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全節(jié)》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吳全節(jié)》人物故事小傳
吳全節(jié)(公元1269—1346年),元代正一道著名道士。饒州安仁(今江西余江縣)人。字成季,號閑閑。出身儒門,13歲時至龍虎山師從正一道張留孫。師徒二人均以善祈禳占卜而見重于元室。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吳全節(jié)至京師,隨張留孫謁見元世祖,留在大都。自此后50年間,吳全節(jié)歷元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順帝、文宗其八朝,因其才氣橫溢,為人聰穎達悟、貞靜文雅,且善識為政大體,故受知于朝廷,成為最重要的心腹政治謀臣之一。在此期間,屢受封職,公元1295年,成宗制授“沖素崇道法師,南岳提點”;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授“玄教嗣師”賜銀印,視二品。英宗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吳全節(jié)繼其師張留孫任上卿玄教大宗師,敕封“崇文弘道元德真人”等,其父母及故里都受封賜。吳全節(jié)才高德重,學問典故,從容裨補,有人所不能知,善舉能臣。此外,他還長于著詩,據(jù)傳其舊有詩稿,不啻千篇,凡所至之處,幾無不吟詠。而且善草書,傳世作品有《白云觀歌》。從道教方面看,他對江南天師道在元代興起和廣泛傳播,有突出的貢獻。
[正 史]
全節(jié)字成季,饒州①安仁人。年十三學道于龍虎山。至元二十四年②至京師,從留孫見世祖。三十一年,成宗至自朔方,召見,賜古琱③玉蟠螭環(huán)一,敕每歲侍從行幸,所司給廬帳、車馬、衣服、廩食④,著為令。大德十一年⑤,授玄教嗣師,賜銀印,視二品。至大元年⑥,賜七寶金冠、織金文之服。三年,贈其祖昭文館大學士,封其父司徒、饒國公,母饒國太夫人,名其所居之鄉(xiāng)曰榮祿,里曰具慶。至治元年,留孫卒。二年,制授特進、上卿、玄教大宗師、崇文弘道玄德真人,總攝江淮荊襄等處道教、知集賢院⑦道教事,玉印一、銀印二并授之。
全節(jié)嘗代祀獄瀆還,成宗問曰:“卿所過郡縣有善治民者乎?”對曰:“臣過洛陽,太守盧摯平易無為,而民以安靖⑧?!背勺谠唬骸拔釕浧淙??!奔丛徽侔菁t學士。成宗崩,仁宗至自懷孟,有狂士以危⑨言訐⑩翰林學士閆復者,事叵測。全節(jié)力為言于李孟,孟以聞,仁宗意解,復告老而去。當時以為朝廷得敬大臣體(11),而不以口語傷賢者,全節(jié)盡有力焉。
全節(jié)雅好結士大夫,無所不傾其交,長者尤見親而敬,推轂(12)善類,唯恐不盡其力。至于振窮(13)周急,又未嘗以恩怨異其心,當時以為頗有俠氣云。全節(jié)卒,年八十有二,其徒夏文泳嗣。
《元史·釋老傳》卷二○二
[注 釋]
①饒州:治所在今江西鄱陽縣。②至元二十四年:即公元1287年。③琱:雕刻。④廩食:官府發(fā)放的糧米。⑤大德十一年:即公元1307年。⑥至大元年:至大:元武宗海山年號(公元1308—1311年),至大元年即公元1308年。⑦集賢院:官署名,唐開元年間役,元代時掌提調學校,征求隱逸,召求賢良,凡國子監(jiān)、玄門道教、陰陽祭祀、占卜、祭遁之事悉隸焉,明、清時廢而不置。⑧靖:安詳,安定。⑨危:通“詭”,險詐。⑩訐:同“污”。(11)體:行為的準則。(12)轂:車輪中心有圓孔可以插軸的部分。(13)窮:自,自身。
上一篇:《吳偉業(yè)》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吳偉業(yè)》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吳筠》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吳筠》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