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葉以來,軍屯制度日益破壞,軍戶失去土地,士兵靠朝廷供養(yǎng),軍費成為國家的沉重負擔(dān)。嚴(yán)嵩等貪官又大肆貪污軍費,軍隊的餉銀早上出于度支之門,晚上就到了奸臣之家,只有十分之四到達邊府,邊軍的將官又層層盤剝,士兵生活十分困苦。軍官勢家還常常役使虐待士卒,引起士兵的強烈不滿。此外,由于朝政的腐敗,軍官的無能,導(dǎo)致軍紀(jì)渙散,一些兵痞驕將很難管教。于是,兵變頻頻發(fā)生。嘉靖三年,大同兵卒叛亂。大同處于邊防前線,又無險可守,巡撫張文錦為加強邊防,在大同以北90里筑了五堡,準(zhǔn)備遷軍戶前往駐守。士兵認(rèn)為五堡離城太遠,敵軍來到,必然得不到救援,便聲稱寧死不去。張文錦嚴(yán)令速去,手下參將把隊長拖來打了一頓,激起士兵憤恨,便把張文錦及參將肢解殺掉,一時城中大亂。朝廷派蔡天祐為巡撫,他馬上宣布只辦首惡,脅從不問。但城內(nèi)士卒已成驚弓之鳥,相傳“必盡殺大同人”,又殺了知縣,燒民居數(shù)百間。因此朝廷命胡瓚領(lǐng)軍征討,軍未至,蔡天祐說服叛卒交出為首者,然后勸胡瓚等班師,人心安定后,蔡天祐殺了數(shù)百人,才勉強平定下來。嘉靖十二年,由于總兵李瑾虐待士兵,大同士兵再次反叛,殺了李瑾。起初從亂者僅六七十人,兵部侍郎劉源清力主武力鎮(zhèn)壓,并聲稱要重算上次兵變的老賬。劉源清的部隊斬關(guān)而入,大肆殺掠,城外橫尸遍野,于是逼使大同士兵更為堅決,關(guān)門抵御官軍。巡撫急馳而來,反復(fù)勸說,士兵們憤憤地說:“城外尸體塞道,還想騙我們嗎?”劉源清挖洞灌水,百計盡施,仍未能攻下大同城。第二年春,叛軍又勾結(jié)蒙古軍隊,明軍腹背受敵,朝野震動。朝廷無奈,罷劉源清,派人說降,士兵久已厭戰(zhàn),聽說朝廷能寬恕,便交出為首者投降了。
上一篇:《大會滎陽克鳳陽》明朝歷史事件
下一篇:《大小丞相專朝權(quán)》明朝歷史事件