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關于施政方針的討論。王指王道,王道就是仁政,即依靠制度的約束和道德教育使秩序穩定的治國方針;霸指霸道,即依靠武力或者暴力維護政治統治的方針。在儒者們的心目中,周朝的開國之君周文王是行王道的典型,他實行仁義,愛護民眾,民眾都愿意接受他的統治,最后推翻了商朝的統治。霸道的典型是春秋時代的幾位諸侯,如齊桓公、晉文公等,一般認為這樣的君主有五個,稱“春秋五霸”。這些君主依靠武力迫使其他諸侯服從他們的領導,他們的作法就被稱為霸道。儒學反對霸道而贊成王道,所以孟子、荀子等都羞于談論五霸的事跡。但事實上,國家不能不要暴力,所以儒學成為國家指導思想以后,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國家的統治者公開表明,自己的統治方針是交替使用王道和霸道。后來,王道事實上沒有實行過,它成為儒者心中可望而不可企及的理想目標。宋代儒者認為,從漢代到唐代,實行的都不是王道政治。清代儒者認為,從宋到明的政治,也不能算是王道政治。清代政治,也沒有人承認它是王道政治。
上一篇:玄圣
下一篇:理氣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