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歇爾生平簡介,馬歇爾歷史評價,馬歇爾怎么死的?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AlfredMarshall,1842—1924),英國經濟學家,近代西方經濟學的主流派——新古典學派(劍橋學派)①的創始人。
馬歇爾于1842年7月26日出生在倫敦郊區。他的父親威廉·馬歇爾是英格蘭銀行的出納員。生性嚴厲,對家人專制。馬歇爾9歲時,被送到泰勒學校讀書,主要學希伯來文。馬歇爾被他父親強迫過度用功,身體瘦弱,有“蠟燭”的綽號。1861年,馬歇爾因學習成績優秀,按規定,有資格得到獎學金在牛津大學圣約翰學院學習。三年后有希望當研究生。這是他父親為他計劃的,將來當福音會教士的第一步。馬歇爾不愿走這條路,不愿到牛津埋葬在已死去的古代語言里。馬歇爾最喜歡的是數學,經常把幾何教科書藏在衣袋里,邊走路邊思考如何解題。幸好有一位好心的叔父,愿意借給他一些錢,使他能進劍橋大學學習數學。1865年他參加數學考試,評為第二名,因此立即被選拔為研究生。他提出自己要學分子物理學。這時,他曾短期去克利夫頓學院任數學教師,在那里認識一些朋友。回到劍橋后經這些朋友的介紹,他加入小型學術團體“格羅特俱樂部”。格羅特是道德哲學教授,成員還有經濟學家亨利·西奇威克等人。馬歇爾受俱樂部影響,對哲學和神學發生濃厚興趣,放棄學物理的計劃。1868年馬歇爾以數學上的優異成績畢業于劍橋大學,留校任數學講師。但他的興趣卻逐漸轉向政治經濟學。
馬歇爾認為經濟問題解決后人的更高的官能才有條件發展。他曾說:“研究貧困的原因就是研究人類的一大部分墮落的原因”。人類社會進步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經濟學范圍內的事實和推論;就是這一點賦予經濟研究以主要的和最高的興趣”。人類社會進步主要決定于經濟。可見,馬歇爾有類似“衣食足而后知榮辱”的思想。馬歇爾想,要給現行社會狀況找理由頗不容易。有一個朋友常對他說:“啊!如果你懂政治經濟學,你就不會這樣說”。所以馬歇爾開始讀約翰·S·穆勒①1848年出版的《政治經濟學原理》,深受啟發。他利用假期訪問城市的貧民區,從這條街走到那條街,觀察最窮的工人們的生活,下決心盡可能徹底地研究經濟學。
1868年,馬歇爾抱著崇拜康德的心情訪問德國,在那里接觸到黑格爾的《歷史哲學》和羅歇等德國經濟學家的著作。回劍橋后被任為道德科學講師,講邏輯和邊沁②的倫理學。他慎于寫作,教學九年沒有發表什么東西。
這個時期,只要有長假期,馬歇爾就到國外游歷,特別是到阿爾卑斯山。他經常早晨六時起床,背著包步行兩三小時,然后坐下來讀書或思考問題。
1876年馬歇爾與瑪麗·佩利訂婚,她原是馬歇爾的學生,在紐漢學院任經濟學講師。1877年兩人結婚。他們合作寫作《工業經濟學》,于1879年出版。婚后,馬歇爾離開劍橋,到布里斯托爾任大學學院院長和政治經濟學教授。學院經費很少,而且馬歇爾婚后患腎結石,健康和精神都不好,遂于1881年辭職。夫婦兩人到意大利住了一年。1882年回到布里斯托爾,馬歇爾的健康狀況好轉,仍然擔任政治經濟學教授。1883—1884年,牛津大學聘請馬歇爾到貝里爾學院任研究員兼政治經濟學講師,為印度政府培養文官。1885年1月,馬歇爾受劍橋大學聘請任經濟學教授,直至1908年退休。
馬歇爾認真研究經濟理論是從1867年開始的。他用圖解方法研究經濟學,把微積分引入經濟學。用數學分析經濟問題最早起源于十七世紀末十八世紀初。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杰文斯①和瓦爾拉的著作出版后,逐漸形成了數理經濟學說。他們不僅提出了邊際效用論,即認為商品價值起源于它們的效用及滿足人的欲望能力,同時把邊際效用論同數學結合起來。杰文斯強調,經濟學必須是一門數學的科學,除邏輯方法之外,還必須運用數學方法。