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楨》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楊維楨》人物故事小傳
楊維楨(公元1296—1370年)字廉夫,號鐵崖、東維子,明初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進士。元末曾任建德路總管府推官。晚年閑居松江。明太祖召修禮樂書志,敘例略定,即請歸。為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善詩,以擬古樂府見稱,風格奇詭,時號“鐵崖體”。工行、草書。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
〔正 史〕
楊維楨,字廉夫,山陰人。母李,夢月中金錢墜懷,而生維楨。少時,日記書數千言。父宏,筑樓鐵崖山中,繞樓植梅百株,聚書數萬卷,去其梯,俾誦讀樓上者五年,因自號“鐵崖”。元泰定四年成進士,署天臺尹,改錢清場鹽司令。狷直忤物,十年不調。會修遼、金、宋三史成,維楨著《正統辯》千余言,總裁官歐陽元功讀且嘆曰:“百年后,公論定于此矣。”薦之而不果,轉建德路總管府推官。擢江西儒學提舉,未上,會兵亂,避地富春山,徙錢塘。張士誠累招之,不赴,遣其弟士信咨訪之,因撰五論,具書復士誠,反復告以順逆成敗之說,士誠不能用也。又忤達識丞相,徙居松江之上,海內縉紳大夫與東南才俊之士,造門納履①無虛日。酒酣以往,筆墨橫飛。或戴華陽巾,披羽衣坐船屋上,吹鐵笛,作《梅花弄》。或呼侍兒歌《白雪》之辭,自倚鳳琶和之。賓客皆蹁躚起舞,以為神仙中人。
洪武二年,太祖召諸儒纂禮樂書,以維楨前朝老文學,遣翰林詹同奉幣詣門。維楨謝曰:“豈有老婦將就木,而再理嫁者邪?”明年,復遣有司敦促,賦《老客婦謠》一章進御,曰:“皇帝竭吾之能,不強吾所不能則可,否則有蹈海死耳。”帝許之,賜安車詣闕廷。留百有一十日,所纂敘例略定,即乞骸骨。帝成其志,仍給安車還山。史館胄監之士②祖帳西門外,宋濂贈之詩曰:“不受君王五色詔,白衣宣至白衣還”,蓋高之也。抵家卒,年七十五。
維楨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與永嘉李孝光、茅山張羽、錫山倪瓚、昆山顧瑛為詩文友,碧桃叟釋臻、知歸叟釋現、清容叟釋信為方外友。張雨稱其古樂府出入少陵、二李間,有曠世金石聲。宋濂稱其論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橫逸。詩震蕩陵厲,鬼設神施,尤號名家云。
維楨徙松江時,與華亭陸居仁及僑居錢惟善相倡和。惟善,字思復,錢塘人。至正元年,省試《羅剎江賦》,時鎖院三千人,獨惟善據枚乘《七發》辨錢塘江為曲江,由是得名,號曲江居士。官副提舉。張士誠據吳,遂不仕。居仁,字宅之,中泰定三年鄉試,隱居教授,自號云松野衲。兩人既歿,與維楨同葬干山,人目為三高士墓。
《明史·楊維楨傳》卷二八五
[注 釋]
①納履:猶言納步,留步。②胄監之士:繼續監修諸書的人士。胄,本指貴族的后代。此引申為接續。
[相關史料]
吾昆山顧瑛、無錫倪元鎮,俱以猗卓①之資,更挾才藻,風流豪賞,為東南之冠,而楊廉夫實主斯盟。倪繪事尤稱絕倫②。高皇帝征廉夫修《元史》,欲官之,廉夫作《老客婦謠》示不屈,乃放之歸。時危素太樸為弘文館③學士,方貴重。上一日聞履聲,問為誰,太仆率然曰:“老臣危素。”上不懌④曰:“吾以為文天祥耶?”謫佃臨濠死。人以定楊、危之優劣。
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六
當勝國時,法網寬,人不必仕宦。浙中每歲有詩社⑤,聘一二名宿如廉夫輩主之,刻其尤者為式。饒介之仕偽吳,求諸彥作《醉樵歌》,以張仲簡第一,季迪次之。贈仲簡黃金十兩,季迪白金三斤。后承平⑥久,張洪修撰每為人作一文,僅得五百錢。
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六
廉夫為元進士,仕奉訓大夫提舉建德路總管。嘗策蹇⑦視事,江南德之,歷升江西等處儒學提舉。會洪武⑧一統,應聘修史。抵京僅百日,遂謝病還云間。后臨革,撰《歸全堂記》,投筆曰:“九華伯招我,當往。”及逝,聞空中百人步履聲,詎⑨不怪哉?
顧起綸《國雅品》
張士誠據有吳中⑩,東南名士多往依之。不可致者,唯楊廉夫一人,士誠無以為計。一日,聞其來吳,使人要(11)于路,廉夫不得已,乃一至賓賢館中。時元主方以龍衣御酒賜士誠,士誠聞廉夫至,甚說,即命飲以御酒。酒未半,廉夫作詩云:“江南歲歲烽煙起,海上年年御酒來。如此烽煙如此酒,老夫懷抱幾時開?”士誠得詩,知廉夫不可屈,不強留也。
都穆《南濠詩話》
〔注 釋〕
①猗卓:為富商的通稱。②絕倫:無與倫比。③弘文館:唐武德四年門下省設修文館,九年改為弘文館。館置學士,掌管校正圖書、教授生徒,并參議朝廷制度禮儀的沿革。明洪武初,也曾設弘文館,不久即廢。④懌:高興。⑤詩社:詩人為吟詠而定期結聚的社用。⑥承平:太平,治平相承。⑦策蹇(jian):蹇,跛,行動遲緩,借喻為駑劣之馬。策蹇即鞭策駑鈍之馬。⑧洪武:明太祖年號,從公元1368—1398年。⑨詎:豈,難道。⑩吳中:今江蘇吳縣。(11)要:邀請。
上一篇:《楊慎》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楊慎》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楊芳妻龍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楊芳妻龍氏》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