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逞母宋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韋逞母宋氏》人物故事小傳
宋氏,東晉時人。籍貫不詳。出生儒學世家。因沒有兄弟,得以父親傳授“周禮學”。宋氏是一位好母親,貧困的生活條件下,白天打柴,晚上一邊紡織一邊教兒子學習,終于使兒子成才。宋氏更是一位難得的文化傳播者。當時天下戰(zhàn)亂頻繁,許多古代典籍失傳。正是由于宋氏的傳授,《周禮》及“周禮學”才得以流傳后世。
[正 史]
韋逞母宋氏,不知何郡人也,家世以儒學稱①。宋氏幼喪母,其父躬自養(yǎng)之。及長,授以《周官》②音義,謂之曰:“吾家世學《周官》,傳業(yè)相繼,此又周公③所制,經(jīng)紀典誥④,百官品物⑤,備于此矣。吾今無男可傳,汝可受之,勿令絕世。”屬⑥天下喪亂,宋氏諷誦不輟。
其后為石季龍徙之于山東⑦,宋氏與夫在徙中,推鹿車,背負父所授書,到冀州⑧,依膠東⑨富人程安壽,壽養(yǎng)護之 逞時年小,宋氏晝則樵采⑩,夜則教逞,然紡績無廢。壽每(11)嘆曰:“學家多士大夫,得無是乎(12)!”逞遂學成名立,仕苻堅為太常。堅嘗幸其太學,問博士(13)經(jīng)典,乃憫禮樂遺闕(14)。時博士盧壺對曰:“廢學既久,書傳零落,比年綴撰(15),正經(jīng)粗集,唯《周官禮注》未有其師。竊見太常韋逞母宋氏世學家女,傳其父業(yè),得《周官》音義,今年八十,視聽無闕(16),自非此母無可以傳授后生。”于是就宋氏家立講堂,置生員(17)百二十人,隔絳紗幔而受業(yè),號宋氏為宣文君,賜侍婢十人。《周官》學復行于世,時稱韋氏宋母焉。
《晉書·列女傳》卷九六
[注 釋]
①稱:謂稱名于世。②《周官》:記載周王朝時禮儀制度的書。因為與《尚書·周官篇》相混,故又稱《周官經(jīng)》。西漢末列為經(jīng)而屬于禮,故后世通稱《周禮》。又:表示意思更進一層。③周公:即東周時的姬旦。④經(jīng)紀典誥:綱常、法度。典誥:指典章詔令一類文字。⑤百官品物:泛稱各級官吏。此指官職制度。品物:猶萬物。⑥屬:通“矚”。⑦石季龍:指后趙皇帝石勒的侄子石虎,字季龍。史書上說他稱帝后發(fā)民眾至數(shù)十萬,荒游廢政,多所營繕,軍旅不息,百姓騷然。山東:指古時齊魯?shù)貐^(qū)。⑧冀州:指古“九州”之一,依《書·禹貢》載,相當今山西、河北二省全境,河南黃河以北和山東西北部、遼寧西南部一帶。⑨膠東:縣名。三國魏以膠東侯國改置,治所即今山東平度縣。⑩樵采:打柴。(11)每:經(jīng)常。(12)學家多士大夫,得無是乎:博學之家往往能培養(yǎng)出士大夫,難道不是這樣嗎?(13)博士:官名。源于戰(zhàn)國。秦與漢皆置之,掌通古今,并參預政事。至漢武帝時設五經(jīng)博士,置弟子員,自后博士專掌經(jīng)學傳授。(14)遺闕:遺失缺漏。(15)比年綴撰:近年。綴撰:猶編輯撰寫。(16)闕:損害。(17)生員:國學及州、縣學在學學生。科舉盛行后指經(jīng)本省各級考試取入府、州、縣學學習者,即俗稱之秀才。
上一篇:《韋誕》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韋誕》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顏師古》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顏師古》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