1900年,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第一版序言中說:“我漸漸重視這樣一個事實,我們對自然界的觀察,在精神世界和在物質世界一樣,與總量的關系少,而與增量的關系大,并且特別是一個東西的需求是一個連續函數,其‘邊際’增量在穩定的均衡中與生產成本的對應增量相等。如果沒有數學符號或圖解的幫助,在這一點上不容易得到對連續性的清晰而完全的印象”。該書出版后,數理經濟分析的方法更加流行,直至今天在資產階級經濟學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馬歇爾一直研究貨幣理論。他認為貨幣的價值是它的供求的函數。貨幣的需求是由“每個人愿以方便的形式保持的對商品的購買力存量”測量的。當公眾不信任一種通貨,不愿意保存它,物價就要上漲。兩國發行不能兌現的紙幣,其匯率決定于購買力平價。這個理論是李嘉圖首創的,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①用現代形式重新闡述,但是馬歇爾于1888年在金銀委員會作證時已提出這個理論,實比卡塞爾早。馬歇爾雖然使用了價值這一術語,但他以價格偷換了價值,價值就是價格,實際上取消了價值范疇。他還在1887年提出測量貨幣購買力的指數編制法。1885年馬歇爾認為就業所以不穩定,有一個原因是人們不知道將來幣值變化的情況。他建議政府按期公布黃金的購買力的變化情況。訂立各種合同的雙方如果愿意可在合同中規定,將來支付利息,清償貸款,支付租金,工資薪金等,均按照固定的購買力單位。馬歇爾認為普通復本位制事實上總是成為金銀交替本位制。他主張用紙幣流通,規定一根例如二千克的銀條和一根例如一百克的黃金為一組,政府始終按固定數額的紙幣買賣成組的金銀,稱為同位金屬本位制。他區分實際利息率和貨幣利息率,當貨幣價值波動時,這種區分有助于說明信用循環。他還闡述了貨幣供給增加后通過什么樣的因果鏈影響物價,以及貼現率的作用。
1890年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出版后,被資產階級經濟學界奉為經典,成為近代英美等國庸俗經濟學的基礎。本世紀三十年代后雖被凱恩斯主義代替,它的許多基本觀點至今對資產階級經濟學仍有很大影響,馬歇爾寫作此書的時期,正是英國經濟極盛時期,英國占有最富饒和面積最大的殖民地,倫敦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當時英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已開始向帝國主義過渡。隨著各國工人運動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各國無產階級政黨相繼建立。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正是適應資產階級反對工人運動和馬克思主義,論證資本主義制度和諧、穩定的需要而產生的。
決定價值的是需求還是生產成本,一直有爭論。古典政治經濟學認為生產成本,特別是勞動,是決定性的。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杰文斯等人貶低古典經濟學家,認為需求是決定性的。馬歇爾把供求比作剪刀的兩刃,在市場時期,供給量已成定局,需求是決定價格的主導力量。在短期,供給量能作小量調整,但設備廠房依舊,不能作大的調整。這時需求和供給都是決定價格的因素。在長期中,設備廠房可以增減,供給量可作大幅度調整,這時生產成本是決定性的。
馬歇爾雖然是首先研究邊際效用的學者之一,但是他不像奧地利學派那樣,認為一切經濟活動都是為了效用最大化,邊際效用是決定價值的主要因素。馬歇爾把邊際效用僅用于家庭消費的研究,他認為企業是為了貨幣收入最大化,不是為了效用最大化。同時他認為長期均衡價格決定于生產成本。與古典政治經濟學接近。
馬歇爾雖然使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但是依靠邊際和替代的概念,能和全部均衡聯系起來,不僅各種消費品,而且各種生產因素都有在邊際上互相替代的作用。它們還有互相補充的作用。
