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文斯敦生平簡介,利文斯敦歷史評價,利文斯敦怎么死的?
戴維·利文斯敦(DavidLivingstone,1813—1873),非洲近代歷史上著名的英國旅行家、探險家和傳教士。
利文斯敦于1813年3月19日生在英格蘭格拉斯哥附近布蘭太爾的一個勞動人民家庭。祖父原是農民,后破產流落到布蘭太爾,在紡織廠當工人。父親是裁縫鋪的學徒,以后靠販賣茶葉來養活全家。利文斯敦家庭人口眾多,經濟困難。他10歲被迫停學,到紡織廠當童工,掙點微薄工資貼補家用。利文斯敦從小刻苦好學,每天干完十幾個小時的活還到業余學校學習。利文斯敦的父母親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他從小也受基督教的教育,立志當一名傳教士。那時,他也學習醫學,想用自己的力量,從精神和醫療兩方面為解救人類的苦難服務。1838年,他參加了倫敦宣教會,不久被派往非洲南部。
1840年12月,利文斯敦離開英國。翌年3月到達南非開普敦,后經東海岸的伊麗莎白港到達倫敦宣教會在南非最北面的傳教站庫魯曼。利文斯敦是帶著強烈的宗教熱情去非洲的。在開普敦或庫魯曼,他見到早先到達那些地方的傳教士們遠離非洲群眾,住在寬敞舒適的房屋里,過著富裕的生活。有的結成宗派,為了財富,互相勾心斗角;有的經營商業,販賣象牙和金砂等,獲取暴利;有的從非洲人那里騙取土地,分片出租,收取地租等等。對此,他深感憤怒。他在到達庫魯曼后的兩個月時間里,足跡遍及北方250英里內的全部非洲人部落。以后,他始終保持著同非洲人的聯系。1845年,利文斯敦同英國在南非的著名傳教士羅伯特·莫法特的女兒結婚。以后,利文斯敦同他的妻子免費替非洲人治療當地很常見的腸胃病、風濕癥、眼炎等疾病;開辦學校,讓非洲人兒童受教育;向非洲人介紹先進的生產技能和經驗,如挖水渠灌溉土地,向非洲人傳授種植優良品種的農作物等等。同時他重視向非洲人學習語言知識,了解他們的風俗習慣。
在非洲,利文斯敦親眼看到了奴隸貿易所帶來的嚴重災難。十九世紀中葉,葡萄牙和美國的奴隸販子還繼續進行著奴隸貿易,甚至把掠奴的范圍擴大到東非,深入中南非內地。歐洲人販賣“黑奴”都是通過當地非洲人酋長和奴隸販子實現的。部落戰爭成為掠奴戰爭,戰俘被淪為奴隸,致使人口大量逃亡,田地到處荒蕪。對于這種販賣奴隸的勾當,利文斯敦表示不平和義憤,決心要“用全部的力量去撲滅它”。
利文斯敦認為,只要堅持傳教和進行“合法貿易”,就可以根絕奴隸買賣。他企圖通過傳播基督福音,喚醒非洲人的“良智”,啟發他們對同胞的熱愛,自動停止部落間的掠奴暴行。他竭力鼓勵英國商人來非洲內地,用歐洲工業品正當地交換非洲人的象牙、獸皮和黃金等產品,以此來排斥歐洲奴隸販子的活動。為了進行傳教和合法貿易,利文斯敦進行地理考察,以找尋一條從沿海進入中南非腹地的道路,選擇適宜建立傳教站和商站的地方。從此,利文斯敦在非洲從單純地傳教轉向地理考察和探險活動。
從1852年4月起,利文斯敦開始進行第一次地理考察旅行。為了全力投入地理考察,他同妻子和四個孩子一起來到開普敦,送他們上船回英國去。然后他從開普敦出發,經庫魯曼到達贊比西河,得到當地酋長的支持,派遣非洲人充當他的腳力,伴同他一起向西海岸進發。1854年5月,利文斯敦一行到達葡萄牙殖民當局統治下的羅安達(今安哥拉首都)。事實證明,這條通向西海岸的道路交通阻塞、疫病猖獗,不便進行商業和傳教活動。不久,他們又沿原路折回,順贊比西河而下,向東海岸找尋通道。利文斯敦一行終于在1856年5月到達葡萄牙統治下的東非海岸城市克利馬內。在利文斯敦橫貫整個非洲大陸的旅行中,所經地區都受到葡萄牙奴隸販子的肆虐,目睹了他們令人發指的暴行。他通過向英國私人通信或向倫敦宣教會匯報工作情況的辦法,向外界進行揭發和無情的抨擊。同時,他也通報了所掌握到的當地資源、農業原料、人民生活和風俗習慣等方面情況,要求英國商人和傳教士去那里“開發”、“擴展事業”。1856年12月,他回到了英國。
