漢之“壽亭”,“漢壽”兩字不能分開,尤其不能去掉“漢”字;(二)漢代官印隨身攜帶,體積不大,而此“壽亭侯印”比漢印大幾倍,決非當時實物;(三)漢代官印,一官一印。侯印也只一枚而已。可是,“壽亭侯印”已發現四枚。漢代,決無此事。最重要的是,關云長在建安四年(119年)受封,當時就要刻印授職,決不可能到20年后再補刻的。原來這是后人到關將軍廟拜祭,為悼念關云長,特地刻置的,所以數量較多。既然作為象征紀念,年款、印文錯之無妨,以后流散廟外,便有多處發現。
實際上真正屬于關羽的印章究竟存在不存在?如果有,是否已被發現?現在還是個未知數。《三國演義》里說,曹操曾封關羽“漢壽亭侯”金印,關羽“掛印封金”,于是“過五關斬六將”,演繹出關羽智勇雙全的感人故事。既然關羽如此神奇,世人將其印章奉若寶物也就不足為怪了。
關公像
關中侯印
部曲將印
上一篇:翰墨趣談·傅山
下一篇:信札趣談·馮星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