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天培》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字仲因,號滋圃。江蘇山陽(今淮安縣)人。行伍出身,初任太湖營水師副將。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護送一百四十余船漕米至天津,勝利完成任務,遷蘇松鎮總兵。十三年(公元1833年),署江南提督。
時英國向中國強行傾銷鴉片,由于廣東水師提督李增階疏于防守,英國武裝船只直接闖入廣州內河。清廷為加強廣東沿海防,以天培代之。
天培受命,只身前往。及至,巡示沿海要塞,增修虎門、南山、橫檔(均在今廣東東莞縣西南珠江之口)諸炮臺,鑄重六千斤大炮四十座;訓練水師。
英國人本性不改,以強大艦隊作后盾,繼續向中國輸入鴉片。此舉,不但危及中國人健康,腐蝕人們意志,且導致白銀大量外流(年達幾千萬兩),危及社會經濟。有識之士紛紛上書,建議禁煙。十八年(公元1838年)十一月,道光接受禁煙派主張,以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節制廣東水師,主持禁煙。
次年正月,則徐至廣州,嚴厲禁煙。天培全力偵緝,繳獲鴉片二百三十余萬斤,于虎門海灘銷毀。英國以為中國可欺,及得到銷煙消息,竟以此為借口,叫囂發動侵華戰爭。戰爭迫在眉捷,天培以橫檔山前海面較狹,乃鑄巨大鐵索橫系之二重,阻敵船不能過。自是,則徐倚天培如左右手。天培常駐沙角,督水師操練。
九月,英二艦至穿鼻洋,阻商船進入珠江,并向清軍挑釁。天培挺立桅桿前,拔刀督戰,退者立斬;有擊中英船者,立予重賞。在天培堅決抵抗下,敵紛紛落海,乃退。十月,英以巨艦從正面發起攻擊,以小舟載兵從側面乘潮撲岸,被殲之于山岡。天培為抗擊英國更大進攻,乃調集水陸兵守山梁。英軍乘夜來犯,清軍各路大炮齊發,英軍驚慌失措,燈火皆滅,自相撞擊。次日,復有英二艦潛進,隨者十數。清軍復擊之,毀其頭艦,余艦皆逃至公海。
二十年(公元1840年)六月四日,英軍轉攻廈門,被清軍擊退。攻定海,陷之,搶掠沿海五十余城,殺人數千。七月,英軍至天津,要挾清廷。道光懼,復書英軍:“禁煙措置失當”,“必當逐細查明,重治其罪?!绷T林則徐,以直隸總督琦善代之。琦善至廣州,撤海防,散水師,屈膝以求和。而英要價增高,以戰爭相威脅。十二月十五日,英軍突然向虎門外之沙角、大角炮臺發起攻擊。副將陳連升戰死,大角炮臺陷落,虎門危急。天培與總兵李廷鈺分守靖遠、威遠兩炮臺;天培請援,琦善僅遣兵二百。次年正月,英軍再一次發起進攻,天培遣將哭請增兵。琦善懼而不敢援,而遣使向英駐華商務監督義律讓步,許以開放廣州,割讓香港。雙方議定《穿鼻草約》。道光大怒,不予批準,下令逮捕琦善。
二月初六,英軍進攻橫檔、虎門兩炮臺。天培以外無援兵,眾寡懸殊,決心死守,以報國家;出私財以餉戰士,率部將麥廷章晝夜督戰。敵陷橫檔、永安兩炮臺后,即集中兵力攻虎門。戰斗異常激烈,雙方死傷慘重;天培負傷數十處,生命垂危,乃以印付仆人孫長慶,令速去。長慶以繩索從懸崖而下,得出,交印于總督,復至虎門,天培已死,半身被燒焦,負之以歸。同時壯烈犧牲之將士有四百余人。天培時年六十一。
天培忠于祖國,英勇抗擊英國侵略者之進攻,血染虎門,英勇殉國,可歌可泣,是中華民族之光榮和驕傲。歷史證明,任何一個智勇兼備之將帥,如果朝廷腐敗,上司昏庸,也是無能為力的。
上一篇:《兀良合臺》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下一篇:《關羽》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