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政治文化·越名教而任自然
三國時期魏國文學家、思想家嵇康的政治論。嵇康反對司馬氏集團提倡的虛偽名教,尖銳地指出儒家經典所宣揚的禮法名教本身束縛人性,違反自然,甚至是社會上一切偽善、欺詐等惡濁現象的根源。認為人的本性是“好安而惡危,好逸而惡勞”,與名教相對抗。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即不為名教所拘束,求得精神上的自由。強調“心不存于矜尚”、“情不系于所欲”,恢復人的自然本性,憧憬“大樸未虧”的古代社會。嵇康對名教及社會上存在的丑惡現象的揭露和批判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中華傳統文化·政治文化·越名教而任自然
三國時期魏國文學家、思想家嵇康的政治論。嵇康反對司馬氏集團提倡的虛偽名教,尖銳地指出儒家經典所宣揚的禮法名教本身束縛人性,違反自然,甚至是社會上一切偽善、欺詐等惡濁現象的根源。認為人的本性是“好安而惡危,好逸而惡勞”,與名教相對抗。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即不為名教所拘束,求得精神上的自由。強調“心不存于矜尚”、“情不系于所欲”,恢復人的自然本性,憧憬“大樸未虧”的古代社會。嵇康對名教及社會上存在的丑惡現象的揭露和批判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法制文化·贖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軍事文化·近代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