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盛妻尹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李玄盛妻尹氏》人物故事小傳
尹氏,東晉時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甘谷縣)人。十六國之西涼武昭王李玄盛的妻子。有見識有志節有謀略。兒子李士業繼父位后,將興戰事討伐鄰邦,她入情入理地分析了客觀形勢,勸阻兒子。兒子不聽勸阻,戰敗國亡之后,尹氏不卑不亢,對勝利者沒有半點奴顏屈膝。特別是晚年時,用計擺脫了沮渠家族對她的監視控制,得以和孫子們相聚共享天倫之樂。
〔正 史〕
涼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天水①冀人也。幼好學,清辯②有志節。初適扶風馬元正,元正卒,為玄盛繼室。以再醮之故,三年不言。撫前妻子逾于己生。玄盛之創業也,謨謀經略多所毗贊③,故西州④諺曰:“李、尹王敦煌。”
及玄盛薨,子士業嗣位,尊為太后。士業將攻沮渠蒙遜,尹氏謂士業曰:“汝新造之國,地狹人稀,靖⑤以守之猶懼其失,云何輕舉,窺冀非望⑥!蒙遜驍武,善用兵,汝非其敵。吾觀其數年已來有并兼之志,且天時人事似欲歸之。今國雖小,足以為政。知足不辱,道家明誡也。且先王臨薨,遺令殷勤⑦,志令汝曹⑧深慎兵戰,俟時而動。言猶在耳,奈何忘之!不如勉修德政,蓄力以觀之。彼若淫暴,人將歸汝;汝茍德之不建,事之無日矣。汝此行也,非唯師敗,國亦將亡。”士業不從,果為蒙遜所滅。
尹氏至姑臧,蒙遜引見勞⑨之,對曰:“李氏為胡所滅,知復何言!”或諫之曰:“母子命懸人手,奈何倨傲!且國敗子孫屠滅,何獨無悲?”尹氏曰:“興滅死生,理之大分,何為同凡人之事,起兒女之悲!吾一婦人,不能死亡⑩,豈憚斧鉞之禍(11),求為臣妾乎!若殺我者,吾之愿矣。”蒙遜嘉之。不誅,為子茂虔娉其女為妻。及魏氏以武威公主妻茂虔,尹氏及女遷居酒泉。既而女卒,撫之不哭,曰:“汝死晚矣!”沮渠無諱時鎮酒泉,每謂尹氏曰:“后諸孫在伊吾(12),后能去不(13)?”尹氏未測其言,答曰:“子孫流漂,托身丑虜(14),老年余命,當死于此,不能作氈裘鬼(15)也。”俄而潛奔伊吾,無諱遣騎追及之。尹氏謂使者曰:“沮渠酒泉(16)許我歸北,何故來追?汝可斬吾首歸,終不回矣。”使者不敢逼而還。年七十五,卒于伊吾。
《魏書·列女傳》卷九二
〔注 釋〕
①天水:郡名。西漢元鼎年間置。東漢時治所在冀縣(今甘肅甘谷縣東)。西晉移治上邽縣(今甘肅天水市)。②清辯:指論事清晰明辨。③謨謀:謀劃。經略:經營治理。毗贊:輔佐,襄助。④西州:漢晉時泛指涼州為西州,相當今甘肅中部和西北部一帶。⑤靖:安定。⑥窺冀非望:窺伺希冀。非望:不是(你所能)期望的。⑦殷勤:懇切叮嚀。⑧曹:輩。可以譯成現代漢語的“們”。⑨勞:慰勞。⑩死亡:為亡國而死。(11)斧鉞之禍:泛指刑罰、殺戮。斧,兵器名。古代亦作為執法權力的象征。鉞,古代一種像斧子的兵器。(12)伊吾:即伊吾盧之簡稱。在今新疆哈密縣。本為匈奴呼衍王庭,東漢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取之以通西域,為屯田、兵鎮之所。漢與匈奴常交戰于此。(13)不:通“否”。(14)丑虜:指匈奴。(15)不能作氈裘鬼:指不愿過游牧生活。匈奴為游牧之族,氈房裘衣。(16)沮渠酒泉:即沮渠無諱。以其鎮守之地名之。
上一篇:《李心傳》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李心傳》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李邦寧》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李邦寧》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