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權》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柳公權》人物故事小傳
柳公權(公元778—865年)字誠懸,唐京兆華原(今陜西耀縣)人。官至太子少師。為唐代著名書法家。初學王羲之,又得力于顏真卿、歐陽詢,遂形成骨力道健,結構謹飭的自家風貌。與顏真卿并稱“顏柳”。碑刻有《玄秘塔碑》、《金剛經》、《神策軍碑》等。書跡有《送梨帖題跋》。
〔正 史〕
公權字誠懸。幼嗜學,十二能為辭賦。元和初,進士擢第,釋褐秘書省校書郎。李聽鎮夏州,辟為掌書記。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見,謂公權曰:“我于佛寺見卿筆跡,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遺,充翰林侍書學士,遷右補闕、司封員外郎。穆宗政僻①,嘗問公權筆何盡善,對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上改容,知其筆諫也。歷穆、敬、文三朝,侍書中禁。公綽在太原,致書于宰相李宗閔云:“家弟苦心辭藝,先朝以侍書見用,頗偕工祝②,心實恥之,乞換一散秩。”乃遷右司郎中,累換司封、兵部二郎中、弘文館學士。
文宗思之,復召侍書,遷諫議大夫。俄改中書舍人,充翰林書詔學士。每浴堂召對,繼燭見跋,語猶未盡,不欲取燭,宮人以蠟淚揉紙繼之。從幸未央宮苑中,駐輦謂公權曰:“我有一喜事,邊上衣賜,久不及時,今年二月給春衣訖。”公權前奉賀,上曰:“單賀未了,卿可賀我以詩。”宮人迫其口進,公權應聲曰:“去歲雖無戰,今年未得歸。皇恩何以報,春日得春衣。”上悅,激賞久之。便殿對六學士,上語及漢文恭儉,帝舉袂曰:此浣濯者三矣。”學士皆贊詠帝之儉德,唯公權無言,帝留而問之,對曰:“人主當進賢良,退不肖,納諫諍,明賞罰。服浣濯之衣,乃小節耳。”時周墀同對,為之股栗,公權辭氣不可奪。帝謂之曰:“極知舍人不合作諫議,以卿言事有諍臣風彩,卻授卿諫議大夫。”翌日降制,以諫議知制誥,學士如故。
開成三年,轉工部侍郎,充職。嘗入對,上謂曰:“近日外議如何?”公權對曰:“自郭旼除授邠寧,物儀頗有臧否。”帝曰:“旼是尚父之從子,太皇太后之季父,在官無過。自金吾大將授邠寧小鎮,何事議論耶?”公權曰:“以旼勛德,除鎮攸宜③。人情論議者,言旼進二女入宮,致此除拜,此信乎?”帝曰:“二女入宮參太后,非獻也。”公權曰:“瓜李之嫌,何以戶曉?”因引王珪諫太宗出廬江王妃故事,帝即令南內使張日華送二女還旼。公權忠言匡益,皆此類也。
累遷學士承旨。武宗即位,罷內職,授右散騎常侍。宰相崔珙用為集賢學士、判院事。李德裕素待公權厚,及為珙奏薦,頗不悅,左授太子詹事,改賓客。累遷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河東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復為左常侍、國子祭酒。歷工部尚書。咸通初,改太子少傅,改少師,居三品、二品班三十年。六年卒,贈太子太師,時年八十八。
公權初學王書,遍閱近代筆法,體勢勁媚,自成一家。當時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權手筆者,人以為不孝。外夷入貢,皆別署貨貝,曰此購柳書。上都西明寺《金剛經碑》備有鐘、王、歐、虞、褚、陸之體,尤為得意。文宗夏日與學士聯句,帝曰:“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公權續曰:“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時丁、袁五學士皆屬繼,帝獨諷公權兩句,曰:“辭清意足,不可多得。”乃令公權題于殿壁,字方圓五寸,帝視之嘆曰:“鐘、王復生,無以加焉!”
大中初,轉少師,中謝,宣宗召升殿,御前書三紙,軍容使西門季玄捧硯,樞密使崔巨源過筆。一紙真書十字,曰“衛夫人傳筆法于王右軍”;一紙行書十一字,曰“永禪師真草《千字文》得家法”;一紙草書八字,曰“謂語助者焉哉乎也。”賜錦彩、瓶盤等銀器,仍令自書謝狀,勿拘真行,帝尤奇惜之。
公權志耽書學,不能治生,為勛戚家碑版,問遺④歲時巨萬,多為主藏豎⑤海鷗、龍安所竊。別貯酒器杯盂一笥,緘滕如故,其器皆亡。訊海鷗,乃曰:“不測其亡。”公權哂曰:“銀杯羽化耳。”不復更言。所寶唯筆硯圖畫,自扃鐍⑥之。常評硯,以青州石未為第一,言墨易冷,絳州黑硯次之。尤精《左氏傳》、《國語》、《尚書》、《毛詩》、《莊子》。每說一義,必誦數紙。性曉音律,不好奏樂,常云:“聞樂令人驕怠故也。”
《舊唐書·柳公權傳》卷一六五
[注 釋]
①政僻:行政乖僻。②偕工祝:同占卜小吏沒有什么區別。工祝,掌管卜筮的官。③攸宜:所宜。④問遺:饋贈。⑤主藏豎:主管財物的奴仆。⑥扃鐍:加鎖。扃,箱柜上的插關。鐍,有舌的環。
[相關史料]
尚書與族孫璟,開成中,同在翰林,時稱大柳舍人、小柳舍人。自祖父郎中芳以來,奕世①以文學居清列。舍人在名場②淹屈,及擢第首冠諸生,當年宏詞登高科,十余年便掌綸誥,侍翰苑。性喜汲引后進,出其門者,名流大僚至多。以誠明待物,不妄然諾,士益附之。
趙璘《因話錄》卷三
〔注 釋〕
①奕世:一代接一代。②名場:指科舉的試院。
上一篇:《林普晴》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林普晴》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柳宗元》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柳宗元》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