馬歇爾認為國民收入分配問題的實質是如何分割各生產要素的份額問題,他說:“國民收益是一國所有生產要素的純產品總量,同時又是支付這些要素的唯一源泉:它分為勞動工資、資本利息和土地及生產上具有級差優勢的生產者剩余或地租。勞動者的工資是勞動的純產品和勞動的生產成本二方面的均衡,資本家已向工人支付了工人所應得到的一切,工資是勞動的全部報酬,不存在剝削問題。因此,工人想要提高工資必須想辦法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不是靠罷工。馬歇爾完全掩蓋了剩余價值的存在。為了宣揚這一理論,他把“社會達爾文主義”引進經濟學。他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同生物界的發展相同,只有漸進,沒有飛躍。他說:“經濟進化是漸進的。……它的前進運動決不是突然的”。
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壟斷理論,他已看到壟斷正在代替自由競爭,對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生活有重大影響。他說:“壟斷組織之間的沖突和聯合在現代經濟學中起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中提出的壟斷理論只是一個梗概。他在1919年出版的《工業與貿易》一書中進一步發揮了這一思想。馬歇爾混淆“競爭”和“壟斷”的界限,認為它們之間沒有原則的區別,而只有程度的不同。他說:“雖然壟斷和自由競爭在理論上是完全分開的,但是它們實際上以不易覺察的程度相互貫穿滲透著:在幾乎一切競爭的企業里,存在著壟斷的因素,而一切現代有實際意義的壟斷都是在不穩定的情況下保持他們的權力,如果他們忽視了直接和間接的競爭的可能性,他們很快就會失去這個權力”。馬歇爾認為壟斷企業比競爭企業的產量高,價格低,有利于整個社會和廣大勞動群眾,這是不符合事實的。在他看來,壟斷者并沒得到巨額的壟斷收入,而僅僅是在生產者之間、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壟斷與非壟斷者利益之間得到一種折中的調和利益。馬歇爾在理論上論述壟斷資本的同時,具體結合英國經濟現狀提出發展壟斷資本的問題。當時,美國、德國等帝國主義國家的經濟迅速發展已動搖了英國十九世紀所取得的“世界工場”的地位。他說,抑制或反對壟斷資本的發展不利于英國的發展,“建設性的競爭和聯合優于破壞性的競爭和聯合。……如果英國的企業追隨美國擴大規模,它將會富強起來;但是如果它在任何方面有所松懈,它就要從高處很快地跌落下來”。
資產階級經濟學界稱馬歇爾是“新古典派”的代表,即認為他繼承和發展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實際上,他只是繼承和發展了以約翰·穆勒為代表的英國庸俗經濟學,而背離了以李嘉圖為代表的英國真正的古典政治經濟學。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初版序言中說:“借助于我們自己時代的著作,并且關系到我們自己時代的新問題,本書打算對舊的學說加以新的解釋”。馬歇爾綜合英國各派庸俗經濟學說,建立了以折中主義為特點的庸俗經濟學體系。
1908年,馬歇爾退休。退休后,他建立了一個經濟學小圖書館,借書給大學生,同時還創立一種三年評一次的經濟學論文獎金,鼓勵年青學者進行創造性研究。1924年,馬歇爾病故。臨終前他立下遺囑,決定把經濟學圖書館和大部分房地產以及著作權的未來收入都捐獻給劍橋大學。
本文由謀略學網整理發布,若轉載本篇文章,請保留本文出處與鏈接。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818.html
上一篇:馬林科夫生平簡介,馬林科夫歷史評價,馬林科夫怎么死的?
下一篇:馬特爾生平簡介,馬特爾歷史評價,馬特爾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