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趣談·傅山
《傅山》:傅山(1607—1684),清代書法家。字青主,山西陽曲人。明諸生,讀書過目成誦,博通經史諸子和佛道之學。又精醫術。明亡后,衣朱衣,居土穴中,養母,號 “朱衣道人”。康熙十八年(1679),當道迫就博學鴻詞科之薦,托病拒不入京城,終以老病放還。尤精書畫,提出 “四寧四毋” 之說,即 “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對后世書壇影響較大。清郭尚先《勞堅館題跋》評曰: “先生學問老節,為國初第一流人物,世爭重其分隸,然行草生氣郁勃,更為殊觀。” 馬宗霍《霎岳樓筆談》評曰: “青主隸書,論者謂怪過而近于俗,然草書則宕逸渾脫,可與石齋(黃道周)覺斯(王鐸)伯仲。” 傳世書跡有《丹楓閣記》、《草書詩軸》、《孟浩然詩卷》、《五言律詩軸》、《五言詩四條屏》等。
一字之師
傅山像
傅山有個好友要過60大壽,邀請他為自己寫一幅一筆寫成的五斗大的“壽”字。眼看快到期了,卻不見傅山動筆。朋友本想催問,但轉念一想: 傅先生可能想當場表演。于是就打住了。誰曾想做壽那天,傅山竟領著一個叫花子老頭,來到大廳。眾人倍感驚訝,正不明所以,卻見傅山當場禮拜這個老頭為師,并讓其寫一筆“壽”字。老人不慌不忙,一揮而就,寫出了一個五斗大的“壽”字,雄厚壯觀,氣象巍峨,贏得一片贊揚。
這里的疑問是,傅山為什么會請這個叫化子老頭來寫這個五斗大的“壽”字呢?
原來傅山一直為朋友的苛刻要求而發愁,以至有點郁郁寡歡,但還是勤力思考解決之法。這天他去“難老泉”邊散步,暮色中看見一個衣衫襤褸的老者,用一根木棍纏著布條,蘸著水在地上畫著什么,走近一看原來是在寫“壽”字。他心下一動,立刻請老人為他寫幅字。老人卻說他只會寫“壽”字。傅山仔細一問,才知這個孤老從小討飯,他看見有錢人家做壽時總要擺上一個很大的“壽”字,所以他每天肚子餓了就反復寫這個字。直練了50多年,現在已經將“壽”字練得爐火純青。傅山甚為佩服,于是拜老者為“一字之師”。這才有了前面他領著叫花子老人為朋友寫“壽”字的故事。
《丹楓閣記》 (局部) 清 傅山
上一篇:信札趣談·傅增湘
下一篇:印章趣談·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