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采飛揚的歐陽修
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精通詩詞,名噪一時,曾在朝中為官,因不畏權貴,被貶到滁州。事情是這樣的:他有個外甥女,生得聰敏俊秀,常住在他的家中,左丞相夏舒便借故在皇帝面前告了他一個黑狀,說他與這個外甥女有些茍且之事。
皇帝大怒,便派人前去查證。這個左丞相夏舒,又私下買通了查證的密使,終于把他定下罪狀,貶出京城,當了一名州官。
歐陽修來到滁州以后,每想起這件冤屈之案,就憤憤不平。這天,歐陽修上衙以后,批閱完了幾份公文,忽又想起他所受的打擊,心中悶悶不樂,便信步走出屋外,好呼吸呼吸新鮮的空氣,散散胸中的郁悶。
他站在屋外的臺階上,只見天氣晴朗,萬里無云,城外西南方向,瑯琊山聳立天角,蔚然一片,不覺霎時間游興大發,心中想到:早聽說這瑯琊山風景秀麗,名列全國二十四大名山名水之中,為何不去游玩一趟呢?想到這里,便立即招呼左右,“備馬上山!”
歐陽修一路來到瑯琊山下,果見山勢峻峭,樹木蔥郁,泉流曲澗,水聲淙淙,又見瑯琊寺依山而立,寺院寬闊,殿宇宏偉,不禁贊嘆:真是個好所在也!
隨即下馬登山,直奔瑯琊寺院。這時,早有一個和尚站在寺廟門口等候,和尚見了歐陽修,連忙施禮道:“太守到此,僧家萬幸!快請山堂一坐。”
歐陽修跟隨老和尚走進一間禪堂,在一陣寒暄之后,才知道這老和尚佛名智仙,就是瑯琊寺的住持大僧。歐陽修心中喜悅,就和智仙和尚開懷敘談起來。
當談到當地的一些世事風情時,智仙和尚向歐陽修說:“世事多曲折,處處皆一般,唯有山水之樂,最能陶人心情。太守這次雖然背負冤屈,來到山州草縣,卻有這山水做伴,依我看,也算是別有趣味。”
歐陽修聽了,不覺一愣,連忙問道:“大方丈,你怎么知道下官的心思?”
智仙和尚聽問,朗聲大笑道:“太守向來正直,天下誰不知曉?想當年,你為了替范大人——范仲淹打抱不平,寫信痛罵朝廷諫官高若納,真是忠心赤膽,萬民擁戴。以后你那篇有名的《朋黨論》,文清理正,更是人人嘆服。只有那些真正的朋黨奸孽,才望文生畏,不得不絞盡腦汁報復你。僧家雖然身居空門,可耳目還是好好的。太守大人,你說是嗎?”
智仙說得句句真情,歐陽修聽了感慨萬千,忍不住猛地站起來,挽著智仙的手說:“知我者,智仙也?!敝窍珊蜕幸残老膊灰?,一面和歐陽修繼續敘談,一面招呼禪廚設宴款待,直到午后傍晚,方才別離。
從此,歐陽修和智仙和尚成了知心好友,歐陽修更是迷戀于瑯琊寺的山水,每當公事閑暇之時,便來登山入寺,飲酒作樂,有時喝得酩酊大醉。
智仙和尚為了方便歐陽修的游覽,又在中途山道旁,蓋了一座亭子,供歐陽修歇息、飲酒,這就是后來遠近聞名的“醉翁亭”。有了這座亭子,歐陽修游山的次數更多了,有時干脆把公事也帶到山上去辦,醉翁亭就常常成了他辦公的地方。
這天,歐陽修又去游山。智仙和尚聽說歐陽修又上山了,便忙著準備酒宴,等候歐陽修游山之后,好再盡興歡飲。誰知一直等到太陽落山,歐陽修還沒有來。
智仙和尚想:肯定是在醉翁亭喝醉了!便連忙下山,趕到醉翁亭去看看。智仙來到醉翁亭,老遠就聽里面一片喧鬧之聲,顯然一場酒宴還沒有結束,他急步走近亭前,抬眼看去,只見歐陽修經常辦公的那張桌子上,筆墨紙硯、文件宗卷依然俱在,歐陽修卻正在另一張桌子上和幾個老百姓在一塊喝酒猜拳。
歐陽修喝得滿臉通紅,仿佛連那幾縷稀疏的胡須都顯出了紅色。他一定是喝醉了!智仙不由得一步跨進門去,上前施禮道:“太守,你喝了多少酒,醉成這個樣子?”
又向在座那幾個人說:“你們可別……”
智仙的話尚未說完,只聽歐陽修哈哈大笑道:“我哪里醉了!百姓之情能叫我醉,山水之美能叫我醉,酒是不能把我醉倒的。偶有醉時,那不過是因痛恨朝廷昏聵,奸臣當道,借酒澆愁,或者自裝糊涂罷了。”
隨后又自飲了一杯,接著又說:“我曾經自說酒醉年高,朝廷中有人也盼望著我早點老死醉昏,其實,我何曾能滿他們的意呢!”
說罷,手拈胡須,閉目沉吟,片刻之后,竟又念出一首詩道:“四十未為老,醉翁偶題篇,醉中遺萬物,豈復記吾年!……”智仙聽到這里,方才恍然大悟,嘴里喃喃念道:“原來醉翁不醉??!”
正在這時,酒宴桌上忽有一人站了起來,這人身穿半舊長衫,看樣子是個教書先生。他站起來說:“太守為官正直,性情豪放,世人少見。今聽太守吟詩,鄙人也吟得一首,現念出來向太守和諸位請教?!?/p>
隨即念道:“為政風流樂歲豐,每將公事了亭中。泉香鳥語還依舊,太守何人似醉翁!”
念罷,眾人皆拍手稱好。智仙和尚格外欣喜,連忙說:“寫得好!寫得好!你快把它寫下來,明天我把它刻在碑上,永志不忘!”歐陽修就是這樣一個與民同樂,嫉俗憤世,文采飛揚的才子。
上一篇:文成公主進吐蕃
下一篇:新跳水女皇郭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