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單》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縱觀我國古代戰史,在國家處于生死存亡之際,由于廣施謀略,取得決定性的作戰勝利而光復河山的戰例,大概要以戰國時齊國的即墨戰役最為典型了。而寫下即墨戰役這光輝一頁的就是田單。
多 智 習 兵
田單是齊國臨菑(今山東臨淄東北)人,齊國田氏王族的旁支親屬。齊湣王時在國都臨菑當過小官,默默無聞,不為人們所嘗識。
周赧王元年(前314年),燕國發生內亂。齊宣王乘機派兵攻燕,攻占了燕國都城薊(今北京西),殺了燕王噲,并縱兵燒殺擄掠。燕國人民對于齊軍的暴行深惡痛絕,諸侯列國也表示反對,準備出兵干涉,這才迫使齊軍匆匆立燕太子平為王(即燕昭王),匆匆撤退。從此齊國與燕國的關系徹底破裂,形同水火。
二十八年后,即前284年,燕國君臣決定利用經過長期積蓄和發展起來的雄厚力量,報齊破國之仇。因此派上將軍樂毅,聯合趙、楚、魏、韓、秦五國聯軍大舉伐齊。濟西(古濟水以西,今山東高唐、聊城一帶)一戰,大敗齊軍主力,齊湣王敗走莒(今山東莒縣)城。這時,韓、秦二國軍隊撤回國內,魏軍南攻宋地,趙軍北取河間。樂毅不顧謀士勸阻,決定依靠燕軍自己的力量,兵分五路,繼續進攻。半年之內先后攻占齊國七十余城。
當燕軍攻占臨菑之前,田單退往安平(今山東臨淄東北)。他預先叫宗族的人把車軸伸出的部分鋸掉,并在軸頭包上鐵皮。當安平被攻陷后,齊國人爭相逃命,因路窄車多,多因長車軸撞斷,車輪脫落,被燕軍俘虜。唯有田單的族人,因車軸短又包以鐵皮,得以順利逃到了即墨(今山東即墨北)。這件事,顯示了田單的聰明才智。
燕軍攻克安平后,又長驅直入,圍攻莒城。這時,齊湣王已被楚軍殺死。原來,在燕軍攻克臨菑時,楚頃襄王為了搶占齊地,以救齊為名,派淖齒率兵入齊。齊湣王想借楚軍力量抵抗燕軍,遂委淖齒為相。不料湣王剛退至莒地即被淖齒所殺。次年,齊臣王孫賈等又尋機殺了楚將淖齒,擁立湣王之子為王(即齊襄王)。齊襄王號召民眾守莒抗燕,保衛齊國。
樂毅久攻莒城不下,只得重新調整部署,留右軍和前軍繼續攻莒,親率左軍和后軍東攻即墨。即墨是齊國的較大城邑,有“三里之城,五里之郭”①,城池堅固,財貨富足,具備一定的防守條件。即墨軍民依托堅城頑強抗敵,在守城大夫不幸戰死后,共推田單擔任指揮。他們都信任地說: “安平之戰,田單宗人以鐵籠(籠即車軸頭)得全,是多智習兵(富于智慧熟悉軍事)”②。于是田單欣然受命,被 “立以為將軍”③,承擔起領導即墨軍民抗燕的大任。
即 墨 抗 敵
田單受任后,仔細分析了戰場形勢,認為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若要從根本上扭轉戰局,必須設法改變兩軍力量對比,使齊軍戰斗力由弱變強,燕軍由強變弱。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調整防御部署,激發軍民斗志。他不僅以身作則,將自己的妻妾編到守城隊伍中,以增強防御力量,而且還拿出個人資財犒賞軍士。這就樹立了威信,爭取了民心,為堅守即墨創造了條件。
第二,用反間計去掉樂毅。燕將軍樂毅有勇有謀,熟悉韜略。這次率軍攻齊,他嚴格約束軍隊,禁止擄掠,并注意減輕賦稅,廢除齊湣王的殘暴法令,籠絡齊國權貴人物。所以燕軍攻齊,如入無人之境,連連告捷。因此,齊國要想保住即墨,戰勝燕軍,必須先除掉樂毅。