利文斯敦穿過非洲大陸,勘察贊比西河流域取得成功的消息,早在他到達倫敦之前已經在英國流傳開來,轟動了整個社會。利文斯敦從一個不知名的傳教士成了資產階級心目中的“英雄”。此時,英國的產業革命已趨于完成階段,英國成了世界首屈一指的資本主義強國。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英國資產階級迫切要求擴大海外的原料基地和商品市場。在資產階級看來,把非洲人留在當地作為勞動力,既可以生產英國所需要的原料和農產品,又可以成為英國商品的消費者。利文斯敦在非洲的活動客觀上迎合了英國資產階級的需要,因此得到了英國政府的贊賞和鼓勵。
利文斯敦在英國受到極其熱烈的歡迎。皇家地理學會授與他學會的最高榮譽——金質勛章。英國的最高學府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分別授與他哲學博士的學位。他在英國寫的《在南非的傳教旅行和考察工作》一書暢銷一時,風行全國。當利文斯敦決定在非洲進行第二次地理考察,進一步了解贊比西河下游地區,以便在那里開展商業貿易和建立傳教站時,得到了英國政府的大力支持。英國首相帕麥斯頓十分重視利文斯敦在非洲的活動。外交大臣克萊林登在接見利文斯敦時,表示對考察隊所需要的裝備都給予滿足。財政大臣提供5千英鎊作為購置考察隊裝備之用。利文斯敦還得到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的召見,聽取他去非洲活動的計劃。
1858年初,利文斯敦被英國政府任命為駐克利馬內的領事,其目的是為了便于“促使商業和文明的傳播”。同時替他配備了6名助手。利文斯敦從此中斷了同倫敦宣教會的聯系。英國政府每年供給他500英鎊的薪金。
利文斯敦滿心希望在英國政府的支持下實現他在非洲的計劃。回英國期間,他先后作的數十次講演和發表的著作中,都呼吁英國和國際輿論“關心非洲”,譴責正在非洲發生的“滅絕人性的暴行”,強調必須把合法貿易和基督教文明帶到非洲去。利文斯敦在劍橋大學發表的演說中,明確地說:“我將回到非洲去,為基督教開辟一條寬闊的道路。你們可要完成由我開創的事業。”他要求跟他去非洲的傳教士必須“熱情”、“虔誠”,反對任何人以傳教為名撈取財富過享樂的生活。他要求跟他去非洲的助手對非洲人“永遠說仁慈的話,做仁慈的事”,并規定他們要教育非洲人經營農業,向非洲人傳授技術,在非洲人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傳播基督教教義。
1858年,利文斯敦率領的考察隊在非洲進行第二次考察旅行。他們溯贊比西河而上,考察了尼亞薩湖(今馬拉維湖)及其周圍地區,還到達今坦桑尼亞和莫桑比克交界的魯伍馬河流域。在考察過程中,他的6名助手中有4人因受不了他的管束而先后離去。他發現奴隸販子們活動的地區,東起印度洋海岸,西達剛果河(今扎伊爾河)上游地區,已開辟一條從內地經過尼亞薩湖到達海岸的販奴路線。奴隸買賣越來越猖獗。兩年前,利文斯敦經過的希雷河流域還是很富庶的地方,如今由于掠奪奴隸而不斷發生仇殺,處于一片恐怖之中。素稱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太特地區,也因奴隸買賣的緣故,田園荒蕪,經濟崩潰,尸橫遍野。利文斯敦也發現奴隸販子們利用他在非洲人中的影響,自稱是“醫生(指利文斯敦)的人”,欺騙當地的非洲人,乘機搶劫人口,賣為奴隸;還有的奴隸販子緊跟著利文斯敦考察隊的足跡深入非洲內地,擴大奴隸買賣的范圍。看到這種情況,利文斯敦哀嘆道:“我們走過的地方,過去是葡萄牙人不敢通過的路線,現在他們也跟著來了。我們做了不愿意做的擴散奴隸貿易的工具。”利文斯敦把他掌握的奴隸販子們的種種罪證,向外界一一予以披露。他還介紹了這些地區的資源和種植棉花等經濟作物的可能性,以吸引英國國內的商人。
