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抗擊匈奴
匈奴原是我國古代北部邊境的一個少數民族,以游牧為生。該族人生性剽悍,經常騷擾漢朝邊境。他們攻城掠鎮、搶劫人口、財物和牲畜,是漢朝前期最大的邊境禍患,就連漢高祖劉邦,也曾遭到過匈奴的包圍和攻擊。
為了邊境安寧,漢朝廷曾多次采取向匈奴大量送禮、送公主下嫁單于等措施。但是,無論實行賄賂還是“和親”政策,都一直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漢武帝劉徹是個英武強悍的皇帝,在他即位以后,一直考慮著如何消除這一邊患的問題;經過長時間的醞釀,他決定對匈奴用兵,主動出擊,澄清邊疆。
公元前135年,漢武帝采納了大臣王恢的意見,派出大軍三十萬人,擬采取誘敵深入的計策殲滅匈奴。在眼看計謀就要成功的時候,不慎走漏了消息,單于率眾逃離了包圍圈,漢軍將士們功敗垂成。
但漢武帝并不氣餒,公元前124年,雄心勃勃的漢武帝毅然否決了某些大臣立足于防守的奏議,選派車騎將軍衛青,率六員大將,統領十萬精兵,主動發起了進攻,取得了漢匈交戰史上首次大勝,這更加堅定了武帝消滅匈奴的信心。
第二年再派衛青、李廣等大將出師征討匈奴。在這次行動中,衛青的外甥、只有十七歲的霍去病自愿要求隨軍殺敵,為國效力。衛青很高興,便答應了他的請求。
漢軍穿過茫茫沙漠以后,少年志壯的霍去病主動請求,要親自率一隊人馬尋找匈奴作戰。經衛青批準后,他便獨自率領八百輕騎,離開了大隊。
在離大營百余里的地方,他們發現了敵軍大隊人馬。霍去病沉著冷靜,指揮輕騎,以閃電般的速度迅速突入敵腹部,沖亂了敵人的陣勢,打得敵人暈頭轉向,殺戮敵軍2000余人,全軍而返。慧眼識才的漢武帝,通過對戰場上將士們的實績考核,認為霍去病是個將才,不但破格加封他為冠軍侯,而且又于元狩二年大膽地任命他為驃騎將軍,命他率一萬騎兵,由隴西出發,孤軍深入沙漠,尋找匈奴主力作戰。
雖然漢軍這時已經多次擊敗匈奴,在戰場上連連取得勝利,但是,匈奴的主力還沒有遭到多大傷害。因而,漢武帝一直感到這是一塊心病。
他決心一鼓作氣,不給匈奴以喘息的機會,消滅它的主力,徹底戰勝它。但尋找匈奴作戰不是一件小事,任命霍去病出戰,使一些老臣都暗暗為朝廷捏了一把汗。
他們心想,霍去病前番出戰,雖然獲勝,但不夠持重,未免冒險。威名赫赫的衛青還要有許多大將幫著才能取勝,霍去病論年齡才剛剛20歲;論資歷遠不及衛青和其他抗擊匈奴的將領;論兵力,只有1萬人,僅是前幾次出擊匈奴兵力的十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以這樣的情況,皇帝怎么敢讓他孤軍深入大漠呢?
其實,漢武帝自有漢武帝的想法,他成竹在胸,主意已定,雖然看出了老臣們的憂慮,但卻視而不見,只是微微一笑,并不垂詢。只是在霍去病出發不久,另派出張騫和李廣兩位將軍,出軍右北平擊敵,以牽制敵人。
且說這霍去病年青無畏,敢擔風險,不像有些謹慎持重的老將軍那樣畏頭畏尾。他率軍一路疾進,越過焉支山,深入千余里,終于找到了匈奴大隊。
他勇敢地與匈奴大軍短兵相接,在皋蘭山下與敵人展開鏖戰,殲敵1萬8000余人,殺死了兩名重要的匈奴首領,活捉了昆邪王的太子、相國和都尉,連匈奴休屠王祭天用的金佛像也成了戰利品。
緊接著,他又指揮軍隊第二次出擊,孤軍直插祁連山,與匈奴大軍會戰。這一仗,竟俘虜匈奴王50名,王母、閼式、王子共59人,相國、都尉等63人,斬殺敵兵3萬余人,虜獲財物不可計數。這是漢兵對匈奴最重的一次打擊,經過這一戰,匈奴被迫放棄了焉支山和祁連山這兩道天然屏障。他們悲哀地唱道:
亡我焉支山,
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祁連山,
使我婦女無顏色!
霍去病勝利凱旋,武帝非常高興,認為他年輕有為,決定讓他去學習《孫吳兵法》。
霍去病說:“為將須隨時運謀,何必定拘于古法呢?”武帝并不強迫他,便又要為他修建府第。
霍去病仍然沒有答應,他嚴肅而有動情地辭謝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話雖不多,但充分表現了這位年青將領以國為家的忠勇精神,武帝很感動,對他更加信任和倚重了。
后來,霍去病與大將衛青等再次受命,各率軍5萬人,分兩路打擊匈奴。霍去病領兵出塞2000余里,與匈奴左賢王接戰,捉獲王3人,將軍等官員83人,捕斬敵軍7萬多,窮追殘敵直至瀚海。另一路軍亦獲大勝,打得匈奴頭子伊稚斜單于只帶數百名殘兵落荒而逃。
匈奴遭到這次重創以后,只好遠遷漢北。長安西境人民,從此過上了一個時期的安定生活。另外,通往西域各國的道路也打通了,經過武帝的努力,西域各國紛紛派使者帶著當地的特產前來通好,不但加深了漢朝同各國各民族的友誼,而且由于互通有無,互相學習,也促進了各國文化與生產的發展。
上一篇:陳勝立鴻鵠之志
下一篇:韓愈的示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