恰巧,這時燕昭王死,惠王繼位。燕惠王在做太子時就對樂毅不滿。田單了解到這一情況,便決定采取反間計。他派人到燕國散布謠言說: “齊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樂毅與燕新王有隙,畏誅而不敢歸,以伐齊為名,實欲連兵南面王齊。齊人未附,故且緩攻即墨以待其事,齊人所懼,唯恐他將之來,即墨殘矣。”①燕惠王本來就對樂毅遲遲未攻下莒城和即墨有懷疑,聽到樂毅想在齊國稱王的風言便信以為真,于是派騎劫代替樂毅統兵。樂毅怕遭不測,回到故鄉趙國去了。樂毅一走,不僅使田單少了一個勁敵,而且燕軍既對樂毅革職抱不平,又對騎劫的無能懷不滿,因而軍心渙散,戰斗力大為減弱。
第三,謊稱神人相助,鼓勵民心士氣。為了堅定即墨軍民的抗敵信心,進一步削弱燕軍斗志,田單讓城內軍民每餐都要先端飯到戶外祭祀祖先。這樣一來,招引了許多飛鳥在城上空盤旋,又飛進城內吃食,這一現象很使燕軍奇怪,以為城內糧足神佑。于是田單說: “這是神來保護我們” ,并令人宣揚說:“將要有神人當我們的軍師”。一個士兵聽到后,便說: “我可以當軍師嗎?”田單看他機靈,便鄭重其事地拜他為“神師”。以后每次下令,田單都說是神師的指示。即墨軍民以為真有天神助戰,更加斗志昂揚; 而燕軍聽到這個消息卻膽戰心驚。
第四,誘使燕軍行暴,激勵軍民同仇敵愾之心。田單派人向燕軍說: “我們特別畏懼燕軍捉到我們士兵后,割掉鼻子,并把他們放在隊伍前面進攻我們,若那樣,即墨必定守不住了”。愚蠢的騎劫信以為真,居然把俘虜都割去鼻子。齊軍看到,異常憤慨,都表示要死守城池,唯恐被敵捉去。
田單又派人到燕軍中說: “齊軍最怕燕軍挖其城外祖墳。”騎劫再次中計,派人掘開齊人祖墳,焚燒尸骨。即墨軍民從城上望見這種情景,無不咬牙切齒,紛紛要求同燕軍決一死戰。
大 擺 火牛 陣
田單采取的種種措施,迭獲成功,使齊燕兩軍的戰斗力發生了顯著變化。齊軍情緒激昂,士氣高漲,燕軍意志消沉,士氣沮喪。田單看到反攻的條件基本成熟了,反攻的時機已經到來,于是加緊進行反攻的準備工作。他首先將全部軍隊隱蔽起來,讓老人婦女登城守衛; 又將民間黃金收集一處,命城內富豪送與燕將,說: “即墨馬上就要投降,請到時不要傷害家室妻妾。”騎劫見守城的都是老弱婦幼,認為齊軍將士傷亡殆盡,已無作戰能力,遂對齊人投降的宣傳確信不疑; “燕軍皆呼萬歲”,一心等待受降,因而放松了警戒。
燕軍解除了思想武裝,齊軍卻在秣馬厲兵。田單不斷激勵將士們說: “我們沒有別的出路了! 國家危亡在旦夕! 今日只好拼死一戰了! 戰有勝負,不死則降,我們將要作出選擇! ”①聽了田單的講話,即墨軍民勇氣倍增。“將軍有死之心,士卒無生之氣” ,將士 “莫不揮泣奮臂而欲戰”。①田單見反攻的時機已經成熟,于是在城內收集了一千多頭牛,在牛身上披上繪著五彩龍紋的外衣,在牛角綁上鋒利的尖刀,又在牛尾捆好浸過油脂的葦草,并在城腳挖了幾十個洞,通到城外,又挑選五千名勇士,扮成鬼神模樣。一切準備就緒后,在一天夜里,田單下令點燃牛尾上的葦草,于是著火受驚的一千多頭牛穿越城洞,向燕軍狂奔猛沖。五千名勇士跟隨沖殺,全城人也都敲打銅器吶喊助威。頓時,即墨城外火光沖天,殺聲震地。燕軍將士從睡夢中驚醒,疑是天兵天將從天而降,都哭天喊地,倉皇奔逃,騎劫也在混亂中被殺。
田單乘勝追擊,勢不可擋。敵占區齊民也群起響應,協助田單作戰。齊軍越戰越勇,勢如卷席,一鼓作氣將失去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復。