當時的贊比西河下游地區是東非奴隸貿易的一個中心,每年有數萬非洲人從這里被轉運出去。葡萄牙奴隸販子從內地廉價購買奴隸,到達沿海后高價出售,獲利20倍左右。此外,他們從象牙貿易中也可以獲取雙倍的利潤。贊比西河流域被葡萄牙殖民當局視為禁臠,自然對利文斯敦的活動表示強烈的反對。
英國政府害怕由于利文斯敦在非洲的活動而損害了它同葡萄牙在國際事務中的同盟關系,遂于1863年7月命令他停止考察活動,撤回英國。利文斯敦受到沉重的打擊。早在1860年,他的妻子來非洲探望他,結果病死于舒潘加,使他精神上深受打擊。他盼望用地理考察的成果來安慰自己,現在又落空了。1864年,他被迫舉債,湊足盤纏返回英國。
利文斯敦回國后,向英國首相帕麥斯頓面述非洲奴隸貿易的狀況及其嚴重后果,希望英國政府支持他的活動。他還寫了一本書,名為《贊比西河及其支流探險記》,集中地揭露了奴隸制度的罪惡和葡萄牙奴隸貿易的丑聞。
利文斯敦的這些活動,并沒有引起英國政府的重視。他郁郁不得志,但仍堅持去實現自己的目標。他決定第三次去非洲進行地理考察旅行,打算了解中非的水系、剛果河的源流以及尼羅河的起源等問題。利文斯敦認定這些地方也是東非奴隸貿易的起源地,希望在那里找到一條進行“合法貿易”的道路,使得奴隸貿易歸于消滅。
1866年初,利文斯敦到達桑給巴爾。他組織了一支幾十人的隊伍(其中沒有歐洲人),從坦噶尼喀(今坦桑尼亞大陸部分)沿海出發,越過魯伍馬河,繞道尼亞薩湖南端到達坦噶尼喀湖,相繼勘察了姆韋魯湖、班韋烏盧湖。1869年3月,利文斯敦到達坦噶尼喀湖東邊的烏季季。這時,他們的給養已經中斷,利文斯敦本人貧病交加,身體十分虛弱。但他繼續向西北方向勘察,歷時兩年,最遠到達剛果河上游地區,證實了那些地區受到奴隸貿易的嚴重損害。1871年10月,他又折回烏季季。這時,歐洲已經有三年多時間得不到利文斯敦的消息了。《紐約先驅報》記者亨利·斯坦利受雇去非洲調查利文斯敦的下落。正好利文斯敦回到烏季季后的第五天,他們在那里會面了。利文斯敦得到了外界的消息和必需的糧食、藥物。他們兩人又向坦噶尼喀湖北端考察了一陣。利文斯敦拒絕同斯坦利一起返回歐洲,要繼續完成考察的任務。斯坦利回去后向歐洲和美國發布了利文斯敦的消息。后來他專門寫了一本書,名為《我是怎樣找到利文斯敦的》。利文斯敦繼續在姆韋魯湖、班韋烏盧湖周圍地區考察了一年多時間,這時他已經體力衰竭,重病纏身。他最后抵達今日贊比亞中部的奇坦博村,于1873年5月1日在這里逝世,終年60歲。
利文斯敦死后,以蘇西和丘馬為首隨同考察的非洲人替他料理后事,把他的心臟埋葬在奇坦博村子里的一棵樹下,把他的遺體進行處置后隨同遺物一齊運往海岸。他們從非洲內地跋涉一千多英里,在1874年2月到達巴加莫約(今坦桑坦尼境內)。不久,將遺體運回英國。4月18日,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為他舉行了葬禮。
利文斯敦一生的主要活動在非洲。他反對并要求終止罪惡的奴隸貿易,反對種族歧視,這些無疑是正確的。但他沒有找到奴隸貿易的真正根源,更不可能找到制止奴隸貿易的正確途徑。他所提倡和實踐的傳教和“合法貿易”,在客觀上幫了英國殖民侵略的忙。他在非洲搜集到的大量地理、經濟、文化、歷史和風俗習慣等等方面有科學價值的資料,也被殖民侵略者所利用了。因此,他的地理考察活動為英國后來在非洲擴大殖民侵略開辟了道路。
本文由謀略學網整理發布,若轉載本篇文章,請保留本文出處與鏈接。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602.html
上一篇:利奧波德二世生平簡介,利奧波德二世歷史評價,利奧波德二世怎么死的?
下一篇:勞合-喬治生平簡介,勞合-喬治歷史評價,勞合-喬治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