田單剛把敵人趕出齊國,立即將齊襄王由莒迎回臨菑,恢復朝政。齊襄王封田單為安平君,旋拜為齊相。
重 振 軍 威
田單雖成為齊國第一功臣,但他不恃功驕傲,仍盡心盡力地幫助齊襄王處理朝政,致力于恢復民生,富國強兵。然而,齊襄王卻是個心胸狹窄的人。他終日憂慮重重,唯恐德高望重、戰功累累的田單有一天會篡奪王位。一次,田單因事渡淄水,見一老人趟水過河,上岸后因寒冷而瑟縮一團,便立即脫下自己的衣服給老人穿上。齊襄王聽到此事,非常不快地說:“田單之施于人,以取我國乎? 不早圖,恐后之變也! ”②還有一次,由田單推薦給齊襄王的貂勃,奉命出使楚國,被楚王留住款待,數月不返。襄王身旁的九個佞臣乘機誣陷田單,說他“內撫百姓,外懷戎翟①”,“其志欲為不善。”②在佞臣挑唆下,齊襄王認為楚王是看在田單的面上才隆重接待貂勃,于是對田單更加嫉惡如仇,極欲除之。田單見狀不知所措,朝見襄王時,不得不 “免冠、徒跣、肉袒而進,”③以示赤誠之心。貂勃返國后,知道了這件事,激憤地對齊襄王說:“在燕人興師襲齊的時候,大王棄國逃走,唯安平君 ‘以惴惴即墨三里之城,五里之郭,敝卒七千人,禽(擒)其司馬(即騎劫)而反(返)千里之齊,安平君之功也’ ,如果那時安平君據臨菑而自立為王,誰能阻攔得了?但他沒那樣做,而是迎大王您恢復王位,表明他根本沒有稱王的野心,您憑什么去懷疑他呢? ”④齊襄王聞言,恍然大悟,于是殺掉佞臣,加封田單采邑萬戶,對其信任如初。
軍事史上常有這種現象: 無論怎樣天才的軍事家,他如果在成名以后貪圖安逸,不求進取,那么在新的戰爭到來時,都不免成為束手無策的敗軍之將。田單就有這樣的經歷。田單為相以后,隨著社會地位的提高,生活的富有和安逸,他的進取精神大為減弱,軍事指揮能力也逐日下降了。一次,齊襄王命田單將兵攻狄(在今山東博興西北)。行前,田單去拜訪魯仲連。魯仲連說: “將軍攻狄,不能下也。” 田單一聽生氣地說: “臣以即墨破亡余卒破萬乘之燕,復齊之墟,今攻狄而不下,何也? ”⑤遂不辭而去。果然不出魯仲連所料,田單攻狄“三月不克”。他不得不回來向魯仲連請教。魯仲連說: “將軍在即墨時,坐則織蕢(盛土用的草包),立則仗鍤(掘土工具),……現在將軍既擁有萬戶采邑,又有游樂之所,黃金玉帶榮耀國內,有生活之樂,無必死之心,所以打仗不能取勝”。魯仲連的快語直言,使田單猛然醒悟。他馬上振奮地說: “我過去的雄心壯志,又被先生激勵起來了。”第二天,田單又拿出了即墨之戰時的那種戰斗精神,冒著擂石箭雨,親自擂鼓助戰。在他帶領下,齊國將士勇猛進攻,終于攻占了狄城。
周赧王五十年(前265年),秦軍攻趙,田單奉命率軍救趙,打退了秦軍。接著,田單又指揮趙軍攻打燕國和韓國,連下數城,為趙國開拓了疆土。趙王遂拜田單為趙相。
注釋
①② 《資治通鑒》卷四,周赧王三十六年。③ 《史記·田單列傳》。① 《資治通鑒》卷四,周赧王三十六年。① 原文見《資治通鑒》卷四,周赧王三十六年。①② 《資治通鑒》卷四,周赧王三十六年。① 翟(音di敵),通狄。戎翟,這里泛指別國。②③④⑤ 《資治通鑒》卷四,周赧王三十六年。
上一篇:《班超》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下一篇:《田單》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